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与长城的信息??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认识与评价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都要首先承认,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们的先民们,在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长城施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应当给予肯定的。其次应当看到,长城修筑的直接原因虽是军事的,但其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和经济的,在它们那巍巍的身躯之上,不仅鲜明地体现出了构筑者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人们的向往与追求,而且还反映着许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信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当注意区分长城历史作用的主流与支流,避免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倾向。无可否认,确实有人希望把长城变为所谓的“胡汉天堑”,表现出了极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我们认为,长城的修筑并不是我国古史上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归根到底,长城的修筑是受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类型及民族关系发展等因素所制约的。就某一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言,当然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但其侧重点也并不一致。有的是服务于扩张领土的需要,如汉武帝的河西长城;有的是为了炫耀武力,如隋炀帝所修的长城,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防守。我们还应看到,长城在历史上实际发挥的客观作用,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长城修筑者们原来的主观愿望和单一的功能,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长城是保卫中原农业文明与和平生产环境的屏障。长城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3战略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战略防御措施,这是修筑长城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作用,它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功效,始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功能。两千多年来,围绕城墙展开的攻防之争,构成了古代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的守城战略战术体系也由此而产生。纵观全部长城的修筑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战争,以求得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最本要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长城在军事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交战双方的物质基础、力量的对比和官兵的素质、装备,战略战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是否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等,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王朝在用将得人、用兵得法的前提下,长城对于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那不可替代的防卫价值,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长城是一条民族融合的纽带。长城不但起到了防御和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的凝聚和融合,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纽带作用。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认识与评价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都要首先承认,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整个人类建筑史和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们的先民们,在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着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极为艰巨复杂的长城施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应当给予肯定的。其次应当看到,长城修筑的直接原因虽是军事的,但其深层原因却是文化和经济的,在它们那巍巍的身躯之上,不仅鲜明地体现出了构筑者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寄托着人们的向往与追求,而且还反映着许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信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当注意区分长城历史作用的主流与支流,避免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倾向。无可否认,确实有人希望把长城变为所谓的“胡汉天堑”,表现出了极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我们认为,长城的修筑并不是我国古史上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归根到底,长城的修筑是受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类型及民族关系发展等因素所制约的。就某一历史时期修筑长城的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言,当然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但其侧重点也并不一致。有的是服务于扩张领土的需要,如汉武帝的河西长城;有的是为了炫耀武力,如隋炀帝所修的长城,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防守。我们还应看到,长城在历史上实际发挥的客观作用,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长城修筑者们原来的主观愿望和单一的功能,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长城是保卫中原农业文明与和平生产环境的屏障。长城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在“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3战略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战略防御措施,这是修筑长城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作用,它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功效,始终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功能。两千多年来,围绕城墙展开的攻防之争,构成了古代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一系列的守城战略战术体系也由此而产生。纵观全部长城的修筑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战争,以求得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最本要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长城在军事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交战双方的物质基础、力量的对比和官兵的素质、装备,战略战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是否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等,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王朝在用将得人、用兵得法的前提下,长城对于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那不可替代的防卫价值,我们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长城是一条民族融合的纽带。长城不但起到了防御和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的凝聚和融合,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纽带作用。
展开全部
长城起源
