浅谈怎样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迸发创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经历、体验、感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加速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持久性不够;对明显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认识水平还比较稚嫩,但他们对周围事物又都充满了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激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课堂后积极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用口头或图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选择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的选择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着手,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项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趣,于无形中解决教学的难点,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时,由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或理解文章时进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进而在表演活动的亲身体验中进行深层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之类的文章,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文的情节空白点,让学生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用角色体验来升华情感。
第三,“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时,还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注意学科整合,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布置学生先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搜集描画四季的图片,描写四季的儿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季节特点,有的朗诵描写四季的儿歌。这些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燕子》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的描写,创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五线谱”:电杆为分节符,电线为五线,燕子做音符。学生进行这项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成画面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因此恰当地利用绘画方式能够提高理解语言的效率,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四,为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行之有效,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应立足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活动做评价时,应把重心放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上,要看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学,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是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而不是通过以往的用书面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定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还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会了合作、学会分享,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激活各科学习的兴趣,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语文学习。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持久性不够;对明显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认识水平还比较稚嫩,但他们对周围事物又都充满了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激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课堂后积极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用口头或图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选择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的选择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着手,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项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趣,于无形中解决教学的难点,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时,由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或理解文章时进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进而在表演活动的亲身体验中进行深层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之类的文章,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文的情节空白点,让学生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用角色体验来升华情感。
第三,“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时,还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注意学科整合,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布置学生先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搜集描画四季的图片,描写四季的儿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季节特点,有的朗诵描写四季的儿歌。这些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燕子》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的描写,创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五线谱”:电杆为分节符,电线为五线,燕子做音符。学生进行这项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成画面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因此恰当地利用绘画方式能够提高理解语言的效率,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四,为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行之有效,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应立足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活动做评价时,应把重心放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上,要看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学,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是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而不是通过以往的用书面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定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还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会了合作、学会分享,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激活各科学习的兴趣,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语文学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