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后外国对中国怎么评价?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奥运后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彻底颠覆!!o(∩_∩)o...
人民日报8月16日讯 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不少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印象“颠覆”了。
一对德国母女来北京看奥运会,临行前有人告诉她们,北京可能“不安全”。然而,到了北京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她们到什刹海观夜景、品小吃,玩得十分尽兴,觉得北京很安定、很有特色。
日本电子杂志《亚洲之波》编辑池田康看了开幕式后,印象大变。他说,以前感觉中国“问题很多”,“很可怕”,现在感到“中国时尚漂亮”,“很柔软、很温和”。
英国《卫报》网站记者安迪·布尔是第一次来中国,他实地考察了北京的道路、环境,接触了不少的人和事,对北京的印象发生了“颠覆”。他写道:“我原先的想法再次被颠覆,这座城市变化太大了。我对北京的想法落伍之极。现代中国正向世界展示自己,我们必须接受亲身经历的现实。”
像上述有“颠覆”印象的人还不少,他们“颠”出了对中国的真实印象。
对一个人、一个国家,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印象很正常。“颠覆”了老印象,用新印象取而代之也很正常。问题在于,那些原来的老印象、不好印象是怎么来的呢?这很值得探究一番。
印象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出现,不外乎由听人说、看报道、亲身经历等因素逐步形成。但事情怪得很,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印象竟大相径庭:有的印象反映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有的则完全歪曲了事实的真相。
那么,这后一种情况是如何得来的呢?用安迪·布尔自己的话说:“我们的看法已经被千头万绪的海量信息所左右,我们得到的二手和三手消息越多,我们的想法就越脱离实际。”
委内瑞拉阿拉瓜大学名誉博士兼《圣保罗报》专栏作家塞萨尔·本雅明说得更坦率,他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西方媒体制造了数量惊人的意识形态垃圾。很多西方记者在报道中总是寻找最负面的角度,以致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他举例说,几个运动员带着预防污染的口罩抵达北京,但凑巧的是,那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比他们的出发地还好。
问题的症结原来在此!一些外国朋友之所以过去对中国存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误导了广大的受众。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这次来北京看奥运会的有40多万海外游客,他们在观赏体育比赛的同时,还到各处参观、购物、接触百姓。通过这些,他们感知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了符合实际的印象。这样一来,他们脑中原来的印象被新的印象所代替,“印象颠覆了”。这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
那奥运前中国在外国人的印象里是怎么样的呢?
外国人对中国印象:不顾环保只爱钱________在欧洲,有关报道产生的影响也谈不上正面。德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民众对中国印象最深的,环境污染排在前三位。很多民众在接受调查时认为,“许多中国人没有环保意识,只认金钱”。 在外国媒体上,关于中国的各种消息越来越多,几乎每期必有,有关中国的报道经常会占据报纸的头版头条,外国对中国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中国的关注面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报忧不报喜”、偏爱负面报道的传统,加上西方的现代化已经发展到峰顶阶段,环保主义、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在他们看来就很具有“新闻价值”。 德国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媒体的报道热,实际也是中国媒体自己的报道热,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新闻热点都是中国媒体自己报道出来的。这说明中国更加开放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了
人民日报8月16日讯 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不少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印象“颠覆”了。
一对德国母女来北京看奥运会,临行前有人告诉她们,北京可能“不安全”。然而,到了北京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她们到什刹海观夜景、品小吃,玩得十分尽兴,觉得北京很安定、很有特色。
日本电子杂志《亚洲之波》编辑池田康看了开幕式后,印象大变。他说,以前感觉中国“问题很多”,“很可怕”,现在感到“中国时尚漂亮”,“很柔软、很温和”。
英国《卫报》网站记者安迪·布尔是第一次来中国,他实地考察了北京的道路、环境,接触了不少的人和事,对北京的印象发生了“颠覆”。他写道:“我原先的想法再次被颠覆,这座城市变化太大了。我对北京的想法落伍之极。现代中国正向世界展示自己,我们必须接受亲身经历的现实。”
像上述有“颠覆”印象的人还不少,他们“颠”出了对中国的真实印象。
对一个人、一个国家,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印象很正常。“颠覆”了老印象,用新印象取而代之也很正常。问题在于,那些原来的老印象、不好印象是怎么来的呢?这很值得探究一番。
印象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出现,不外乎由听人说、看报道、亲身经历等因素逐步形成。但事情怪得很,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印象竟大相径庭:有的印象反映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有的则完全歪曲了事实的真相。
那么,这后一种情况是如何得来的呢?用安迪·布尔自己的话说:“我们的看法已经被千头万绪的海量信息所左右,我们得到的二手和三手消息越多,我们的想法就越脱离实际。”
委内瑞拉阿拉瓜大学名誉博士兼《圣保罗报》专栏作家塞萨尔·本雅明说得更坦率,他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西方媒体制造了数量惊人的意识形态垃圾。很多西方记者在报道中总是寻找最负面的角度,以致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他举例说,几个运动员带着预防污染的口罩抵达北京,但凑巧的是,那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比他们的出发地还好。
问题的症结原来在此!一些外国朋友之所以过去对中国存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误导了广大的受众。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这次来北京看奥运会的有40多万海外游客,他们在观赏体育比赛的同时,还到各处参观、购物、接触百姓。通过这些,他们感知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了符合实际的印象。这样一来,他们脑中原来的印象被新的印象所代替,“印象颠覆了”。这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
那奥运前中国在外国人的印象里是怎么样的呢?
外国人对中国印象:不顾环保只爱钱________在欧洲,有关报道产生的影响也谈不上正面。德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民众对中国印象最深的,环境污染排在前三位。很多民众在接受调查时认为,“许多中国人没有环保意识,只认金钱”。 在外国媒体上,关于中国的各种消息越来越多,几乎每期必有,有关中国的报道经常会占据报纸的头版头条,外国对中国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中国的关注面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报忧不报喜”、偏爱负面报道的传统,加上西方的现代化已经发展到峰顶阶段,环保主义、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在他们看来就很具有“新闻价值”。 德国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媒体的报道热,实际也是中国媒体自己的报道热,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新闻热点都是中国媒体自己报道出来的。这说明中国更加开放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了
展开全部
1、评价:友好,文明,有素质,有文化,愿意帮助人。
2、北京奥运会
(1)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