中国最早开始修筑长城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霸,相互之间频繁地发动战争,频繁地出现兼并。为了近早得知敌情和有效抵御入侵,各诸侯国先是在各自边界上修筑起一系列能够传递信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以及具有防御性的驻军城堡,这些城堡被称为“列城”。为了进一步强化防御能力,又不断地在烽火台和列城之间修筑高大宽厚的墙体,形成阻碍敌人进攻的障碍,这样逐渐发展成为长城,当时称为“边墙”或“长垣”。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前,共有二十多个诸侯国修筑过长城。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长城在历史上被称为“方城”或“万城”,西起今湖北省竹山县,东至河南省泌阳县,位于楚国国都郢都的西北和东北,全长近一千里。楚长城并不连续,在高山险阻和大江为堑的地段,便利用山河作为屏障,不再修筑城墙。
齐国也是诸侯国中修筑长城较早的,齐长城西起今山东省平阴县北,东至大朱山东入海。路经平地时多用黄土夯筑,穿越山岭时多用石块垒砌。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中遗址保存得最多的。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版图较大,国力较强,位于七国的东北部。但北面常有胡人南下骚扰,西面则有秦国崛起,于是修筑了易水长城和北长城。此外,赵国、秦国也分别在各自边境修筑了长城,它们一同奠定了中国北方长城的基础。
二、历史上修筑长城的三次高峰
(一)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而当时北方的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南下掠夺财产、牲畜、劳动力等。为了维护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稳定发展,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及数百万民夫北上,先修缮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部分旧长城,再另筑部分新长城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说朝鲜境内平壤大同江北岸),长达一万余里的长城。直到秦二世赐蒙恬死为止,共用九年时间完成。长城沿线设置十二郡,分段防御。因此秦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一次高峰时期。
(二)汉长城
西汉初期,为了抵御匈奴的不断南侵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在采取坚决抗击与和亲政策的同时,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汉长城。汉长城西起新疆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长达二万余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汉武帝又进一步发展和改善了长城的布局,每隔一定距离,就选择险要地势,修筑列城、亭障、烽燧,这些不仅是在长城沿线上,而且从首都长安到全国各个重要地区都有设置,把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汉代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大力推行屯田、徙民实边、兴修水利的政策,为巩固防御提供了物质基础。汉代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二次高峰时期。
(三)明长城
1、 明长城的修筑
明王朝建立以后,逃回蒙古旧地的元顺帝仍然保持有较完整的政治机构和较强大的军事实力,经常派兵南下攻击,意图收复失地。明代后期,东北又有女真族逐渐崛起。面对蒙古与女真的威胁,明代始终十分重视北方的防务。从朱元璋正式建国号的第一年,就派大将军徐达北上修筑长城开始,直到明王朝灭亡,二百多年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其中大规模修筑就多达十八次。在许多重要关隘地区,特别是在京城北京的北面,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的地方达到二十多重。为加强长城的防务,便于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以及保证长城的经常修缮,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域,每个区域设镇守(总兵官),称为“九边九镇”(即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后来为加强京城防守和保护皇陵(今明十三陵)的需要,嘉靖年间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两镇(昌平镇、真保镇),构成“九边十一镇”的强大防御体系。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边的虎山,全长12700里,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共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即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因此明代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三次高峰时期,也是最后一次高峰。
有关长城的典故、传说、诗词
(一)烽火戏诸侯
西周周幽王的宠姬褒姒从来不笑,为讨其欢心,周幽王点燃烽火,各路诸侯以为京城告急,急忙发兵来救,结果空忙一场,惹得褒姒破颜而笑。周幽王见状大喜,而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犬戎兵来犯,周幽王点燃烽火求援,各路诸侯以为是诈,按兵不动。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
(二)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范杞梁被抓到北方修筑长城,其妻孟姜女带着寒衣千里寻夫。到长城脚下后,不但未找到丈夫,反而被秦始皇垂涎。孟姜女终日痛哭,终于将长城哭倒,露出丈夫尸骨。百姓借此传说斥责了暴君对人民的残酷奴役,统治者借此传说宣扬了礼教中的“贞烈”,因此流传千古,如今山海关外凤凰山上仍保存有明代重修的姜女庙(又称贞女祠)。
(三)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出自毛泽东1935年创作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全词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词中借“长城”表达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并非真正长城。
长城的国际地位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语为:“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92年,北京市政府将长城评定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专家学者对长城的判定语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
中国最早开始修筑长城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霸,相互之间频繁地发动战争,频繁地出现兼并。为了近早得知敌情和有效抵御入侵,各诸侯国先是在各自边界上修筑起一系列能够传递信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以及具有防御性的驻军城堡,这些城堡被称为“列城”。为了进一步强化防御能力,又不断地在烽火台和列城之间修筑高大宽厚的墙体,形成阻碍敌人进攻的障碍,这样逐渐发展成为长城,当时称为“边墙”或“长垣”。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前,共有二十多个诸侯国修筑过长城。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长城在历史上被称为“方城”或“万城”,西起今湖北省竹山县,东至河南省泌阳县,位于楚国国都郢都的西北和东北,全长近一千里。楚长城并不连续,在高山险阻和大江为堑的地段,便利用山河作为屏障,不再修筑城墙。
齐国也是诸侯国中修筑长城较早的,齐长城西起今山东省平阴县北,东至大朱山东入海。路经平地时多用黄土夯筑,穿越山岭时多用石块垒砌。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中遗址保存得最多的。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版图较大,国力较强,位于七国的东北部。但北面常有胡人南下骚扰,西面则有秦国崛起,于是修筑了易水长城和北长城。此外,赵国、秦国也分别在各自边境修筑了长城,它们一同奠定了中国北方长城的基础。
二、历史上修筑长城的三次高峰
(一)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而当时北方的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南下掠夺财产、牲畜、劳动力等。为了维护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稳定发展,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及数百万民夫北上,先修缮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部分旧长城,再另筑部分新长城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说朝鲜境内平壤大同江北岸),长达一万余里的长城。直到秦二世赐蒙恬死为止,共用九年时间完成。长城沿线设置十二郡,分段防御。因此秦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一次高峰时期。
(二)汉长城
西汉初期,为了抵御匈奴的不断南侵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在采取坚决抗击与和亲政策的同时,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汉长城。汉长城西起新疆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长达二万余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汉武帝又进一步发展和改善了长城的布局,每隔一定距离,就选择险要地势,修筑列城、亭障、烽燧,这些不仅是在长城沿线上,而且从首都长安到全国各个重要地区都有设置,把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汉代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大力推行屯田、徙民实边、兴修水利的政策,为巩固防御提供了物质基础。汉代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二次高峰时期。
