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主学习重要吗?急急
3个回答
2017-07-03
展开全部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学习方式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怎样结合学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浅的尝试,认为“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必须有学生自我监控作保障,否则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阅读教学的效果就不会提高。我们在传统的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做,这是外部监控。这种监控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出要“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元认知包括三部分:(1)元认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核心是元认知监控。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对学习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它表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主动性、自觉性、责任感和自信心。所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是保证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的关键。
一、自己预习
预习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就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开始。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然后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预习范围(看课文正文前的“预习”;看课后“思考.练习”题;看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
我们要求高年级预习放在课前进行,中年级在课上进行,低年级在课上在教师引导下作浅显的预习。
怎样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呢?还应有自我监控的过程。自我提问是元认知监控的常用方法,在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单提醒自己。
1.我学会了课文中生字新词了吗?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2.我试着给文章分段了吗?了解主要内容了吗?
3.我画出了文中的重点词、句、段了吗?
4.我画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读书了吗?我把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努力地尝试解决了吗?我是不是把不懂的地方给落下了?
5.我把预习范围预习全了吗?
二、自提问题
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书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对学生读懂的部分教师坚决不讲;对于疑难部分教师要疏导性地讲,不要详细地讲解。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非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不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从音、形、义提问。
2.抓住关键语句在难点和重点处提问。
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空白平淡处提问。
4.由人物的言行动作去推测人物内心提问。
5.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6.从课文题目或结尾处提问。
7.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8.从文章写作特点或比较优劣处提问。
……
学习《跳水》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1)课文题目叫《跳水》,写谁跳水?在哪里跳水?为什么要跳水?结果怎样?(2)什么是“甲板”、“桅杆”?(3)“放肆”是什么意思?猴子为什么放肆起来?(4)“哭笑不得”“眼巴巴”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5)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6)“失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7)船长用枪威逼孩子跳水是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最佳办法?(8)“40秒钟”的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了?(9)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10)课文为什么要用“跳水”作题目?(1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自己预习,自提问题、”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有预习,检查交流预习就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就应该以检查交流预习情况作为开始。“请同学们汇报、交流一下你在预习 中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读懂了哪些内容?”
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为了落实这个环节,我们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听、说)和合作学习为指导,制定了汇报交流自己意见和看法及怎样听别人汇报的做法。怎样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呢?(1)汇报交流的内容要讲清楚。(2)要说明自己学会读懂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具体到哪个自然段,第几句话。作以上两条要求的目的是让其他同学知道你在汇报什么,知道你汇报的内容在课文的什么位置,准备评议吸收,或作补充。(3)汇报的同学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4)汇报时要谦虚,说话要有条理性,让同学们能听懂你的发言。因而在汇报交流发言前想好要说的话,或拟一个发言提纲。作这一条要求的主要目的是让发言同学充分准备,训练自己说的能力。怎样听别人的汇报呢?(1)聚精会神地听发言,认真地思考。(2)要从中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和不懂的内容,准备好自己要补充的意见。(3)听发言时要有礼貌,不打断别人说话。以上三条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因为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作这样引导性的提问:(1)你在汇报学习收获时怎样说别的同学才能听得清楚、明白,从中学习到你告诉他的知识?或你怎样汇报才能展示出你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果?(2)别人发言时你应该怎样做?
