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沦为人彘是咎由自取吗?
其实虽然戚夫人的结局真的是很惨了,但是我依然觉得她是咎由自取,放到现在,戚夫人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小三,就算是吕雉已经不得宠了,但是她和刘邦依然是患难夫妻,而且迹明吕雉的本事也是姿知告足以配得上刘邦的,在个人能力很强的原配面前耍花招,那不简直是找死吗。
戚夫人的一切,都是刘邦给的。公元前195年,刘邦走到人生终点,这也标志着戚夫人失去唯一的靠山,刘邦病重却不糊涂,非常担心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的安危,感叹道:“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果不其然,刘邦死后,吕后就开始动手,以及其残忍的手段,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而且毒死了刘如意。
东汉哲猛租学家王充曾说:“观戚夫人者,莫不伤心。人伤,天意悲矣。”字里行间充满对戚夫人的同情,后世人大多都为她感到悲伤,认为吕雉太狠毒,即使要杀掉戚夫人,也不需要如此残忍,砍头、下毒都可以。但是,也有人觉得,吕后的方法虽然不可取,却也可以理解,谁让戚夫人怂恿刘邦废太子,假如刘如意真的当上太子,并在刘邦死后继承皇位,吕后的下场不言而喻。
对于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之事,清代文学家赵翼的评价比较客观,他说道:“盖嫉妒者,妇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争风吃醋乃人之常情,吕后因爱而产生嫉妒之心,她没有杀别的妃子,唯独不放过戚夫人,绝非嫉妒那么简单,而是因为戚夫人想要的太多,触碰了吕后的底线。
两千多年过去了,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确让人怜悯,但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可主观臆断,要结合当时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戚夫人像薄姬(汉文帝的母亲)一样不争宠,不费尽心思劝刘邦改立太子,或许吕后会放过她,至少不会痛下杀手。
首先,吕后的家拿枯族在刘邦建立霸业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劳,是必须分得一杯羹的。吕后代表着整个政治集团。(由诸吕之乱就可以知道)整个政治集团的利益就是她的利益。而太子为国本,立国本事关多方利益。然而戚夫人妄想用皇上转瞬即逝的宠爱(日夜啼哭),分走整个政治集团的利益,显然是非常无脑并且可笑的,在政治利益的斗争之中这种蠢人总会死的很惨。
其次,如果戚夫人的妄想达成,吕后及她的家族,吕后的儿子下场必定极为惨烈。刘邦为了皇位稳定必定清洗吕氏家族,被废的皇太子,下场必定惨烈。戚夫人的用意是极为恶毒的,把她做成人彘,已经是吕后的仁慈了,更何况,吕后之前已经给了她活下去的机会(去永巷做苦工)。然而戚夫人自己没有自知之明,制作《舂歌》抱怨,而且歌中的内容露出了造反的意思。无论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或高敏差是一个政客。戚夫人这种无脑的行为都触及到了吕后的底线。
最后,是吕后个人的情感。吕后所生的孩子,在与刘邦相处的过程中,没有感受戚皮到父子之情(刘邦逃跑的时候,将吕后的孩子从车上扔了下去)而且吕后自己也在婚姻中磨灭了热情,与刘邦成为了完全的政治盟友,吕后在心理和情感上一定有非常深刻的创伤。而戚夫人,一个在政治上没有给刘邦任何助力的小妾,竟能得到刘邦的宠爱,甚至有能力凭借宠爱夺走自己聊以自慰的位与权力,这是任何一个人人都无法容忍的。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戚夫人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想用谈恋爱改变世界的人。吕后的做法虽然看上去较为残忍,但在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种做法是合情合理的。(作者由于十分鄙视戚夫人,不愿从戚夫人的角度分析,请见谅)
附加一点:历史上关于吕后制作人彘多有恶评,应当谨慎对待。恶评很多都是受到了封建女德的影响。并且吕氏家族的快速衰败让许多人有了挑剔吕后的胆量。是有时代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