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遥感综合地质调查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部署重点
“十二五”期间: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重点部署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汶川地震带等地区。重大工程区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重点工作部署,主要围绕服务于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点部署在长江三峡、南水北调和东部沿海大通道等重点工程区。
“十三五”期间: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重点部署在北部湾、辽宁沿海、成渝、长株潭等4个地区。重大工程区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国家“四纵四横”铁路网沿线、中西部重要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建设区的重点地段。
二、部署建议
1.工作现状
自1999年至今,国土资源大调查陆续开展了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国东部经济区、西南“三江”、松辽平原经济区、云南瑞丽、丽江、西南岩溶地区、中国北方地区等大区域1:25万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获得了一系列覆盖我国大部分陆域国土面积的多期、动态遥感定量监测数据和系列成果图件。但是对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与国土资源基本现状的研究依然很薄弱,尤其是缺乏长期的、大范围、动态的监测,很多地质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另外,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区(如“四纵四横”铁路网沿线等)需要开展1:5万遥感调查与监测,诸多不良工程地质体的分布尚未查明,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在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基础上,选择我国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重大工程建设区继续开展多期次中大比例尺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形成区域地质环境长序列、动态监测数据,编制系列成果图件。基本查明全国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情况,综合研究区域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等。
“十二五”期间:完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汶川地震带等5个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约80万平方千米的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在其中的重大工程区完成1:5万航空遥感综合地质调查,面积15万平方千米。查明区域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区域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等;初步建立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信息系统。
“十三五”期间:完成北部湾、辽宁沿海、成渝、长株潭等4个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的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80万平方千米;在其中的重大工程区完成1:5万航空遥感综合地质调查,面积15万平方千米。基本查明区域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区域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等,建成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信息系统,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
3.工作任务
在全国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监测工作基础上,充分收集已有资料,选择9个全国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以高分辨率航天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开展卫星数据遥感影像图制作、地质环境因素动态变化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完成相关区域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选择服务于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5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以航空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开展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进行全国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以及重大工程区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与评价工作,为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和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十二五”期间:选择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汶川地震带等5个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开展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面积80万平方千米。选择长江三峡、南水北调和东部沿海大通道等3个重大工程区开展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面积15万平方千米。查明区域地质环境现状,监测区域地质环境变迁,综合研究重要经济区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等。
“十三五”期间:选择北部湾、辽宁沿海、成渝、长株潭等4个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开展1:25万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面积80万平方千米;选择国家“四纵四横”铁路网沿线、中西部重要输油气管线等2个重大工程区开展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面积15万平方千米。查明区域地质环境现状,监测区域地质环境变迁,综合研究重要经济区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等。
2024-11-1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