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6-08-19
展开全部
刘衡是刘秀所有儿子里面和他长相最相似的,也是他和阴丽华最宠爱的儿子,当时的封地刘衡也是刘秀所有儿子中最多的,郭圣通出于嫉妒等原因便起歹心。这是李歆的看法吧。但仔细想一下有诸多不合理处:
假使郭圣通真的杀害了刘衡,那么从逻辑上说是否合理呢?
第一,郭后杀皇子的动机。
首先,肯定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因为杀刘衡没有实际意义。刘衡是光武帝和阴丽华的第四子,其时尚且年幼。论嫡、论长、论贤,甚至论宠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不可能对刘强的太子之位造成威胁。相反,如果郭后真的动手杀害刘衡,她还可能因此惹祸上身。因为,如果刘衡有一丝被人害死的痕迹,那么最大的嫌疑人会是谁?不用说了吧。因此,郭后即便能消弭所有证据,她还是很难摆脱害死刘衡的嫌疑,光武肯定会彻查到底的。
其次,会不会仅仅是想泄愤呢。正如上面所说,她这么一泄愤,即便她不怕自己的位置难保,可她就不担心自己的冲动会连累刘强吗?当然我不否认在郭后脑子进水的情况下,或许愿意拿自己的、以及儿子的前途甚至性命作为代价来泄愤。
第二,如果郭后真的杀了皇子,史书为什么不记载?
我们可以看到后汉书里面一些皇后,善妒,杀皇子,巫蛊,杀宠妃,后汉书里都不曾讳言。(下面可以引用史料,略)而我们通读郭圣通的传记,看到的却是其父义让田宅,其母有母仪之美,其弟小心谨慎,礼贤下士,其长子谦恭有礼。甚至连“后善妒”三个字都没写,只有一句建武十四年之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如果杀皇子的事情是真的,如果郭圣通真的是一个不堪为天下母的恶妇,史官在刘秀痛斥她“吕霍之风”的时候,还不把这些事实如数呈上以作为对废后诏书深刻思想含义的注解?
光武朝相关人物的传记是在永平年间由班固等人编纂的。显宗孝明皇帝犯得着为郭废后隐瞒她杀害自己亲弟弟的恶劣罪行,好让后代人认为他母亲的皇后之位是靠出卖色相,迷惑君上,害得无大过的郭皇后被贬黜得来的,是吧?显宗有这么做的动机吗?永平年间的史官有这么做的动机吗?
第三,刘秀为什么要隐瞒?
OMG,其实人家刘秀压根就没隐瞒,他一直都在那慷慨陈词,大家不就是看了他的诏书,才开始对郭后的人品产生了种种猜疑吗?既然刘秀的话都说到那份上了,得罪人也得罪过了,再例证一下,不仅没有任何不妥,还可以使他的陈词更加有理有据,使得废后之事更具正义性和合法性。
如果后宫女人把阴丽华的孩子杀了,刘秀却因为害怕“家丑外扬”,只是在那干吼吼,不但不披露罪行,严加处分,还赏钱千万,自己甘愿帮杀人犯背黑锅,担无过废后的恶名,我看,他这不是在整饬吕霍之风,是在鼓励吕霍之风~~虽然因为杀了情敌的孩子而失位,但却能让家人享受比自己在位时更多的荣宠,自己还能成为所谓最幸运的废后,我何乐而不为?刘秀这叫持家有方,真有方啊~~
“废郭立阴,圣德之玷”。实际上,阴后也是个合格的皇后,显宗更是一代明主,且有在整个封建时代都颇负令名的东平辅政,况郭氏所出诸子皆得善终,何来之“玷”?就是因为郭后无大过,太子强无过,而皆遭贬黜,才给刘秀的圣名带来污点。【光武以郭后失宠而废太子缰,群臣莫敢争者。幸而明帝之贤,得以揜光武之过。而法之不臧,祸发于毕世,故章帝废庆立肇,而群臣亦无敢争焉。呜呼!】(王夫之《读通鉴论》)按照你说的,光武为了掩盖家丑,都不怕彰显自己的“丑行”了,都不怕给自己的后代造成恶劣影响了,是吧?
刘秀之所以要善待郭家,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合礼法,会招来非议。倘若郭圣通真的有大过,则玷字就不存在了,还用优待郭家么?把郭家搞成金穴,刘秀是钱多的没处花,是吧?
刘衡有可能是病死的。真想如何,历史并未记录。
假使郭圣通真的杀害了刘衡,那么从逻辑上说是否合理呢?
第一,郭后杀皇子的动机。
首先,肯定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因为杀刘衡没有实际意义。刘衡是光武帝和阴丽华的第四子,其时尚且年幼。论嫡、论长、论贤,甚至论宠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不可能对刘强的太子之位造成威胁。相反,如果郭后真的动手杀害刘衡,她还可能因此惹祸上身。因为,如果刘衡有一丝被人害死的痕迹,那么最大的嫌疑人会是谁?不用说了吧。因此,郭后即便能消弭所有证据,她还是很难摆脱害死刘衡的嫌疑,光武肯定会彻查到底的。
其次,会不会仅仅是想泄愤呢。正如上面所说,她这么一泄愤,即便她不怕自己的位置难保,可她就不担心自己的冲动会连累刘强吗?当然我不否认在郭后脑子进水的情况下,或许愿意拿自己的、以及儿子的前途甚至性命作为代价来泄愤。
第二,如果郭后真的杀了皇子,史书为什么不记载?
