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有什么不同,相同?

 我来答
飞哥文苑
2019-06-06 ·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飞哥文苑
采纳数:2339 获赞数:1712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
1、背景相同: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励愈文摘
文化旅行者

2019-06-06 · 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是些小爱好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5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33.5万
展开全部
两大事件都处于落后的封建统治末期,国家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关系刚刚发展,面临着西方殖民的威胁,除此之外它们的性质也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重大的措施。

其实是它们的不同点,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有三点,可以概括为结果不同、前提不同、力量对比不同。

首先,结果不同,维新变法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但是戊戌变法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维新变法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戊戌变法没能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其次,它们的前提不同,明治维新的前提是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扫清了改革的最大障碍,但是戊戌变法是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戊戌变法在进行的过程中,有着没有实权的皇帝的阻力,并且这个阻力很大。

最后,它们的力量对比不同,维新变法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但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只得到了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的人55

2019-06-06 · TA获得超过2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1.4亿
展开全部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
1.
发生的背景不同:戊戌变法发生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明治维新发生在明治政府已经建立,封建...
2.
领导者的实力不同:明治维新掌握实权,戊戌变法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3.
改革的策略不同:明治维新符合日本国情,从各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变法,戊戌变法太过急躁...
4.
目的不同:前者为了维护大清统治,后者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aotao38666
2019-06-06 · TA获得超过3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6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185万
展开全部
明治维新,是日本19世纪60年代末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影响,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脱亚入欧的改革运动。1868年明治天皇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从社会、经济、教育、产业改革等全部欧化,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且这次改革是至上而下的,明治天皇从思想上就接受这种变革,所以明治维新是成功的。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提出,想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由下而上的体制改革,变法损害了以掌握实际政权的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戊戌变法是失败的。
所以两个改革都是想通过学习、效仿当时西方的先进经济、技术和政治体制,来改变现有制度,但成败关键点是改革的发起是至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9-06-06 · TA获得超过324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40
采纳率:48%
帮助的人:405万
展开全部
中国不侵略
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一场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1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1889年)等多种主张。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