(二)自提问题,归纳整理
学生在预习中能读懂一些内容和学会一些知识这是自然的,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知识不了解、弄不懂,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在学生汇报交流了预习收获后,还要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这也是必然的。学习《跳水》一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1.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后,分小班进行学习。按学习能力情况分层组建小班,分层要求。4—6人为一个小班,每一个小班的小班长由成员轮流担任,学习能力强的小班与学习能力差的小班结对,开展学习交流。要想让小班学习真正有效运转起来,不走形式,就必须让学生遵守一些活动规则。因为社会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说到底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1)小班活动时,每个人必须聚精会神地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思考。(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表现自己,谦逊有礼貌。(3)进行公平竞争,友好的合作,轮流在结对小班或大班交流。(4)小班成员之间要平等互助,共同进步。教师在组织小班活动时首先提示学生:在小班活动中你应该怎样做?提醒学生自我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在本小班里解决的就在小班同学之间互相解决,本小班不能解决的,可与结对小班共同探究,若仍不能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则由小班长整理记好笔记,准备在全班提出来请求其它小班的同学或教师帮助解决。在小班学习时要注意:有些问题自己认真读书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小班里能努力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拿到全班来讨论,不能有等、靠的依赖思想,也不能让这种不利于刻苦学习的懒惰思想滋生,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
2.教师将学生在大班提出来的问题分类处理,梳理出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问题是有关字词学习、内容理解方面的:如,(1) “甲板”“桅杆”“放肆 ”“哭笑不得”“眼巴巴”“失足”各是什么意思?(2)猴子为什么放肆起来?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还有根据课题、课文中概括性强的中心词语或重点段提出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是关乎文章中心、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如,(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3)船长用枪威逼孩子跳水是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最佳办法?(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了?(5)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6)课文为什么要用“跳水”作题目?(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解决问题的依据是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读写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从内容中体会文章的思想,体会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一类问题当时就处理解决。学生在学习《跳水》中提出的(1)(2)(3)(4)问题就可以让各组之间互相解决。学生提的二类问题教师要系统整理归纳存下来等到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如(5)(6)(7)(8)(9)(10)(11)等问题。教师把存下的问题整理后写在小黑板上。黑板的板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在汇报交流预习时,或学生提问时,教师要随机把表现出文章脉络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在黑板的左边。强调一点,不是为了板书而硬要学生回答某些问题,板书不是为了点缀课堂,是为学生理解课文服务的。另一部分是存下的二类问题,在存问题时,教师要有归类整理的能力。具体做法有:“捏”,即把散的问题捏在一起,综合起来;“贴”,即把学生提的离大问题较远的问题,拿来放在大问题上;“辨”,即辨别学生提的问题,是不是一个问题多种说法。板书如下:
跳 水
水手逗猴子(发生) ┇ 拿帽? (5)问题
猴子戏孩子 (发展) ┋ 转身? (6)问题
孩子追猴子 (高潮) ┋ 跳水?(7)(9)(10)(11)问题
跳水 脱险 (结果) ┋ 40秒? (8)问题
三、自读为主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实质上是唤醒学生由于传统教学失去的主体性意识。自读为主需要教师帮扶,首先教给自读的方法(自读提问单),要经常性地训练。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来保障自读顺利进行。第三,要以小班合作学习和班级范围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分两步展开自读。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提出来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3.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认真阅读有关段落,批注自己的理解。先在小班进行研讨,然后在全班进行研讨。(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回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拿到帽子难以转身?(3)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是不是当时条件下唯一可行的最佳办法?(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很长?思考第一个问题要抓住“哭笑不得”“眼巴巴”等词以及水手和猴子的表现来理解孩子的尴尬处境:猴子的戏弄,水手的嘲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追问:孩子会怎么想?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从而体会孩子为挽回面子,未考虑后果,不顾一切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思考第二个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看图、想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想象当时是怎样的场面,体会为什么难以转身?设想有什么办法能既快又安全地救下孩子?(第三问)再通过辩论理解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3.通过这一训练可以把分析方法概括总结成提问单:
(1)在分析人物时,我抓到了人物的言行,心理描写的句子了吗?
(2)我想了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言行的吗?
(3)我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行的吗?
(4)我有感情地读课文了吗?用心体会了吗?展开想象了吗?
用以上提问单也叫学习方法去提示学习,这样学生在自读时就不会流于形式或只停留在内容或故事情节上,就会自觉地对文章的思想有深入的感悟。
在“自读为主”中完成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不算完全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了使这一环节得到 扎扎实实的训练,特制定如下提问单:
(1)我理解了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了吗?
(2)我学习到哪些写作方法,从中学到了作者哪些观察、表达方法?我写小练笔了吗?
(3)我背诵了精彩语段了吗?
