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展开全部
一、共情:孩子挺听话,但就是提不起学习情绪,因此学习成绩也一直不理想,对吗?
二、具体化: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孩子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孩子的学习总是被批评,没有成就感
解决:多肯定孩子学习当中的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感;
b 孩子总是被打击,没有学习兴趣
解决: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加大学习前进的动力;
c 孩子的兴趣爱好都被打压,孩子失去了好奇与探索的天性
解决: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恰如其分的引导至学习内容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d 孩子没有梦想,对学习,对什么都没有期待
解决: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梦想,用梦想的自然力量,引导出孩子自发自愿的奋斗目标,以及学习目标。以上内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家长可以积极参加优胜的免费家庭教育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高度,从而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二、具体化: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孩子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孩子的学习总是被批评,没有成就感
解决:多肯定孩子学习当中的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感;
b 孩子总是被打击,没有学习兴趣
解决: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加大学习前进的动力;
c 孩子的兴趣爱好都被打压,孩子失去了好奇与探索的天性
解决: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恰如其分的引导至学习内容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d 孩子没有梦想,对学习,对什么都没有期待
解决: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梦想,用梦想的自然力量,引导出孩子自发自愿的奋斗目标,以及学习目标。以上内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家长可以积极参加优胜的免费家庭教育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高度,从而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小学时,女儿的成绩非常好。我对女儿特别用心,因为我想让他优秀,就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并且每天陪送她。晚上回家后,我不但会一直在身边辅导孩子写作业,还会督促孩子把第二天的用品全部收拾妥当,所以,孩子成绩非常好,作业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
上了初中后,孩子开始住校,结果一年下来,成绩哗哗地下降。于是我们把孩子接回家住,目的是能看着她多些学习时间,想利用在家住的这段时间把孩子的学习管好。
但事与愿违,孩子的成绩虽然稍微有了起色,但再没有回到从前的样子。跟老师沟通过,老师说孩子没有目标,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好像在为老师和家长学习。学习上主动性差,每天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去主动预习或复习。
这次,看到成绩我没有骂他,但我的态度也不是非常好,跟孩子说:“为什么又考成这样?你就不能用用功?”孩子看可我一眼,就说下次努力。可是接下来的两次月考成绩依然一样。我非常生气说了些不该说的话,现在孩子啥也不跟我说了。
我现在很焦虑、很着急:“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讲了这么多的道理为什么就没有效果呢?”
大家看完这个案例有没有同感?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的作用。
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
换句话来问,你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容易发挥出自己的内力,使学习能达到高效收获对吗?如果一个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强,自律性高,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在离开成人的管教和帮助下,也能对自己的时间、学习、生活应付自如对吗?
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能主动地、自发地、心甘情愿地、发自内心地把学习当成非常重要的事去做,真正地自己想学、想学好。
如果孩子真正达到这样的状态,咱们还会不会发愁孩子的成绩?还会不会因此而焦虑和生气?
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1、父母管的太多,让孩子成了一个“拄拐棍”行走的人。
大家有没有看到,孩子现在的情况也是因为妈妈所致,为什么这么说?就像案例中妈妈自己描述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很好,好的背后是什么呢?妈妈一直在帮助孩子、督促孩子、检查着孩子,也就是说,是一个很负责的妈妈形象。从孩子的作业,到孩子的成绩,再到孩子的时间等等,妈妈都事无巨细地照顾的非常周全。
到了初中,孩子开始住校,离开了妈妈的陪伴和管束,孩子就像一直拄着拐棍走路,一下把拐棍撤掉了,孩子忽然感觉失去了平衡,她不知道如何使力才能立的稳、走的直,尽管如他所说,他也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原因在哪儿?
