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2017-06-1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龙家圈乡小学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乡、校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工作。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来研究:
⑴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学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它的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⑵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⑶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教师能获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关盘、课件、软件包以及网上其他人开发的有关材料,都可以辅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
⑷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即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即关键点。
⑸对教材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给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经验性、活动性、练习性、扩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从教材的知识性、情趣性、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制定教学策略
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
1、安排教学程序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三、撰写教案
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乡、校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工作。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来研究:
⑴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学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它的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⑵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⑶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教师能获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关盘、课件、软件包以及网上其他人开发的有关材料,都可以辅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
⑷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即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即关键点。
⑸对教材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给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经验性、活动性、练习性、扩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从教材的知识性、情趣性、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制定教学策略
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
1、安排教学程序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三、撰写教案
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2017-06-1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乡、校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工作。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来研究:
⑴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学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它的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⑵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⑶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教师能获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关盘、课件、软件包以及网上其他人开发的有关材料,都可以辅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
⑷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即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即关键点。
⑸对教材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给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经验性、活动性、练习性、扩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从教材的知识性、情趣性、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制定教学策略
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
1、安排教学程序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三、撰写教案
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以《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乡、校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县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步进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工作。
1、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所教的学生和教材。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以就要对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了解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原有知识经验。可以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试法等方法以及交错运用上述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的中介和手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来研究:
⑴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学所教学科应秉持的教学理念,清楚它的目标与要求;了解本学科的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白学科特点和教学建议以及对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⑵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⑶获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教师能获得教学指导书、参考书、配套练习册、相关的关盘、课件、软件包以及网上其他人开发的有关材料,都可以辅助教师把握教材内容。
⑷抓住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即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即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即关键点。
⑸对教材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安排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是从内容质量、内容深度、内容广度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给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经验性、活动性、练习性、扩展性的材料;从顺序、时间、素材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调整;从教材的知识性、情趣性、操作性进行加工。
3、确定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立“三维目标”将它具体化并落实于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二、制定教学策略
可以从以下四步进行:
1、安排教学程序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应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按“课”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来确定教学的步骤;按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讨论式、发现式、范例式和自学式等模式来安排教学的程序。
2、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无论选择和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学科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情况,重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坚持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注意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处理好细节的变化。
3、选择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用什么形式或较为稳定的关系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与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
4、设计练习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全体性、适度性、启发性、多样性、诊断性和补救性的作业。
三、撰写教案
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教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完善之后,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的教学文本----教案。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
来源:江西教师网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