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 举人 进士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
当然也有人认为古代读书人基数少,所以虽然录取的人少,但录取率不算太低。可是古人科举是一辈子的事情,读书人考不上可以不用工作一辈子考,或者是边工作边准备考,那屡次不中还参加考试的人累积起来数目也是不少的。另外嘛,非要拿考生人数说事的话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到,秀才(需要连过三关,接连的县,市,省三场考试都名列当地前几十名)已经是古代人类精华的一批了,乡试考举人的时候还不是所有秀才都有资格的,得成绩好的才行,反观如今,高中生有多少摸鱼的?
撇开别的不提,举人是有资格做官的,一般起步是县丞和教谕,放现在就是副县长和教育局长。现在本科生出来能直接干这些?
首先,你自己到现在都没正确理解高中老师的话。老师说的很明白:考上举人相当于考上大学,那么他的意思举人就相当于大学学历。理解能力这么差,难怪没采纳我的答案。
下面是我的个人看法:
之所以答案不同,原因是判断标准不同。
有人倾向于数量标准,有人倾向于质量(学历的含金量),有人倾向于学历考试的形式。
我个人的理解,综合对比。
一,秀才相当于中专高中学历。因为古代考中秀才即可免去赋税,和我们已经消失的“商品粮”户口类似,不用交公粮,就是现在的非农户口。不过现在,交公粮也成为了历史;
二,那么举人就至少相当于大专或者本科了。举人是有做官资格的,而且是全国统一考试选拔的;不过各地考试题目会有不同。
考中举人,意味着进入高级知识分子行列,参照《范进中举》;
不过10年前,教育部就下达通知说,本科毕业生是普通社会劳动者;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举人地位远高于如今的本科生;
三,至于进士,很多人说把进士比作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好比中了进士;
这种说法在30年之前还有一定合理性,那时候人才匮乏,高学历的人很少,大学毕业生一般都能分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是即使这样,那时候的大学生也是不能和古代的进士相比的,古代进士就算外放,一般也是八品九品,也就是副县级;
现在的本科生多如牛毛,更无法跟古代的进士相比,大概博士堪堪可以和进士相提并论。
总之沧海桑田,古今差异巨大,硬是拿现在的事物和古代相比,很难很好对应。
一家之言,觉得有理的话请采纳,谢谢!
可以这样比较,古代的童生(例如洪秀全)要通过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相当于现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
秀才(例如蒲松龄)就是有功名之人,平均每五百人才录取一个,相当于现在的事业编制。
贡生(例如于成龙)属于秀才中的佼佼者,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
举人(例如左宗棠)可以补县官的空缺,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干部。
同进士(例如曾国藩)虽然比进士矮一截,但最低都可以直接为县官了,向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
进士(例如林则徐)当然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了。
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毕竟古代很多考中进士的学子才二十出头,但我们要知道,古人可没有现代人长寿,古代生活在太平盛世,人们的年寿一般也只能达到五十岁左右,即便生活在上层社会一般也就能活六十岁左右,二十多岁对于很多古人来说已经走完了生命的一半了。
总的来说,古代能选拔为进士的学子是万中无一的,考中进士就跟现在买彩票中头奖的概率差不多,但成为进士就能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古代有很多读书人愿意耗尽毕生经历参加科举的原因。
2019-10-07
秀才相当于学士。
举人相当于硕士。
进士相当于博士。
院试 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 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 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