孩子太依赖妈妈这根“负责任”的拐棍了。
忽然离开,孩子当然没有能力走下去,孩子也没有信心自己走下去。这时候,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吃力和退步,于是,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重新成为了孩子的拐棍,孩子的成绩便又有了起色。但已经不像在小学时那么优秀,为什么?因为孩子已经在撤掉拐棍后不适应的时间太久了,功课已经落下很多。而妈妈又没有去告诉孩子如何在没有拐棍的情况去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也不知道路应该是自己走的,所以孩子根本就没有多少要努力自己走好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的状态是谁造成的?
还是妈妈。孩子现在也想进步,也想听话,但有很多时间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有进步。再加上孩子有一段时间放松了自己,再想赶上去,会很费力,所以,有些时候努力后看不到结果,或者达不到妈妈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就会泄气了。于是,便出现了成绩反反复复的现象。努力一下或者妈妈管的紧些,成绩就上去一点,只要妈妈一撒手,或者自己一放弃,就马上下降。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感差些,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父母在学习上太用心,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责任意识。
案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妈妈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管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在陪伴孩子的学习,可是到后来为什么不管用了呢?
当父母管的太多的时候,孩子会失去一种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的机会,妈妈什么事都给计划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妈妈说这一个小时应该学英语,那孩子就学英语,妈妈说该学数学了,那孩子就学数学好了,妈妈说5点要练琴,孩子就跟着妈妈去练琴,妈妈说睡觉前把全部作业、课本、文具等全部放进书包,孩子就依令而行。
大家看看,孩子成了什么?
还用计划自己的时间吗?其实孩子自己根本没时间。
孩子还用想自己应该学习哪一科吗?不用,妈妈已经安排好了。
孩子成了木偶。木偶会有自己的思想吗?木偶会有主动性吗?木偶还要想怎样做更好吗?
所以啊,父母管的太多,就让孩子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更失去了主动性。
比如说,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从小依赖性特别强,妈妈不在身边陪着就不写作业,妈妈在身边看着,就能很快地完成。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妈妈很要强,总是害怕孩子不会、写不好,从上幼儿园起就养成了坐在孩子身边陪写作业的习惯,并且会随时地指导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觉得学习、写作业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并且,如果他写不好,好像妈妈会更着急、生气。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你必须自己负责完成,或者这件事,是几个人共同的工作,哪种情况下你的主动性会强一些?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了。
大家看到事实上,学习成了谁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凭什么让孩子负责呢?
3、不当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失去自信,内力减弱。
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妈妈态度生硬地对待孩子,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甚至对孩子有点恶语相向,大家想一想,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就会失去自信,孩子很多时候会觉得连父母都看不起我、看不上我,觉得我不行,我可能真的是一个很差劲的孩子。
再加上,成绩的不断下滑,是不是对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另外,一个成绩不断下滑的孩子,或者成绩不好的孩子,在老师那儿是不是也得不到多少好脸色?
这些都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力量,一个无力的孩子别说去战胜困难了,可能连我们认为的最基本的事情也没有自信做好是不是?
既然什么都做不好,既然不能让父母老师满意,既然怎么努力成绩都不行,孩子还会努力吗?
任何人都不会愿意去做看不到希望的挣扎和努力对不对?
三、如何调动孩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1、接纳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让孩子增长内心力量。
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
比如说,当我们去独立做一件事,而我们没有把这件事做好时,你一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感受?你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下次,你还会愿意去做同样的事情或类似的事情吗?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去做自己做的不成功或不善长的事,这样的心理应该说非常正常。
假如你的领导这时雪上加霜地对你一顿猛批,你还会想努力去做事吗?即使去做,是不是多了应付,而少了主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成绩的下滑,明白了吗?
