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古时期:即上古时代,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 。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
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2、中古是指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一千年来的欧洲历史。中古时代的开始,标示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威信古典时期的古代历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时代的结束,则指示出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重生)的开始。
3、近世,即近代。在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中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即唐宋之间的变革是中世向近世的转变。围绕唐宋变革论,日本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大论争,这场论争一直贯穿于二十世纪的唐宋史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唐宋史研究的开展。
扩展资料:
据日本京都学派内藤湖南的分析,唐宋之变化由下列各方面都可看出来:
1、贵族政治衰微,君主独裁代兴,国家权力及政治责任皆归于君主一人。
2、君主由贵族阶级之共有物,变成全体臣民之共有物,君主地位较贵族政治时代稳定。
3、君主权力的确定与加强。唐朝以前,政治乃是君主与贵族的协议体。
4、人民地位之变化。贵族时期,人民辖於贵族;隋唐之际,人民从贵族手中解放而直辖於国家,成为国家之佃客。中叶後,代以两税法,人民居住权在制度上获得自由,地租亦改以钱纳,此是人民从奴隶佃客的地位获得释放。
王安石新法,更确立人民土地私有制、低利贷款及自由处分其土地收获物的权利,又将差役改成雇役。此皆可见人民与君主之关系,已变得直接、相对了。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过渡期:东汉中期到西晋(2世纪后期~4世纪初期)。这是中国文化向外扩展的停止时期。
第二期:中世。五胡十六国到唐中期(4世纪初期~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是外部异民族觉醒,其势力侵入中国,反作用于中国内部的时期。
第二过渡期:唐末到五代(9世纪中期~10世纪60年代)。这是外来势力极盛的时期。
第三期:近世。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
这是京都学派内藤湖南的观点,是现在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影响很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3-06-15
比如欧洲,中古是900-1500年之间,之前是上古,之后是近代。
中国的历史上,是指三国到隋唐这段时间。
同时,在过去的书里面,中古也可能有不同含义。
字数不够了,没法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