(4)我做了读书笔记了吗?(如记下精彩的语段、写作方法、自己的读书感受等 这行了吧?可以吧分给我了,我找的很认真啊
一、自己预习
预习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就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开始。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然后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预习范围(看课文正文前的“预习”;看课后“思考.练习”题;看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
我们要求高年级预习放在课前进行,中年级在课上进行,低年级在课上在教师引导下作浅显的预习。
怎样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呢?还应有自我监控的过程。自我提问是元认知监控的常用方法,在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单提醒自己。
1.我学会了课文中生字新词了吗?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2.我试着给文章分段了吗?了解主要内容了吗?
3.我画出了文中的重点词、句、段了吗?
4.我画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读书了吗?我把提出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努力地尝试解决了吗?我是不是把不懂的地方给落下了?
5.我把预习范围预习全了吗?
二、自提问题
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书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对学生读懂的部分教师坚决不讲;对于疑难部分教师要疏导性地讲,不要详细地讲解。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非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不可。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1.从音、形、义提问。
2.抓住关键语句在难点和重点处提问。
3.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空白平淡处提问。
4.由人物的言行动作去推测人物内心提问。
5.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6.从课文题目或结尾处提问。
7.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8.从文章写作特点或比较优劣处提问。
……
学习《跳水》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1)课文题目叫《跳水》,写谁跳水?在哪里跳水?为什么要跳水?结果怎样?(2)什么是“甲板”、“桅杆”?(3)“放肆”是什么意思?猴子为什么放肆起来?(4)“哭笑不得”“眼巴巴”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5)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6)“失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7)船长用枪威逼孩子跳水是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最佳办法?(8)“40秒钟”的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了?(9)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10)课文为什么要用“跳水”作题目?(1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自己预习,自提问题、”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有预习,检查交流预习就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就应该以检查交流预习情况作为开始。“请同学们汇报、交流一下你在预习 中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读懂了哪些内容?”
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为了落实这个环节,我们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听、说)和合作学习为指导,制定了汇报交流自己意见和看法及怎样听别人汇报的做法。怎样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呢?(1)汇报交流的内容要讲清楚。(2)要说明自己学会读懂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具体到哪个自然段,第几句话。作以上两条要求的目的是让其他同学知道你在汇报什么,知道你汇报的内容在课文的什么位置,准备评议吸收,或作补充。(3)汇报的同学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4)汇报时要谦虚,说话要有条理性,让同学们能听懂你的发言。因而在汇报交流发言前想好要说的话,或拟一个发言提纲。作这一条要求的主要目的是让发言同学充分准备,训练自己说的能力。怎样听别人的汇报呢?(1)聚精会神地听发言,认真地思考。(2)要从中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和不懂的内容,准备好自己要补充的意见。(3)听发言时要有礼貌,不打断别人说话。以上三条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因为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作这样引导性的提问:(1)你在汇报学习收获时怎样说别的同学才能听得清楚、明白,从中学习到你告诉他的知识?或你怎样汇报才能展示出你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果?(2)别人发言时你应该怎样做?