2、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
妈妈总是在孩子的左右来来回回,让孩子不明白他应该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现在妈妈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路是他自己的,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什么时候孩子认同了妈妈的这个观点,接受了这个“没有妈妈和约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观念时,孩子的内力才会发挥作用,也就是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内力和外力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给孩子前行的力量也是相差非常悬殊的。孩子的学习就好比在拉车,本来拉车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妈妈总是怕孩子走的慢,所以一直帮孩子拉着车,孩子觉得不费力就可以走的很好很快,有这样好的事,他当然就欣然接受了。而当妈妈一旦不再给孩子使力,孩子觉得拉车真是非常费劲的事,他拉一小段就觉得太累了,所以他就会越走越慢,甚至因为落后而耍赖停下来。这时候,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孩子自己拉着车前行,让孩子知道拉车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长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车后,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是陪伴着自己的,这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当妈妈发现孩子遇到了一个沟坎,发现孩子拉的很吃力,孩子回头要妈妈帮助的时候,妈妈就赶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帮孩子顺利跨过这个坎。这时候,孩子不但会非常感激妈妈,会感觉到妈妈的爱和力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过这个沟坎。并且也会收获跨越沟坎后的自豪感,从而找到一份自信。这样帮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
一般来说,外力是通过内力来起到辅助作用的。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没有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只靠父母和老师去督促,一定效果不好。
孩子不再愿意让爸爸辅导,这是为什么?
对于孩子不再让爸爸辅导这件事,一样是孩子一种宣示独立的方式。他觉得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手把手地教他,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教,他觉得自己还是没长大的孩子,而他现在进入了青春期,所以,想要独立,想要证明自己能行。所以,放手也是一种信任。
在这儿,大家可能有个疑问,我放手了,他不学了,或者学习退步了。
这种担心我能理解,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说的放手和真正的放手并不是真的一回事。真正的放手是什么?是用言行和各种方式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爸爸妈妈相信你自己可以了,所以,爸爸妈妈很放心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一时学习退步了,也不会失去对孩子的信心,更不会去焦虑和指责,而是鼓励孩子:没关系的,这只是一时的变化而已,爸爸妈妈相信你慢慢能适应自己走的状态。真正地给孩子信心,真正地从内心相信孩子能行。
而我们一般父母所说的放手是什么呢?老师说要放手,那我就不教、不管孩子了,但却在内心严重地担心着、恐惧着,不断地念叨着这样能行吗?就像看着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虽然孩子不想再让妈妈拉着走,可是妈妈总是害怕孩子跌倒,所以两只手在孩子左右护着。不知道大家经历过这样的时段没有,孩子不断地把我们护在两边的手打掉,要自己走。这是孩子觉得自己能行了,不需要父母这样护着了。而我们一般表现的是担心和不信任。更严重的是,当看到孩子跌倒一下,或歪了一下,马上惊慌起来,抱起孩子,再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去走。学习上也是这样,在我们半信半疑地放手不管孩子时,还是在旁边担心着、恐惧着、焦虑着,一旦孩子的成绩有所下滑,便又要恢复包办的状态。而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并且,你这时候的相帮,更让孩子证明了一点:我自己是不行的,没有爸爸妈妈是不行的。然而,他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又促使他想要独立承担。而退步的结果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再加上父母的不信任,让他慢慢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如果孩子是在小学,他会很顺从地听从父母的话,让父母辅导,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允许他再这样,所以,他不但会失去自信,而且会恼羞成怒,这样的怒气本来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气恼,这时候,恰恰父母伸手帮他,所以,他的怒气便转换了,变成了对爸爸妈妈的不满,对自己管的太紧的一种痛苦和难受。于是,反抗便开始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放手,怎样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放手。简单地不管可不是放手,而是放弃。所以,放手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好!然后,随时准备给孩子鼓励和加油,在需要的时候,帮孩子一把。这个度大家会觉得不好把握,所以得摸索着进行,但关键的一点你自己可以检验,我是否真正的相信我们的孩子,我能否接纳孩子的任何状态出现。
那么道理明白了,就要去实践,怎么实践呢?
第一,先跟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妈妈以前的做法错了,不但没帮到你,还给你帮了倒忙,致使你自己不会用力了。”
第二,告诉孩子:“以后妈妈要放手了,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能做的就是一直会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你,用爱的力量支持着你,妈妈相信你,你自己能行。如果有哪个地方你觉得需要妈妈帮忙,妈妈一定会尽力而为。”
对于学习,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会一直在身边陪着你,当你遇到困难求助妈妈时,妈妈一定会伸出援手的。这样,既在心理上支持孩子,给了孩子力量,又让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用心去做他自己的事。这样主动性是不是就出来了?
