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补天》的创作背景

 我来答
鲁步春枋qy
2010-12-13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9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83万
展开全部
《补天》,这是《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小说,鲁迅写于1922年,原名题为《不周山》,最初收在《呐喊》卷末。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比《故事新编》中的其它小说早了很多,而且在这期间,鲁迅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绝望,在自我怀疑、挣扎和拷问之中,创作了具有强烈自我观照色彩的《彷徨》。鲁迅的三部小说集,代表了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风格,《呐喊》与《彷徨》在写作上都取材于现实,而且《彷徨》“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义却冷了不少。”但在表现手法和整体风格上,都还是现代主义的,尽管后者在象征方面少了一点,而现实内容更充实。可《故事新编》却无论从语言,技巧和风格上,都大异其趣。显出更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油滑”。
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序言提到《补天》时说:“那时的意见,是想以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作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由此可见,作者在初作这篇小说时,是很认真的,而且是想在艺术上创新的。从《故事新编》的其他作品来看,作者的创新艺术已经达到了,而且延续了“油滑”。讽刺和幽默的行文风格。但这篇终究不同,因为还有认真的部分在其中。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认真的创作态度上看,也都不太能说明这篇小说的独特性。我们只能从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内容中说明其独特性之所在。
小夏依然
推荐于2017-11-28 · TA获得超过5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鲁迅《补天》创作于1922年.1922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呢?1919年有了五四运动,1922年新文化运动健将却也写了神话《补天》,尽管那时候新文化运动都信仰达尔文《进化论》。更何况鲁迅是留学日本学医的。单身41年的鲁迅以进化论的笔墨叙写神话补天,自然也透露着亡国时代的绝望。挣扎。彷徨。以神制神。带有科学的“神”制约着虚拟世界法力无边的“神”。《补天》要谈创作背景,这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提法。真喜欢鲁迅先生的文。试着多查一些鲁迅书信书籍有关这个时间发生的世事就大概能找到所谓的创作背景。于此,不便笼统给你“定义”背景,有具体的背景问题,可以一起讨论。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