(二)自提问题,归纳整理
学生在预习中能读懂一些内容和学会一些知识这是自然的,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知识不了解、弄不懂,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在学生汇报交流了预习收获后,还要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这也是必然的。学习《跳水》一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1.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后,分小班进行学习。按学习能力情况分层组建小班,分层要求。4—6人为一个小班,每一个小班的小班长由成员轮流担任,学习能力强的小班与学习能力差的小班结对,开展学习交流。要想让小班学习真正有效运转起来,不走形式,就必须让学生遵守一些活动规则。因为社会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说到底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1)小班活动时,每个人必须聚精会神地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思考。(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表现自己,谦逊有礼貌。(3)进行公平竞争,友好的合作,轮流在结对小班或大班交流。(4)小班成员之间要平等互助,共同进步。教师在组织小班活动时首先提示学生:在小班活动中你应该怎样做?提醒学生自我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在本小班里解决的就在小班同学之间互相解决,本小班不能解决的,可与结对小班共同探究,若仍不能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则由小班长整理记好笔记,准备在全班提出来请求其它小班的同学或教师帮助解决。在小班学习时要注意:有些问题自己认真读书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小班里能努力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拿到全班来讨论,不能有等、靠的依赖思想,也不能让这种不利于刻苦学习的懒惰思想滋生,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
2.教师将学生在大班提出来的问题分类处理,梳理出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问题是有关字词学习、内容理解方面的:如,(1) “甲板”“桅杆”“放肆 ”“哭笑不得”“眼巴巴”“失足”各是什么意思?(2)猴子为什么放肆起来?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还有根据课题、课文中概括性强的中心词语或重点段提出的问题。第二类问题是关乎文章中心、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如,(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3)船长用枪威逼孩子跳水是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最佳办法?(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了?(5)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6)课文为什么要用“跳水”作题目?(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解决问题的依据是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读写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从内容中体会文章的思想,体会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一类问题当时就处理解决。学生在学习《跳水》中提出的(1)(2)(3)(4)问题就可以让各组之间互相解决。学生提的二类问题教师要系统整理归纳存下来等到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如(5)(6)(7)(8)(9)(10)(11)等问题。教师把存下的问题整理后写在小黑板上。黑板的板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在汇报交流预习时,或学生提问时,教师要随机把表现出文章脉络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在黑板的左边。强调一点,不是为了板书而硬要学生回答某些问题,板书不是为了点缀课堂,是为学生理解课文服务的。另一部分是存下的二类问题,在存问题时,教师要有归类整理的能力。具体做法有:“捏”,即把散的问题捏在一起,综合起来;“贴”,即把学生提的离大问题较远的问题,拿来放在大问题上;“辨”,即辨别学生提的问题,是不是一个问题多种说法。板书如下:
跳 水
水手逗猴子(发生) ┇ 拿帽? (5)问题
猴子戏孩子 (发展) ┋ 转身? (6)问题
孩子追猴子 (高潮) ┋ 跳水?(7)(9)(10)(11)问题
跳水 脱险 (结果) ┋ 40秒? (8)问题
三、自读为主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这实质上是唤醒学生由于传统教学失去的主体性意识。自读为主需要教师帮扶,首先教给自读的方法(自读提问单),要经常性地训练。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来保障自读顺利进行。第三,要以小班合作学习和班级范围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分两步展开自读。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提出来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3.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认真阅读有关段落,批注自己的理解。先在小班进行研讨,然后在全班进行研讨。(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回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拿到帽子难以转身?(3)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是不是当时条件下唯一可行的最佳办法?(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很长?思考第一个问题要抓住“哭笑不得”“眼巴巴”等词以及水手和猴子的表现来理解孩子的尴尬处境:猴子的戏弄,水手的嘲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追问:孩子会怎么想?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从而体会孩子为挽回面子,未考虑后果,不顾一切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思考第二个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看图、想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想象当时是怎样的场面,体会为什么难以转身?设想有什么办法能既快又安全地救下孩子?(第三问)再通过辩论理解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3.通过这一训练可以把分析方法概括总结成提问单:
(1)在分析人物时,我抓到了人物的言行,心理描写的句子了吗?
(2)我想了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言行的吗?
(3)我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行的吗?
(4)我有感情地读课文了吗?用心体会了吗?展开想象了吗?
用以上提问单也叫学习方法去提示学习,这样学生在自读时就不会流于形式或只停留在内容或故事情节上,就会自觉地对文章的思想有深入的感悟。
在“自读为主”中完成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不算完全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了使这一环节得到 扎扎实实的训练,特制定如下提问单:
(1)我理解了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了吗?
(2)我学习到哪些写作方法,从中学到了作者哪些观察、表达方法?我写小练笔了吗?
(3)我背诵了精彩语段了吗?
(4)我做了读书笔记了吗?(如记下精彩的语段、写作方法、自己的读书感受等 这行了吧?可以吧分给我了,我找的很认真啊
展开全部
自主学习: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果你在的是一般的高中,自主学习很重要,如果你是在类似衡水的高考工厂,自主学习又不算太重要了,不过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还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以后大学和出来工作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