第三,道理讲明之后,真的要放手,而不能反复地去重新帮孩子拉车。这样孩子会成为习惯,而更不用力,甚至存在侥幸的心理去等待有人帮他拉车。
第四,当你放手后,发现孩子果然退步了,果然管不了自己,你也不要焦虑,而是用坦然的心态去接纳当时的一切结果,因为今天这个结果就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你必须接纳。用你的冷静告诉孩子:妈妈坚信,你可以自己走好!妈妈真的不用伸手了。孩子开始可能会很沮丧,也可能会很恼怒妈妈的不作为,但慢慢他会习惯,他会明白他已经没有外力可借,要想走到前边,只有自己使劲了。这时候,他的内力就会慢慢苏醒。
第五,在孩子还在徘徊苦恼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习惯的养成,也要拿出来,放大它,从而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这其实就是王金战老师说的,要给孩子一个上升的台阶,放像自己的期望值,让孩子看到希望。假如你总是把目光放在以前孩子的优秀上,总是觉得孩子再达到小学阶段时那个成绩才算优秀,那么,你的心态不会平和,你的要求就会变高,即使你努力让自己不表现出来,但孩子能感觉到妈妈的失望。这样孩子就会在你的失望中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努力的尽头也就慢慢变小了。
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说风险当然会有,也许孩子会有一个很长时间的不适应期,也许孩子会因此一年、两年不能上路,但总比孩子以后的一生都这样不会走要好的多。关键是,你在这样做的同时,就要做好接纳一切结果的心理准备。不管孩子怎么样,你都一如既往地爱着你的孩子,当一个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以来的无条件的爱,一直以来的接纳与信任的时候,孩子的内力、孩子积极向上的本性就一定可以表现出来,你就会看到一个阳光、开朗、充满正能量的好孩子了。
上了初中后,孩子开始住校,结果一年下来,成绩哗哗地下降。于是我们把孩子接回家住,目的是能看着她多些学习时间,想利用在家住的这段时间把孩子的学习管好。
但事与愿违,孩子的成绩虽然稍微有了起色,但再没有回到从前的样子。跟老师沟通过,老师说孩子没有目标,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好像在为老师和家长学习。学习上主动性差,每天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去主动预习或复习。
这次,看到成绩我没有骂他,但我的态度也不是非常好,跟孩子说:“为什么又考成这样?你就不能用用功?”孩子看可我一眼,就说下次努力。可是接下来的两次月考成绩依然一样。我非常生气说了些不该说的话,现在孩子啥也不跟我说了。
我现在很焦虑、很着急:“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讲了这么多的道理为什么就没有效果呢?”
大家看完这个案例有没有同感?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的作用。
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
换句话来问,你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容易发挥出自己的内力,使学习能达到高效收获对吗?如果一个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强,自律性高,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在离开成人的管教和帮助下,也能对自己的时间、学习、生活应付自如对吗?
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能主动地、自发地、心甘情愿地、发自内心地把学习当成非常重要的事去做,真正地自己想学、想学好。
如果孩子真正达到这样的状态,咱们还会不会发愁孩子的成绩?还会不会因此而焦虑和生气?
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1、父母管的太多,让孩子成了一个“拄拐棍”行走的人。
大家有没有看到,孩子现在的情况也是因为妈妈所致,为什么这么说?就像案例中妈妈自己描述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很好,好的背后是什么呢?妈妈一直在帮助孩子、督促孩子、检查着孩子,也就是说,是一个很负责的妈妈形象。从孩子的作业,到孩子的成绩,再到孩子的时间等等,妈妈都事无巨细地照顾的非常周全。
到了初中,孩子开始住校,离开了妈妈的陪伴和管束,孩子就像一直拄着拐棍走路,一下把拐棍撤掉了,孩子忽然感觉失去了平衡,她不知道如何使力才能立的稳、走的直,尽管如他所说,他也想努力,但管不住自己。原因在哪儿?
