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IR体系框架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DPSIR体系描述了一条引发环境问题的起源和结果之间的因果链,为开展关键带科学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框架(图2–2)。这条因果链表明了关键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社会经济活动作为长期驱动力作用于关键带,对关键带产生压力,造成关键带状态的变化,从而对关键带及其发生的各种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促使经济社会对关键带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响应措施又作用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和影响。该体系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待社会经济与关键带的相互作用,是组织环境状态信息的通用框架[20]。
驱动力指影响关键带的外部过程变化的趋势,是造成关键带变化的潜在原因。例如,气候变化改变了作用于关键带的风化过程,影响了关键带的结构和组成;人类社会通过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等方式作用于关键带,成为关键带变化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关键带水文过程、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成为当前地学的研究主题之一[21]。
图2-2 地球关键带研究的DPSIR体系框架
压力指人类活动对关键带的直接作用。社会经济从关键带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粮食、建筑材料等,基础设施建设开挖和移动大量的土壤和岩石,形成了关键带向社会经济的输入物质流;社会经济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废水等,形成了经济社会向关键带的输出物质流。这些物质流是造成关键带变化的直接因素。
状态用来描述不同时空尺度关键带的动态变化。关键带的水文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地耦合在一起。采用基于过程的动力学方法对关键带耦合过程进行研究,是关键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7]。由于界面过程对于理解关键带变化机理和施加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关键带过程研究中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影响描述的是当外界对关键带施加压力时其状态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关键带功能和服务所产生的效应。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等改变了关键带原有的状态,对自然生态、资源供给、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影响。
响应指改善或适应关键带变化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如法律法规、技术调控措施等。关键带科学研究的数据和成果,都应该以易于理解的形式,传递给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例如,Banwart等人建议采用生态服务方法将关键带的功能和服务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价值,从而在科学研究成果与管理政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