我们可以看到后汉书里面一些皇后,善妒,杀皇子,巫蛊,杀宠妃,后汉书里都不曾讳言。(下面可以引用史料,略)而我们通读郭圣通的传记,看到的却是其父义让田宅,其母有母仪之美,其弟小心谨慎,礼贤下士,其长子谦恭有礼。甚至连“后善妒”三个字都没写,只有一句建武十四年之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如果杀皇子的事情是真的,如果郭圣通真的是一个不堪为天下母的恶妇,史官在刘秀痛斥她“吕霍之风”的时候,还不把这些事实如数呈上以作为对废后诏书深刻思想含义的注解?
光武朝相关人物的传记是在永平年间由班固等人编纂的。显宗孝明皇帝犯得着为郭废后隐瞒她杀害自己亲弟弟的恶劣罪行,好让后代人认为他母亲的皇后之位是靠出卖色相,迷惑君上,害得无大过的郭皇后被贬黜得来的,是吧?显宗有这么做的动机吗?永平年间的史官有这么做的动机吗?
第三,刘秀为什么要隐瞒?
OMG,其实人家刘秀压根就没隐瞒,他一直都在那慷慨陈词,大家不就是看了他的诏书,才开始对郭后的人品产生了种种猜疑吗?既然刘秀的话都说到那份上了,得罪人也得罪过了,再例证一下,不仅没有任何不妥,还可以使他的陈词更加有理有据,使得废后之事更具正义性和合法性。
如果后宫女人把阴丽华的孩子杀了,刘秀却因为害怕“家丑外扬”,只是在那干吼吼,不但不披露罪行,严加处分,还赏钱千万,自己甘愿帮杀人犯背黑锅,担无过废后的恶名,我看,他这不是在整饬吕霍之风,是在鼓励吕霍之风~~虽然因为杀了情敌的孩子而失位,但却能让家人享受比自己在位时更多的荣宠,自己还能成为所谓最幸运的废后,我何乐而不为?刘秀这叫持家有方,真有方啊~~
“废郭立阴,圣德之玷”。实际上,阴后也是个合格的皇后,显宗更是一代明主,且有在整个封建时代都颇负令名的东平辅政,况郭氏所出诸子皆得善终,何来之“玷”?就是因为郭后无大过,太子强无过,而皆遭贬黜,才给刘秀的圣名带来污点。【光武以郭后失宠而废太子缰,群臣莫敢争者。幸而明帝之贤,得以揜光武之过。而法之不臧,祸发于毕世,故章帝废庆立肇,而群臣亦无敢争焉。呜呼!】(王夫之《读通鉴论》)按照你说的,光武为了掩盖家丑,都不怕彰显自己的“丑行”了,都不怕给自己的后代造成恶劣影响了,是吧?
刘秀之所以要善待郭家,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合礼法,会招来非议。倘若郭圣通真的有大过,则玷字就不存在了,还用优待郭家么?把郭家搞成金穴,刘秀是钱多的没处花,是吧?
刘衡有可能是病死的。真想如何,历史并未记录。
展开全部
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其后荆复呼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立二十九年死。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
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刘荆,在皇太子刘庄即位后(即汉明帝)多次想造反,最后在安排巫师运用巫术诅咒明帝暴露后,自杀。
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刘荆,在皇太子刘庄即位后(即汉明帝)多次想造反,最后在安排巫师运用巫术诅咒明帝暴露后,自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刘秀死后,皇太子刘庄即位,即汉明帝。刘荆(刘秀第九子山阳王)冒充大鸿胪郭况,写信给废太子东海王刘疆,劝其举兵以取天下。刘疆收到信后立即将送信人押送到京城洛阳,交给明帝查办。明帝很快查清了真相,但明帝念及刘荆和自己是同母兄弟,因而,没有立即捉拿刘荆问罪,而是加强了对他的监控,从此,刘荆的一举一动都在明帝的掌控中。
刘荆看明帝没动他,还以为可以干得更大一点呢。永平十年(公元58年)羌人造反,刘荆就想跟着同时发难,结果还没动手,明帝就把他改封为广陵王。
可是刘荆仍不思悔改,到封地后又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30岁当皇帝,我今年也30岁,可以起兵吗?”相士心想:“您要造反?对不起,我可不想陪着送死。”于是向郡国的官员打了小报告。刘荆知道后,害怕明帝问罪,就自己进了监狱。
明帝于是裁减了刘荆的卫队、随从,未过分追究此事。
不久,刘荆又安排巫师运用巫术诅咒明帝,结果明帝马上又知道了。刘荆终于明白,想造反是不可能的。罪恶的理想由此破灭,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刘荆看明帝没动他,还以为可以干得更大一点呢。永平十年(公元58年)羌人造反,刘荆就想跟着同时发难,结果还没动手,明帝就把他改封为广陵王。
可是刘荆仍不思悔改,到封地后又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30岁当皇帝,我今年也30岁,可以起兵吗?”相士心想:“您要造反?对不起,我可不想陪着送死。”于是向郡国的官员打了小报告。刘荆知道后,害怕明帝问罪,就自己进了监狱。
明帝于是裁减了刘荆的卫队、随从,未过分追究此事。
不久,刘荆又安排巫师运用巫术诅咒明帝,结果明帝马上又知道了。刘荆终于明白,想造反是不可能的。罪恶的理想由此破灭,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