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的不行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黎万强的回归至少是一个好消息,而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当公司没有他的时候,他负责的业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黎 万强算是小米内最具开拓精神的创始人,MIUI、小米网都是黎万强从零开始搭建起来的,做成熟后交给其他人,后来的互联网营销也做的风生水起(参与感、手 机控、F码、米粉节均出自黎万强之手)。在黎万强离开后,MIUI的业务确实面临创新不足,亮点平平,甚至内置了大量生硬广告等问题,引得用户反感。而在 营销和品牌方面,小米也有些应对不足,出现了很多低级错误。
黎万强回归后负责市场,那么营销、品牌方面会大大改善,在发布会、线上传播方面,小米会有更多新花样出来。不过,品牌营销仍然是产品的表面,小米能否真正扭转市场颓势,当然不可能只靠营销,而是硬件+软件+互联网营销三者一同发力的。
小 米5将会在2.24发布,这款历时19个月“难产”的手机终于要露面,据说没有2k分辨率屏幕,但是在屏幕、指纹识别上有一些黑科技。错过了年底的销售旺 季,这款姗姗来迟的手机也许很难掀起巨大的波澜。但如前面所说,一些铺垫已经埋下,小米的2016年至少会有一些起色。
而就在最近,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小米计划今年通过线下渠道在中国销售5800万部智能手机,达到分析师预期的两倍。那超高计划的销量如何卖出去呢?文件显示,小米打算和苏宁、国美、迪信通合作,走他们的卖场。除此之外,小米之家今年会增加到50家。
数 据显示,线下渠道对于手机销量居功至伟,由于2015年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从2014年的数据来窥探一二,赛诺检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线上手机 销量达到8269部,占据整体销量18%,也就是说82%是通过线下销售的。苹果一直在大力推动线下渠道,在国内有错综复杂的代理商,Apple Store数量一直在猛增,魅族2015年底专卖店数量突破2000家,乐视也号称在2015年开设3000家门店同步发售手机。
线下渠道的大力拓展对于小米销量的增长大有助益,但小米并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小米的低价模式源于线上渠道,由于线上线下需要价格统一,线下高昂的渠道费需要小米来买单,这对于公司的利润会是很大的挑战。
2015年的手机圈, 唱衰小米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行为,小米糟糕的表现也确实给人留下诸多话柄:销量未达预期、小米5难产、营销优势不再,小米的神化仿佛在接下来几年行将破灭。 小米2015年的不利局面早在2014年下半年就埋下伏笔,那时候的小米意气风发,仅用3年的时间就拿下第一的位置,为了守住这个位置,大跃进式的定制了 一系列激进的目标,导致公司疲于应付KPI,失去了对产品的专注。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小米从此一蹶不振,正如巴菲特所说,别人贪婪的时候, 你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商战中最先倒下的是那种居功自大,不懂自我革新的企业,只要正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企业仍然能基业长青。虽然小米受到外 界的一致唱衰,但小米的一些策略已经有针对性的在解决问题,这些效果可能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看到。
过去小米背负了太多的光环:第一款互联网手机、销量第一、百度指数第一、市值增长最快公司,这些光环产生的惯性让小米很容易做出激进的目标,变得自我迷失。由于需要完成8000万的年度销量,所有员工都将这一数字当做任务,所有的工作都不自觉的围绕这个任务展开。
这 种现象并不正常,如果持续下去,小米会丧失产品优势。雷军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去年12月份的发布会上提到,说小米的心态有些扭曲,老是为了卫冕而战,但 这不是小米的初衷,小米应该放下心魔,认真做产品,而不是天天关注友商。雷军毕竟是老练的商战高手,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开始在内部强调不要再提第一。
当雷军表示要放弃增长的硬指标的时候,可能小米的表现会更加值得期待,巧合的是,老对手魅族也提前给自己打了预防针,给2016年定了一个很低的增长目标,并且准备IPO,在中国智能手机增长趋于停滞的时候,或许停下来多看看会更明智些。
你可以翻翻 2008 年的报道,那时候面对 iPhone ,吹捧 Nokia 才是主流论调。
你也可以去翻翻小米开始走下坡路时候的报道( 小米4 发布后),那个时候满天飞的,还是「互联网思维」和「参与感」。
所以当今天大众舆论以为唱衰小米安全的时候?一次触底反弹的抽脸,也许就在眼前。
从 2014 年底到 2015 年中旬,小米做错了太多事情。
过分激进的销量目标。
定价策略和销售渠道的不匹配导致了线下渠道的分崩离析。
营销开始变得空洞无味。「安卓机皇」这四个字本质上是一句废话。
等等
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已经开始稳住阵地,甚至展开了进攻。
线上销量稳固的同时开放京东平台,无疑对小米是一剂强心针。百万级的月销量,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线下的损失。
同时,小米的线下团队也在持续加强。年底小米地面零售店已经开始铺设 - 虽然溢价产品还是没货。
小米手机之外的配件也在持续抢占市场,双 11 小米四成的销售额并非来自手机。
接近年底,小米在传播上也终于找到了「后黎万强时代」的新调性。雷军罕见的学起了罗永浩。丢掉了参与感但是找到了情怀牌,也是一个进步。
一个公司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而在困境中可以有效调整的公司,则是极为可怕的。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这不仅仅适用于股市,也同样可以用于商战。
当你开始稳固阵地,伺机出击的时候,往往是你收缩的最严重的时候。也往往是敌人一帆风顺,慢慢轻敌的时候。
所以当雷军最终表示要放弃增长的硬指标的时候,他的增长可能更加可以期待。因为小米在过去五年内疯狂增长的核心价值,其实还一直存在。
为中国人提供廉价的科技产品这件事,如果小米不做,也自然总会有人做。中国用户需要小米,否则,在知道魅族或者买得起苹果之前,他们没有手机可以用 - 此处为不负责任也毫无逻辑的硬广。
而那些靠着线下渠道和高毛利生存的品牌和渠道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对不起,「革命」或许有反复,但是「复辟」似乎从来没有成功过。
提升效率和速度可能是整个商业历史上唯一的真理。为此伤害设计和品质是做过了,但是行业总会有更新,更好的方案出现。
之前我预测互联网品牌和手机品牌会联手的文章放了三个月,一语成谶。这一篇,可以再放六个月看看。说不定会再次发生阿里入股魅族这种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