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个回答
2019-02-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谈起心理健康的标准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很难划一。
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心理健康标准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健康”这个基本概念的认识还不统一。
“健康”一词,在古代英语里,包含有“强壮”、“结实”、“完整”的意思。可见,“完整”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意味着只是身体上的结实和强壮。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公布的章程里,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这种对健康的理解,比起一般认为健康就是躯体无病的含义来,要广泛得多和全面得多,因为它把心理健康也包括进去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解释,我们若是给心理健康学下定义时,就不能简单地把它仅仅说成是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一门学科。因为这种说法不太全面,也不够贴切。较为全面的说法应是:心理健康学不仅仅是为了消极保持心理的正常状态,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一门学科;而且是研究怎样积极增进心理良好状态的方法,怎样实现这些有效方法的一门学问。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的标志是:(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应该说,这十条健康标准里,是包含有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内的。这里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不神秘,也不难达到,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人人都可以“达标”。因为,所谓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比如说,心理疾病的患者,病好了叫做恢复健康,而没有心理疾病的人,若是努力锻炼,就可以更加健康。因此,所谓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不生病,更不是一点病也没有,而有病的人,也决非不可复原。
这样,咱们就可以把心理健康的出发点规定为:看一个人是否属于“不健康的失常”。所谓心理健康的人,只不过是他表现为不是病态的、不是失常的,而是和常态的人一样具有正常的心态;而所谓心理不健康的人,就是相对地表现为病态的、失常的,和常态的人心理不一样的人。
有些表现为“超常”的人,例如,有很多学者、伟人等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巨大毅力等等心理品质,的确和一般常人、普通人不同。但是,却不能把他们归类到“不健康的失常”行列中,因为他们属于“健康的失常”。
国外有些心理健康专家,根据他们多年的临床观察经验,把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者。他们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善于和别人相处,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们发展水平所应做的活动,或者说,他们能够做到圆满的适应。比如,这类人虽然也会因为困难而产生忧愁和苦闷,在特定的场合下,也会过度兴奋,或者表现为神经质的倾向等等,但这些表现很快便会消失。(2)一般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在生活自理上有些吃力。例如,他们当中有的人,由于过度的自卑感,会形成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不过,依靠他们个人的努力,能够正当处理,恢复常态,不至于酿成长期性的心理病症。(3)较重病态心理者。严重的适应失调,无力维持正常生活;从现在的表现,可以推断出他们迟早要在适应性上发生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向恶化方面发展,成为精神全面崩溃的精神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1951年出版了一本合著的《变态心理学》。在这本书里,列举了十条正常人的健康心理标准。这十条心理健康标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引用,被公认为是“标准的”“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估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国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还有很多,不过,和上面讲的大同小异。有的青年朋友也许会提问:咱们能不能确定几条比较具体明确,而又易于理解,适宜于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呢?我觉得可以大体上归纳为以下这样五项条件:
能保持开朗的心境。心理健康的青年,能排除心理障碍,甩掉精神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他热爱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感觉;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并在靠勤奋和智慧取得成就时,获得喜悦;他能从工作、生活中寻求乐趣,不见异思迁,对调换工作、选择婚姻对象等,持慎重态度;他能连续性地完成建设性的工作,乐观进取,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一级的目标攀登,他能不断地学习,增长智慧,培养情趣;善于休息,从闲暇的时间里,享受陶冶情操的快乐。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心理健康的青年,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他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不妄自尊大,自视甚高,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甘愿放弃一切可以进取的机遇;他能准确地认识事物,对事物不过分地乐观或悲观,因而他不会陷于适应困难的窘境;他永远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
能保持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青年,能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信仰支配下,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他有长远打算,不会为了眼前迷人的利益,而放弃远大目标;他能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相一致,不会因为私欲而背弃信仰;他能使自己的一切需要、愿望、理想、目标,都受完整的人格所制约。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青年,乐于和别人交往,能用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分享、给予和接受爱与友谊;他归属于一定的集体中,有志同道合的友伴,能和集体与他人休戚相关、安危与共、同心协力地合作共事;他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为集体和他人谋求幸福。
能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青年,对周围社会能密切接触、正确认识、良好适应;他勇于探索,头脑灵活,思想行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为社会所接纳;他凭理智办事,能适当听从一切合理建议;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推卸责任,不诿过于人。
