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亲手把苏轼扳倒,为什么却为他求情?
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我们领略了王安石的诗词风采。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苏轼在诗词上的造诣与王安石不相上下,两人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王安石与苏轼在诗词上各领风骚,在仕途上也是各有千秋。两人的政见不一,是敌对的两派。苏轼在湖州上任时,曾写《湖州谢上表》,文末有些抱怨之词成为反对派打压苏轼的把柄。监察御史将苏轼告发。此案影响颇大,因御史台各处种满柏树,引得乌鸦流连,故而御史台又被称做乌台,苏轼在此受审,关于此次案件则被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案发后,作为政敌的王安石却出人意料地替苏轼求情。原因主要有这几点:一、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二、王安石变法正在进行,这个时候杀苏轼这样的士大夫势必影响变法的进程。
王安石和苏轼同属北宋时期大文豪,尽管两位诗人的政见不同,但是他们有文人之间的互相赏识和敬仰。苏轼在朝中人缘很好,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关入大牢,他的一些朋友纷纷替他求情。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向反对苏轼的王安石也在求情的人当中。其实王安石与苏轼只是一些政见上的分歧,并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王安石并不想苏轼因此事丢了性命。
乌台诗案发生时,北宋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宋朝初建时,宋太祖曾为子孙定下规矩不得枉杀士大夫或直谏之人。到了宋神宗也一直谨遵太祖立下的规矩。苏轼是北宋名臣,文采斐然,在朝中也有极好的口碑。如果宋神宗一意孤行杀了苏轼,就会激起公愤,就会使朝廷失去民心。
不论是王安石还是宋神宗其实都不是真正想置苏轼于死地,只是想借乌台诗案挫挫苏轼的锐气,使变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