孩子太依赖妈妈这根“负责任”的拐棍了。
忽然离开,孩子当然没有能力走下去,孩子也没有信心自己走下去。这时候,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吃力和退步,于是,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重新成为了孩子的拐棍,孩子的成绩便又有了起色。但已经不像在小学时那么优秀,为什么?因为孩子已经在撤掉拐棍后不适应的时间太久了,功课已经落下很多。而妈妈又没有去告诉孩子如何在没有拐棍的情况去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也不知道路应该是自己走的,所以孩子根本就没有多少要努力自己走好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的状态是谁造成的?
还是妈妈。孩子现在也想进步,也想听话,但有很多时间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有进步。再加上孩子有一段时间放松了自己,再想赶上去,会很费力,所以,有些时候努力后看不到结果,或者达不到妈妈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就会泄气了。于是,便出现了成绩反反复复的现象。努力一下或者妈妈管的紧些,成绩就上去一点,只要妈妈一撒手,或者自己一放弃,就马上下降。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感差些,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父母在学习上太用心,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责任意识。
案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妈妈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管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在陪伴孩子的学习,可是到后来为什么不管用了呢?
当父母管的太多的时候,孩子会失去一种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的机会,妈妈什么事都给计划好了,孩子也就不用操心了,妈妈说这一个小时应该学英语,那孩子就学英语,妈妈说该学数学了,那孩子就学数学好了,妈妈说5点要练琴,孩子就跟着妈妈去练琴,妈妈说睡觉前把全部作业、课本、文具等全部放进书包,孩子就依令而行。
大家看看,孩子成了什么?
还用计划自己的时间吗?其实孩子自己根本没时间。
孩子还用想自己应该学习哪一科吗?不用,妈妈已经安排好了。
孩子成了木偶。木偶会有自己的思想吗?木偶会有主动性吗?木偶还要想怎样做更好吗?
所以啊,父母管的太多,就让孩子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更失去了主动性。
比如说,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从小依赖性特别强,妈妈不在身边陪着就不写作业,妈妈在身边看着,就能很快地完成。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妈妈很要强,总是害怕孩子不会、写不好,从上幼儿园起就养成了坐在孩子身边陪写作业的习惯,并且会随时地指导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觉得学习、写作业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并且,如果他写不好,好像妈妈会更着急、生气。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你必须自己负责完成,或者这件事,是几个人共同的工作,哪种情况下你的主动性会强一些?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了。
大家看到事实上,学习成了谁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凭什么让孩子负责呢?
3、不当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失去自信,内力减弱。
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妈妈态度生硬地对待孩子,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甚至对孩子有点恶语相向,大家想一想,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就会失去自信,孩子很多时候会觉得连父母都看不起我、看不上我,觉得我不行,我可能真的是一个很差劲的孩子。
再加上,成绩的不断下滑,是不是对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另外,一个成绩不断下滑的孩子,或者成绩不好的孩子,在老师那儿是不是也得不到多少好脸色?
这些都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力量,一个无力的孩子别说去战胜困难了,可能连我们认为的最基本的事情也没有自信做好是不是?
既然什么都做不好,既然不能让父母老师满意,既然怎么努力成绩都不行,孩子还会努力吗?
任何人都不会愿意去做看不到希望的挣扎和努力对不对?
三、如何调动孩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1、接纳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让孩子增长内心力量。
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
比如说,当我们去独立做一件事,而我们没有把这件事做好时,你一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感受?你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下次,你还会愿意去做同样的事情或类似的事情吗?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去做自己做的不成功或不善长的事,这样的心理应该说非常正常。
假如你的领导这时雪上加霜地对你一顿猛批,你还会想努力去做事吗?即使去做,是不是多了应付,而少了主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成绩的下滑,明白了吗?