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心理健康标准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健康”这个基本概念的认识还不统一。
“健康”一词,在古代英语里,包含有“强壮”、“结实”、“完整”的意思。可见,“完整”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意味着只是身体上的结实和强壮。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公布的章程里,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这种对健康的理解,比起一般认为健康就是躯体无病的含义来,要广泛得多和全面得多,因为它把心理健康也包括进去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解释,我们若是给心理健康学下定义时,就不能简单地把它仅仅说成是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一门学科。因为这种说法不太全面,也不够贴切。较为全面的说法应是:心理健康学不仅仅是为了消极保持心理的正常状态,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一门学科;而且是研究怎样积极增进心理良好状态的方法,怎样实现这些有效方法的一门学问。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的标志是:(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应该说,这十条健康标准里,是包含有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内的。这里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不神秘,也不难达到,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人人都可以“达标”。因为,所谓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比如说,心理疾病的患者,病好了叫做恢复健康,而没有心理疾病的人,若是努力锻炼,就可以更加健康。因此,所谓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不生病,更不是一点病也没有,而有病的人,也决非不可复原。
这样,咱们就可以把心理健康的出发点规定为:看一个人是否属于“不健康的失常”。所谓心理健康的人,只不过是他表现为不是病态的、不是失常的,而是和常态的人一样具有正常的心态;而所谓心理不健康的人,就是相对地表现为病态的、失常的,和常态的人心理不一样的人。
有些表现为“超常”的人,例如,有很多学者、伟人等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巨大毅力等等心理品质,的确和一般常人、普通人不同。但是,却不能把他们归类到“不健康的失常”行列中,因为他们属于“健康的失常”。
国外有些心理健康专家,根据他们多年的临床观察经验,把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者。他们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善于和别人相处,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们发展水平所应做的活动,或者说,他们能够做到圆满的适应。比如,这类人虽然也会因为困难而产生忧愁和苦闷,在特定的场合下,也会过度兴奋,或者表现为神经质的倾向等等,但这些表现很快便会消失。(2)一般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在生活自理上有些吃力。例如,他们当中有的人,由于过度的自卑感,会形成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不过,依靠他们个人的努力,能够正当处理,恢复常态,不至于酿成长期性的心理病症。(3)较重病态心理者。严重的适应失调,无力维持正常生活;从现在的表现,可以推断出他们迟早要在适应性上发生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向恶化方面发展,成为精神全面崩溃的精神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1951年出版了一本合著的《变态心理学》。在这本书里,列举了十条正常人的健康心理标准。这十条心理健康标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引用,被公认为是“标准的”“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估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国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还有很多,不过,和上面讲的大同小异。有的青年朋友也许会提问:咱们能不能确定几条比较具体明确,而又易于理解,适宜于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呢?我觉得可以大体上归纳为以下这样五项条件:
能保持开朗的心境。心理健康的青年,能排除心理障碍,甩掉精神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他热爱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感觉;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并在靠勤奋和智慧取得成就时,获得喜悦;他能从工作、生活中寻求乐趣,不见异思迁,对调换工作、选择婚姻对象等,持慎重态度;他能连续性地完成建设性的工作,乐观进取,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一级的目标攀登,他能不断地学习,增长智慧,培养情趣;善于休息,从闲暇的时间里,享受陶冶情操的快乐。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心理健康的青年,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他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不妄自尊大,自视甚高,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甘愿放弃一切可以进取的机遇;他能准确地认识事物,对事物不过分地乐观或悲观,因而他不会陷于适应困难的窘境;他永远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
能保持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青年,能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信仰支配下,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他有长远打算,不会为了眼前迷人的利益,而放弃远大目标;他能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相一致,不会因为私欲而背弃信仰;他能使自己的一切需要、愿望、理想、目标,都受完整的人格所制约。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青年,乐于和别人交往,能用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分享、给予和接受爱与友谊;他归属于一定的集体中,有志同道合的友伴,能和集体与他人休戚相关、安危与共、同心协力地合作共事;他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为集体和他人谋求幸福。
能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青年,对周围社会能密切接触、正确认识、良好适应;他勇于探索,头脑灵活,思想行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为社会所接纳;他凭理智办事,能适当听从一切合理建议;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推卸责任,不诿过于人。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心理健康测试在多个方面都有其重要价值。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其次,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选择心理健康测试时,我们应注重其专业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