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
放假期间又把<红楼梦>看了一遍,我觉得自己对书中还是有许多不解之处,我想知道,有什么比较好的读本能帮我客观的全面了解<红楼梦>.了解曹雪芹的本意~~请热爱并且有研究的朋友...
放假期间又把<红楼梦>看了一遍,我觉得自己对书中还是有许多不解之处,
我想知道,有什么比较好的读本能帮我客观的全面了解<红楼梦>.了解曹雪芹的本意~~
请热爱并且有研究的朋友给点意见~~
谢谢~~
比如《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这样之类的书如何呢?
谢谢各位热心的解答,不过我希望不要复制答案好吗?
最好是各位亲自读过的书,拜托,谢了~~~最好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我只是参考,可能话说下书名好吗? 展开
我想知道,有什么比较好的读本能帮我客观的全面了解<红楼梦>.了解曹雪芹的本意~~
请热爱并且有研究的朋友给点意见~~
谢谢~~
比如《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这样之类的书如何呢?
谢谢各位热心的解答,不过我希望不要复制答案好吗?
最好是各位亲自读过的书,拜托,谢了~~~最好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我只是参考,可能话说下书名好吗? 展开
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部《红楼梦》,它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及种种艺术形式的利用,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堪称为“一部伟大的巨作”。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已经并且必将越来越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自嘲《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和曹雪芹当时的社会环境大有关系的。曹雪芹迫于当时封建统治的势力,他只好“故将真事隐去,而用假雨村言”,在整个《红楼梦》中“虽有些指奸则佞贬恶诛邪之言,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曹雪芹在封建社会看似不敢“骂”,其实早在“用假雨村言”中抨击了腐朽没落的“大清帝国”。曹雪芹不敢明骂,但却用“梦”“幻”之语言给封建统治上了一课,这体现出一种道理:那里有不平,那里就有反抗。而我们当今社会,敢骂人的人大有人在,以李敖为最高境界。看来“骂人”也是人之本能之一了。
曹雪芹不敢明骂,这除了与当时的封建统治有关,还与他本人的思想有关。
从他的文中不难看出:“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之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曹雪芹在怀念自己过去的那段风光的日子。不过若曹雪芹不这样“半生潦倒”,我想他可能也无法写出《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来。而如今社会,渴望过“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的人还大有人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那样的“星”,无非也就是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最终享受“锦衣纨绔、饮甘餍肥”。略作举例:明星的高消费,颐指气使;贪官的暴敛钱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匪徒的不惜以身试法,偷抢骗贩,如此种种就是证明。“人性”之“贪”,千百年来还无法改变。
曹雪芹自言“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今日也!”,这体现出了曹雪芹的大男子主义,“何我堂堂须眉”,意思就是,何况我是堂堂男人!曹雪芹的大男子主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可以原谅可以理解,可是到了我们当今二十一世纪了,这样的大男子主义不也还存在吗?拍女人的裸体照,借口是“女人的生殖器不外露,而男人的会外露,所以就拍女人了”。可见,曹雪芹自己以及笔下的“人性”,到了现在高度文明的时代,还是老样子。这是男人的“本能”。
曹雪芹把《红楼梦》定位在“又何妨用假雨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看的出这是要迎逢世人,“使闺阁昭传” 而“悦世之目”。但是好在曹雪芹虽然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可曹雪芹毕竟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真的弄成一堆肤浅的垃圾,虽然曹雪芹在生之年没有享受到《红楼梦》带来的“实惠”,但《红楼梦》还是以“巨作”的姿态流传千古,这实在是曹雪芹的“幸运”。回头看看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文学作品,所能看见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满纸荒唐言”的垃圾文学和垃圾艺术实在是不敢恭维啊。人们追求“悦世之目”并没有错,但是人若借“悦世之目”最终达到聚敛钱财,达到“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那就不可取了。现在的很多“艺术作品”,有几个能做到“悦世之目,破人愁闷”呢?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低级肤浅” 来形容这些所谓的“作品”和“行为”,我想是不过分的。由此再次印证“人性”的“博欢”和“求财”。