2、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
妈妈总是在孩子的左右来来回回,让孩子不明白他应该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现在妈妈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路是他自己的,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什么时候孩子认同了妈妈的这个观点,接受了这个“没有妈妈和约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观念时,孩子的内力才会发挥作用,也就是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内力和外力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给孩子前行的力量也是相差非常悬殊的。孩子的学习就好比在拉车,本来拉车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妈妈总是怕孩子走的慢,所以一直帮孩子拉着车,孩子觉得不费力就可以走的很好很快,有这样好的事,他当然就欣然接受了。而当妈妈一旦不再给孩子使力,孩子觉得拉车真是非常费劲的事,他拉一小段就觉得太累了,所以他就会越走越慢,甚至因为落后而耍赖停下来。这时候,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孩子自己拉着车前行,让孩子知道拉车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长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车后,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是陪伴着自己的,这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当妈妈发现孩子遇到了一个沟坎,发现孩子拉的很吃力,孩子回头要妈妈帮助的时候,妈妈就赶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帮孩子顺利跨过这个坎。这时候,孩子不但会非常感激妈妈,会感觉到妈妈的爱和力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过这个沟坎。并且也会收获跨越沟坎后的自豪感,从而找到一份自信。这样帮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
一般来说,外力是通过内力来起到辅助作用的。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没有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只靠父母和老师去督促,一定效果不好。
孩子不再愿意让爸爸辅导,这是为什么?
对于孩子不再让爸爸辅导这件事,一样是孩子一种宣示独立的方式。他觉得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手把手地教他,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教,他觉得自己还是没长大的孩子,而他现在进入了青春期,所以,想要独立,想要证明自己能行。所以,放手也是一种信任。
在这儿,大家可能有个疑问,我放手了,他不学了,或者学习退步了。
这种担心我能理解,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说的放手和真正的放手并不是真的一回事。真正的放手是什么?是用言行和各种方式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爸爸妈妈相信你自己可以了,所以,爸爸妈妈很放心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一时学习退步了,也不会失去对孩子的信心,更不会去焦虑和指责,而是鼓励孩子:没关系的,这只是一时的变化而已,爸爸妈妈相信你慢慢能适应自己走的状态。真正地给孩子信心,真正地从内心相信孩子能行。
而我们一般父母所说的放手是什么呢?老师说要放手,那我就不教、不管孩子了,但却在内心严重地担心着、恐惧着,不断地念叨着这样能行吗?就像看着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虽然孩子不想再让妈妈拉着走,可是妈妈总是害怕孩子跌倒,所以两只手在孩子左右护着。不知道大家经历过这样的时段没有,孩子不断地把我们护在两边的手打掉,要自己走。这是孩子觉得自己能行了,不需要父母这样护着了。而我们一般表现的是担心和不信任。更严重的是,当看到孩子跌倒一下,或歪了一下,马上惊慌起来,抱起孩子,再也不敢放手让孩子去走。学习上也是这样,在我们半信半疑地放手不管孩子时,还是在旁边担心着、恐惧着、焦虑着,一旦孩子的成绩有所下滑,便又要恢复包办的状态。而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并且,你这时候的相帮,更让孩子证明了一点:我自己是不行的,没有爸爸妈妈是不行的。然而,他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又促使他想要独立承担。而退步的结果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再加上父母的不信任,让他慢慢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如果孩子是在小学,他会很顺从地听从父母的话,让父母辅导,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允许他再这样,所以,他不但会失去自信,而且会恼羞成怒,这样的怒气本来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气恼,这时候,恰恰父母伸手帮他,所以,他的怒气便转换了,变成了对爸爸妈妈的不满,对自己管的太紧的一种痛苦和难受。于是,反抗便开始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放手,怎样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放手。简单地不管可不是放手,而是放弃。所以,放手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好!然后,随时准备给孩子鼓励和加油,在需要的时候,帮孩子一把。这个度大家会觉得不好把握,所以得摸索着进行,但关键的一点你自己可以检验,我是否真正的相信我们的孩子,我能否接纳孩子的任何状态出现。
那么道理明白了,就要去实践,怎么实践呢?
