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起一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 我来答
雪顶猫滴鳄
2010-12-14 · TA获得超过5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6万
展开全部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我想先引一段来自《乐论》的话: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同志们,你们有多少人到目前还是禽兽呢?君子们,一起带动众庶吧!我想听音乐,听什么类型的音乐,和意境很有关系,比如说这首贝多芬最为世人赞叹的月光奏鸣曲。创作这首作品时,他正处于热恋中。我建议有条件有向往的朋友都去看一部电影——《永恒的恋人》,是一部传记式的描写贝多芬一生的电影!这样可以更好、更有体会的去欣赏他的作品。当然,大部分人听过不同版本的这首作品,总觉得她是一部恋曲,是部悲情为主的作品,或者就是通过全世界都看得到的月亮来诉说“但愿人长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大家都熟悉的第一乐章了,有旋律,有节奏,有诗情画意,有思念,又惆怅……不要肝肠寸断!
  那么,你听过接下来的两个乐章吗?第一乐章是这么的缓,让人觉好像被捆着,生怕呼吸声打扰了深夜的宁静,六分钟呢!叫你这么长时间不呼吸你受得了吗?所以来了轻快短小的第二乐章,拖蹋中带着跳跃,柔情蜜意中带着刚毅,听这一乐章是不会觉得有任何负担的,抛开了第一乐章的缠缠绵绵,随着音乐的深入,高潮来了,啊,一阵阵的双手交叉和弦,是否感到内心的触动?轻柔的结尾之后,迎来了急促的第三乐章,这好像和第一乐章对比的太过分明,现在你明白了第二乐章的恰到好处了吧!音乐的旋律总是从低到高,你的心也随着乐曲的进行不由自主的移动,到了最高点,合着音这么搀两下,怎么样?过瘾?继续!激动了?有感觉了?感觉无拘无束的漂泊?感觉解放?感觉混乱?呼吸也随着急促,不要叫,继续听下去,7分钟是长了点,但是每一个音符都是那样有味道!这就是我为什么最喜欢贝多芬的原因,有人知道他在构思第九交响乐时,脑子里有多少种想法?大概是二百种!!!到了月光的结尾处,他又在敲击我们的心灵了,你应该清楚的看到,老贝是这么善于打击(不是打动)人的心!就好像有人说听莫扎特的音乐会开发智力。快要结束时,几个连续的大八度高山流水,飞流直下,然后又是还没等你喘过气就又把你带到天上,你感叹贝多芬到这个时候还戏弄你。一个急停,千万不要拿心脏仪测一下心跳,当心机器烧掉!哈哈。不过有的人陶醉的死掉,人生百态,尽在其中。也许我说得过于陶醉化了,但是只要你觉得作品给你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启迪,就是对作品的理解!
61班潘安奇
2010-12-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我想先引一段来自《乐论》的话: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同志们,你们有多少人到目前还是禽兽呢?君子们,一起带动众庶吧!我想听音乐,听什么类型的音乐,和意境很有关系,比如说这首贝多芬最为世人赞叹的月光奏鸣曲。创作这首作品时,他正处于热恋中。我建议有条件有向往的朋友都去看一部电影——《永恒的恋人》,是一部传记式的描写贝多芬一生的电影!这样可以更好、更有体会的去欣赏他的作品。当然,大部分人听过不同版本的这首作品,总觉得她是一部恋曲,是部悲情为主的作品,或者就是通过全世界都看得到的月亮来诉说“但愿人长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大家都熟悉的第一乐章了,有旋律,有节奏,有诗情画意,有思念,又惆怅……不要肝肠寸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迷蒙的路
2012-12-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贝多芬坐在椅子上拿起笔谱写起了乐曲,他一边谱写一边联想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子等待l
2010-12-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他会联想到这两个人真是他得知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毛斯瓜
2012-12-28 · TA获得超过2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9万
展开全部

袅袅娜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