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类:各类沫蝉、稻飞虱、叶蝉、角蝉
小型椿象类,猎椿类。
蚜虫类--草蛉的食物
食蚜蝇类和蜜虻--拟态蜜蜂的昆虫,样子像蜜蜂,但没有毒针。
虻类、蚋类--很多是吸血的飞虫。
瓢虫类--肉食的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食的二十八星瓢虫等等。
各类叶甲、跳甲类。--小型甲虫类。
夜蛾类、草蛾类。
蜻蜓类、豆娘类、蜉蝣类、石蛾类--靠近水域的草丛才有。
草丛下面的虫子:
蜚蠊类、地鳖类。
蟋蟀类、蝼蛄类。
蜈蚣类、马陆类。
步行甲虫类、虎甲类。
跳蛛类、狼蛛类、蝇虎类。
蠼螋类。
弹尾虫类。
鼠妇类、潮虫类--就是所有的西瓜虫。
金龟甲、地老虎的幼虫。
其他埋在土壤里的各种昆虫的幼虫和蛹。
生长方式
蜕皮生长
昆虫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形会逐渐变大,它们表面的外骨骼和皮肤就会被逐渐变大的躯体胀破。慢慢地,幼虫的“外套”开始脱落,新生一层更大、更坚硬的表皮。幼虫经历多次蜕变,才能成长为成虫。
地下生长
多数昆虫的幼虫非常脆弱,所以它们要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才能长成成虫。例如,金龟子的幼虫就是在地下生长的,它们会在地下待好几周,直到长成成虫后才到地面上活动。
水中生长
有些昆虫的幼虫适于在水中生存,例如雌蜉蝣把卵产在水面上,卵经孵化成为幼虫,幼虫便一直在水中觅食、生长,它们可以在水中生活1年多,直到离水登陆后变成成虫。
自我保护
昆虫的种类不计其数,它们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卫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具有保护色,有的有警戒色,还有许多昆虫能将自己变成其他形状用心,或在外观上模仿一些具有不被攻击特性(如具有毒素)的动物(如:有一种毛虫身上的斑纹看似马蜂,蜂蝇也是借助类似马蜂的外观躲避天敌),借以避开敌害。
保护色
有些昆虫经常混入与自身体色相近的环境中进行觅食等活动,即使敌害靠近,也很难察觉到它们的存在。例如,蝗虫经常混入与自身体色相近的草丛中,在那里毫无顾忌地鸣叫,但很多捕食者却很难从中发现蝗虫的踪迹。
警戒色
有些昆虫从不需要伪装自己,而是用它们艳丽的体色警示其他动物不要靠近。例如,许多飞蛾体色都呈红、黄等艳丽的颜色,但它们却并不是可口的猎物。
斑点
有些昆虫自身具有“尖利”的武器,但当敌害靠近时,它们不会主动出击,而是用身上醒目的斑点向那些猎食者发出警告:不要去招惹它们,否则后果会很惨。
许多昆虫的翅膀上都长着有利于伪装的翅斑,例如很多蝴蝶和飞蛾的翅膀上都长有眼状翅斑,在遭遇敌害时,它们就会把翅斑亮出来唬住对方,趁机逃生。
有毒的身体
有些昆虫经常以一些有毒的植物为食,并把毒汁储藏在体内。它们的身体会呈现出几块黄色或黑色或颜色组合(如黑黄、黑红等)的斑纹,以此警告捕食者:它们有毒,最好不要以它们为食。
拟态
某些动物在形态、斑纹、颜色等特征上模仿另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物体,借以保护自身,免受侵害的现象就叫做拟态。例如,枯叶蛱蝶的翅膀像枯叶,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等。
夜间觅食
有些昆虫的幼虫为了躲避危险,经常在夜间觅食。例如,玉带凤蝶的幼虫为了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白天藏在隐蔽的地方休息,夜间则外出觅食。
鳞片
蝶与蛾的翅膀上覆盖着色彩斑斓的鳞片,这些鳞片是由它们被压平的毛发形成的。鳞片一片片地紧密相连,交织成蝶和蛾的美丽翅膀,便于它们飞行。
飞行
大多数昆虫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借助飞行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寻找食物和同伴,遇到危险时快速逃生。在飞行前,昆虫会先活动控制飞行的肌肉,然后快速起飞。
求偶产卵
昆虫的求偶行为非常奇妙,有的以气味求偶,有的以舞蹈、发光或送礼物的方式求偶。一旦雌雄虫交配后,雌虫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产卵,卵又要经历多次变化才能变成成虫。
气味求偶
有些昆虫靠气味求偶,例如雌性橄榄油蝴蝶在求偶时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气味,吸引雄蝶;雄蝶循着气味找到雌蝶,与其交尾。
发光求偶
有些昆虫在求偶时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光,例如雌性萤火虫会蛰伏在草丛中,并发出微弱的光;雄虫发现后,会用一种更明亮的闪光来回应,等待雌虫发光的变化以确定求偶是否成功。
舞蹈求偶
有些昆虫会以舞蹈的形式向异性同伴求爱。例如,蝴蝶有时会跳舞求偶,它们翅膀上的鳞片可以反射一种特殊的光,使它们的舞姿更有魅力,从而吸引异性同伴的注意。
产卵
多数昆虫都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卵。有的昆虫把卵产在地下,使卵避开危险;有的昆虫把卵产在食物旁边,这样卵孵化后幼虫就不必为觅食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