第一,先跟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妈妈以前的做法错了,不但没帮到你,还给你帮了倒忙,致使你自己不会用力了。”
第二,告诉孩子:“以后妈妈要放手了,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能做的就是一直会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你,用爱的力量支持着你,妈妈相信你,你自己能行。如果有哪个地方你觉得需要妈妈帮忙,妈妈一定会尽力而为。”
对于学习,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会一直在身边陪着你,当你遇到困难求助妈妈时,妈妈一定会伸出援手的。这样,既在心理上支持孩子,给了孩子力量,又让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用心去做他自己的事。这样主动性是不是就出来了?
第三,道理讲明之后,真的要放手,而不能反复地去重新帮孩子拉车。这样孩子会成为习惯,而更不用力,甚至存在侥幸的心理去等待有人帮他拉车。
第四,当你放手后,发现孩子果然退步了,果然管不了自己,你也不要焦虑,而是用坦然的心态去接纳当时的一切结果,因为今天这个结果就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你必须接纳。用你的冷静告诉孩子:妈妈坚信,你可以自己走好!妈妈真的不用伸手了。孩子开始可能会很沮丧,也可能会很恼怒妈妈的不作为,但慢慢他会习惯,他会明白他已经没有外力可借,要想走到前边,只有自己使劲了。这时候,他的内力就会慢慢苏醒。
第五,在孩子还在徘徊苦恼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习惯的养成,也要拿出来,放大它,从而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这其实就是王金战老师说的,要给孩子一个上升的台阶,放像自己的期望值,让孩子看到希望。假如你总是把目光放在以前孩子的优秀上,总是觉得孩子再达到小学阶段时那个成绩才算优秀,那么,你的心态不会平和,你的要求就会变高,即使你努力让自己不表现出来,但孩子能感觉到妈妈的失望。这样孩子就会在你的失望中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努力的尽头也就慢慢变小了。
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说风险当然会有,也许孩子会有一个很长时间的不适应期,也许孩子会因此一年、两年不能上路,但总比孩子以后的一生都这样不会走要好的多。关键是,你在这样做的同时,就要做好接纳一切结果的心理准备。不管孩子怎么样,你都一如既往地爱着你的孩子,当一个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以来的无条件的爱,一直以来的接纳与信任的时候,孩子的内力、孩子积极向上的本性就一定可以表现出来,你就会看到一个阳光、开朗、充满正能量的好孩子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在智力上并没有多大差别,能否主动学习是造成有的孩子成绩居高不下,有的却连及格都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每次开家长会时,我都会向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强调这样一点:在低年级,一定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这一阶段孩子所学知识很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孩子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诚然,家长的说法没错,小学低年级孩子所要学习的知识确实很简单。但我想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简单的知识,孩子都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那到高年级时,知识难度陡然增加,孩子还会主动学习吗?事实就是这样的,只有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面对陡然增加的知识时,孩子才能够临危不惧,处之泰然。另外,一些教育专家曾对100名小学生进行过一个长达五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成绩优异,或者日后成绩优异的孩子,多是那些能够主动去学习的孩子,而那些学习缺乏主动性,总是等着家长或老师催促的孩子往往成绩不大好,有的甚至处于差生的行列。关于这一点,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是深有体会。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智力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孩子成绩居高不下,而有的孩子连及格都成问题呢?归根结底,还是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学习主动的孩子,会自觉地做好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用别人催促也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什么,怎么学,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把握,对学习的方向、目的也比较明确,相比于其他同学,他们的学习也就轻松得多。培养孩子主动性的方法都有哪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供家长借鉴:让孩子自己规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当家长用这种询问的语气与孩子沟通时,就等于自动放弃了自己主宰者的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家长的意见。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用询问的语气征求孩子的意见时,其实是站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与其沟通,这样孩子就会因为受到了家长的尊重,进而听从家长的意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智慧家长教你这样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