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德育只适合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什么德育可言呢?”其实不然。课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二、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一个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其人格魅力就是他的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质修养、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他所传授知识。
首先, 以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的人格。孔子说过:“其自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依照老师的言行来调节自身的行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高尚品德,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 以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性格 。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为人正直,胸怀宽阔。在他的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的胸中,无世俗之染;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给予特别的帮助和关怀。他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情结,解得开学生千差万别的心锁;教师能做到正直、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能做到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就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提高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特点的发展,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这种尊重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塑造了年轻一代的灵魂。学生对教师持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个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缺陷,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数学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数学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不畏困难坚持真理的意志品质。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为重要特点,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而中学生则习惯于具体思维,思维具有单一化,表面化等倾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帮助学生不断纠正学习中的错误,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养成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数学教材涉及许多定义,定理,公式,这些都是前人经过长期探索、发现、总结得到的,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学生往往感受不深,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定理,公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论证,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教师而言,在布置习题时,必须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不就题论题,可通过一题分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从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不能费时过多,喧宾夺主,要充分把握好时间,让学生觉得自然、恰当,不冲淡主题。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第二,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课堂交流中,应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会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让学生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二、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一个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其人格魅力就是他的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质修养、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他所传授知识。
首先, 以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的人格。孔子说过:“其自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依照老师的言行来调节自身的行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高尚品德,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 以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性格 。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为人正直,胸怀宽阔。在他的眼里,人无等级之分;在他的胸中,无世俗之染;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给予特别的帮助和关怀。他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情结,解得开学生千差万别的心锁;教师能做到正直、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能做到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就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提高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特点的发展,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这种尊重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塑造了年轻一代的灵魂。学生对教师持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个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缺陷,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数学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数学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不畏困难坚持真理的意志品质。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为重要特点,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而中学生则习惯于具体思维,思维具有单一化,表面化等倾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帮助学生不断纠正学习中的错误,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养成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数学教材涉及许多定义,定理,公式,这些都是前人经过长期探索、发现、总结得到的,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学生往往感受不深,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定理,公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论证,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教师而言,在布置习题时,必须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不就题论题,可通过一题分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从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不能费时过多,喧宾夺主,要充分把握好时间,让学生觉得自然、恰当,不冲淡主题。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第二,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课堂交流中,应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会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让学生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