(三)明长城
1、 明长城的修筑
明王朝建立以后,逃回蒙古旧地的元顺帝仍然保持有较完整的政治机构和较强大的军事实力,经常派兵南下攻击,意图收复失地。明代后期,东北又有女真族逐渐崛起。面对蒙古与女真的威胁,明代始终十分重视北方的防务。从朱元璋正式建国号的第一年,就派大将军徐达北上修筑长城开始,直到明王朝灭亡,二百多年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其中大规模修筑就多达十八次。在许多重要关隘地区,特别是在京城北京的北面,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的地方达到二十多重。为加强长城的防务,便于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以及保证长城的经常修缮,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域,每个区域设镇守(总兵官),称为“九边九镇”(即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后来为加强京城防守和保护皇陵(今明十三陵)的需要,嘉靖年间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两镇(昌平镇、真保镇),构成“九边十一镇”的强大防御体系。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边的虎山,全长12700里,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共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即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因此明代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三次高峰时期,也是最后一次高峰。
有关长城的典故、传说、诗词
(一)烽火戏诸侯
西周周幽王的宠姬褒姒从来不笑,为讨其欢心,周幽王点燃烽火,各路诸侯以为京城告急,急忙发兵来救,结果空忙一场,惹得褒姒破颜而笑。周幽王见状大喜,而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犬戎兵来犯,周幽王点燃烽火求援,各路诸侯以为是诈,按兵不动。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
(二)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范杞梁被抓到北方修筑长城,其妻孟姜女带着寒衣千里寻夫。到长城脚下后,不但未找到丈夫,反而被秦始皇垂涎。孟姜女终日痛哭,终于将长城哭倒,露出丈夫尸骨。百姓借此传说斥责了暴君对人民的残酷奴役,统治者借此传说宣扬了礼教中的“贞烈”,因此流传千古,如今山海关外凤凰山上仍保存有明代重修的姜女庙(又称贞女祠)。
(三)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出自毛泽东1935年创作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全词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词中借“长城”表达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并非真正长城。
长城的国际地位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语为:“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92年,北京市政府将长城评定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专家学者对长城的判定语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景点名称:第一关
简 介:“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建于公元1381年,这里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第一关景区位于山海关古城东部,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瑞莲阁公园、长城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观。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东城门,又名“镇东楼”,箭楼格式,城高台宽,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在长城之上一字摆开,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充分展现了山海关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气势。
景点名称:老龙头
简 介: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处的渤海之滨,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组成。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夏大地上,东端在山海关城南公里4处直插入海,犹如龙头高昂,成为明长城东部起点,因此称为老龙头。老龙头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长城。它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戚继光修筑。它选址科学、建筑独特,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海陆军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来此观海览胜,留下了众多诗篇佳话,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
景点名称:孟姜女庙
简 介:孟姜女庙景区座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祠和孟姜女苑组成。贞女祠始建于宋代以前,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主事张栋重修,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庙上红色围墙内有前后两殿及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庙后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观赏区——孟姜女苑。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表面看虽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人生哲理,让后人产生无限遐想,从中可见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
景点名称:森林公园
简 介:五佛森林公园座落在距山海关城北5公里的燕山脚下,是在原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由有騄(秦皇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2005年被评为全国11个旅游开发建设的先进景区。公园占地面积48.8平方公里,总投资5.6亿元。公园分为五大景区:五佛文化区、长寿山景区、奇岩峡景区、角山景区、世外桃源景区。 山海关北依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遗存厚重,是避暑、旅游的胜地。
山海关旅游业自 1979年开始起步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景区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多元,先后复原了老龙头、入海石城、澄海楼、宁海城、龙武营及守备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瑞莲阁公园、角山栖贤寺,维修了镇东楼大木结构及长城三千多延长米,扩建了第一关广场,完成了长寿山景区一期开发,整治了长城及沿海环境、绿化地面二百多万平方米,为来关游客创造了内涵丰富、景色优美的旅游环境。
在旅游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专业导游队伍和社会导游服务处,按照 AAAA级景区标准在景区内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医疗点等游客服务设施,遴选了20多家服务
设施好、服务质量高的单位作为旅游定点饭店、宾馆、购物商场,设立了23路、24路、26路、27路专线旅游公交车等,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便捷周到的服务。
在行业管理及旅游市场清理整顿方面:依据国家和省、市旅游行业管理条例及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山海关涉旅行业管理规定》等多项行业规章制度,实施和落实了对旅游景点、涉旅宾馆、饭店、商业门店、旅行社、旅游出租车、导游人员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成立了旅游监察大队和旅游治安办公室,会同工商、公安、技监、卫生、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了黑车、黑导及欺客宰客、制假售假、私授回扣揽客、围追游客兜售商品、伪造门票等严重扰乱旅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
在旅游节庆活动方面:九十年代以来,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角山登高节、长寿山金秋节、踏青节、孟姜女庙庙会等传统节庆活动,并举办了四届以旅游为主题的“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节”及多届老龙头海会、长城之春音乐会等,对山海关旅游业起到了主导性的宣传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山海关参观游览。
