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送别诗景,多描写长亭古道或码头渡口,危稹的诗为何不同?
古代人们写送别诗大多在长亭和渡口,但是危稹却是多写在山脚下的送别诗。这些诗大多体现出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壮之感。这和危稹本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危稹一生的求仕之路可以说是非常坎坷,好不容易做了官却因为父亲过世不得不辞官回乡守孝,后来又被卷入政治争斗,不断被贬谪。这对于一个梦想是为国出力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不小的打击,他的送别诗也多是体现这种内心的不忿与感叹,感叹自己的不得志,希望友人能够仕途平坦,像巍峨的峨眉山一样前途无量。
送别诗是一种离别时相赠的诗歌。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感觉,这是分离时爆发的情感。要想表达这种情感并不十分轻松。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作家一直咱们送别诗的优秀之处。除了这种深厚的感情外,通常还有其他的感情包含在送别诗中:或鼓励或劝诫,或者表达友谊甚至是提出诗人本人自己的理想。除此之外,唐代的一些送别诗常常是渲染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在诗中充满了希望和寄托,也反应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长亭或者码头这样繁荣的地方送别,体现的是对友人的一种好的寄托和期望。这是祝福友人升迁上任顺利的一种表达方式。
危稹的送别诗体现着一种悲壮之感,不同于其他送别诗,不仅要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还要批判官场的腐朽险恶。
危稹生于南宋末期,且曾有多年的为官生涯。官场的沉浮,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给这位诗人的诗歌创作带来了非凡的人生体悟与思想感情。危稹生于南宋末期,且曾有多年的为官生涯。官场的沉浮,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给这位诗人的诗歌创作带来了非凡的人生体悟与思想感情。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旧名科,淳熙十四年举进士,孝宗更名稹。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是岁春至夏不雨,稹应诏言:“安边所征敛之害,与无罪而籍没之害;楮币之改,以一夺二;盐钞之更,以新废旧;至于沮格军赏,放散死士,皆足以召怨而致旱。”
又论:“谋国者欲以安靖为安靖,忧国者欲以振厉为安靖,自二议不合,是以国无成谋,人无定志。愿诏大臣合二议共图之,且欲下两淮帅臣,讲明守御之备。”最后言:“事无成规者,皆不可为。意向不明,无以一众听;信誓不立,无以结人心;报应不亟,无以趋事机;赏罚不果,无以作士气。”
番易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