由于各方面工作出色,山海关获得诸多殊荣: 1985年被列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 1987年 “万里长城—山海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1991年山海关暨老龙头长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2年被确定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国家级旅游路线, 1993年被确定为“'93中国山水风光游”重点游览延伸点;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文物古迹重要旅游线路;1995年被确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长城风情”旅游线路; 1999年全国首批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寿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0年全国首批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长寿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九五”以来,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长寿山、角山、长城博物馆、燕塞湖、山海关欢乐海洋公园等景区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二百万人次,创造旅游社会总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山海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型支柱产业。
简 介:“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建于公元1381年,这里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第一关景区位于山海关古城东部,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瑞莲阁公园、长城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观。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东城门,又名“镇东楼”,箭楼格式,城高台宽,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在长城之上一字摆开,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充分展现了山海关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气势。
景点名称:老龙头
简 介: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处的渤海之滨,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组成。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夏大地上,东端在山海关城南公里4处直插入海,犹如龙头高昂,成为明长城东部起点,因此称为老龙头。老龙头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长城。它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戚继光修筑。它选址科学、建筑独特,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海陆军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来此观海览胜,留下了众多诗篇佳话,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
景点名称:孟姜女庙
简 介:孟姜女庙景区座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祠和孟姜女苑组成。贞女祠始建于宋代以前,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主事张栋重修,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庙上红色围墙内有前后两殿及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庙后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观赏区——孟姜女苑。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表面看虽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人生哲理,让后人产生无限遐想,从中可见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
景点名称:森林公园
简 介:五佛森林公园座落在距山海关城北5公里的燕山脚下,是在原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由有騄(秦皇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2005年被评为全国11个旅游开发建设的先进景区。公园占地面积48.8平方公里,总投资5.6亿元。公园分为五大景区:五佛文化区、长寿山景区、奇岩峡景区、角山景区、世外桃源景区。 山海关北依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遗存厚重,是避暑、旅游的胜地。
山海关旅游业自 1979年开始起步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景区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多元,先后复原了老龙头、入海石城、澄海楼、宁海城、龙武营及守备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瑞莲阁公园、角山栖贤寺,维修了镇东楼大木结构及长城三千多延长米,扩建了第一关广场,完成了长寿山景区一期开发,整治了长城及沿海环境、绿化地面二百多万平方米,为来关游客创造了内涵丰富、景色优美的旅游环境。
在旅游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专业导游队伍和社会导游服务处,按照 AAAA级景区标准在景区内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医疗点等游客服务设施,遴选了20多家服务
设施好、服务质量高的单位作为旅游定点饭店、宾馆、购物商场,设立了23路、24路、26路、27路专线旅游公交车等,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便捷周到的服务。
在行业管理及旅游市场清理整顿方面:依据国家和省、市旅游行业管理条例及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山海关涉旅行业管理规定》等多项行业规章制度,实施和落实了对旅游景点、涉旅宾馆、饭店、商业门店、旅行社、旅游出租车、导游人员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成立了旅游监察大队和旅游治安办公室,会同工商、公安、技监、卫生、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了黑车、黑导及欺客宰客、制假售假、私授回扣揽客、围追游客兜售商品、伪造门票等严重扰乱旅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
在旅游节庆活动方面:九十年代以来,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角山登高节、长寿山金秋节、踏青节、孟姜女庙庙会等传统节庆活动,并举办了四届以旅游为主题的“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节”及多届老龙头海会、长城之春音乐会等,对山海关旅游业起到了主导性的宣传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山海关参观游览。
由于各方面工作出色,山海关获得诸多殊荣: 1985年被列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 1987年 “万里长城—山海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1991年山海关暨老龙头长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2年被确定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国家级旅游路线, 1993年被确定为“'93中国山水风光游”重点游览延伸点;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文物古迹重要旅游线路;1995年被确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长城风情”旅游线路; 1999年全国首批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寿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0年全国首批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长寿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九五”以来,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长寿山、角山、长城博物馆、燕塞湖、山海关欢乐海洋公园等景区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二百万人次,创造旅游社会总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山海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型支柱产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