“人性”中的“博欢”,可以是“博人之欢”,也可以是“博己之欢”。“博人之欢”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博己之欢”。“博人之欢”者,一部分是有能力“制造”大范围的“博欢”,而更多的人则只能“溜须拍马”,“博”点“小欢”。只是少树人敢并有能力大肆宣扬,而更多的人不敢且没有能力来“制造气氛”,怎么办呢?于是就充当“看客”,而且是“仿佛被人提着脖子的鸭子”,伸长了脖子使劲往人堆中观望。观望的是真正的艺术也就罢了,但是他们追寻的是“刺激”,是“热闹”。
曹雪芹说:“今之人,贫者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是的,这句话很经典。这也是本问引证的重点。
故曹雪芹“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佞,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人才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贫者为衣食所累”,这是中国直到现在社会主义,甚至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古语有云:“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们为了“知荣辱”,所以就“为衣食所累”。这也是人性。为衣食而所累的贫者,一旦“衣食足”了,则摇身一变成了凤凰。就目前那些所谓的“超级女生”“芙蓉姐姐”来说,不也是这样的吗?看不出她们“超级”在何处,只看见打造这些“超级机器”的人们弄出了一阵“阴风”。继而让这些人由“贫者”变成了“富者”,最后“醉淫饱卧”。
我们很多人(包括邦彦本人)在抨击这些社会现实,其实,这也不是“造星”者和做着“星梦”的人的错,因为“醉淫饱卧”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固有的“欲望”和“本能”。
曹雪芹写《红楼梦》,定位《红楼梦》的读者群,实则是道出了人性的 “喜奇” 和“好怪”。也道出了人之“梦”和“幻”的本能。他说:此书中凡用“梦”用“幻”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紧紧的抓住人的心理,最后果然让《红楼梦》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因为人都是渴望“美好”的。更多的人无法过上“宝玉”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女人有女人的日子。过不上这样的荣华富贵不代表不想荣华富贵,所以就“做梦”。无论是“红楼一梦”也好还是“南柯一梦”,梦一梦也好。就像当今社会那些追星族和做着“星梦”或者正走在“星途”的人们一样,说好听点,这是“理想”,这是“追求”,说难听点就是人性的欲望和本能。
如果说曹雪芹是在感叹自己“半生潦倒”,追忆往昔的风光日子,体现了他的本性的话。那么,他笔下的林林种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则是将社会上若干种阶层的人把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对者却很多,以为将给青年以不好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之所以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看到了《红楼梦》确实把人性刻画的太好了,导致看书之人,忍不住都要“便以宝玉、黛玉自居”,甚至连“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试想,若《红楼梦》没有把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又岂能让读者都这样“痴迷”?因为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所以甘愿去做个虚拟的人物“宝玉”或“黛玉”,因为把人性说得“露骨”,所以老年人“满心是利害的打算”。为什么大家都“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呢?这就是人性。这也是人的本能。
有人又评《红楼梦》:《红楼梦》给了我两个世界。一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太虚幻境”。假作真时无为有,那里面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都是“实录其事”、“真的人物”。另一个是我身历其间的现实生活,我在现实生活里时常发现,《红楼梦》中人和事超越时空,来到眼前。某某人岂不是林黛玉么,某某人活脱脱又一个薛宝钗。历史不会重演,《红楼梦》永恒化了人生,则能轮回上演,只不过更换些外在的装扮罢了。古今中外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堪与《红楼梦》相媲美,创作出了这样众多真正鲜活而永生的人物和故事。至于引发通感,让人由虚幻联想到现实,这种出神入化的奇妙创造,《红楼梦》是绝无仅有的了。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人们无不生活在《红楼梦》以形象演绎过的人生里,那么读《红楼梦》,就不仅使我们能认识历史,而且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
为什么说“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呢?这就是因为《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因为“《红楼梦》给了我两个世界”。请注意这句话中的“两个世界”,一虚一实之间,造就了人性的两面性。有的人原本就生活在这两种世界里。白天是一种形象,晚上又是一种形象。面对大众是一种,自己内心又是一套。这就是人,很累的人。
知名作家王安忆说:《红楼梦》书里有很多人情世故,语言很美,既有神话又有生活。我最喜欢太虚幻境那一段。每个生活中的人在里面扮演各种角色,各司其职。
如今的“网络空前发展”,“网民”以万倍增,不正证明了人性之 喜欢“太虚幻境”吗?
北大教授周先慎说:这是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从任何角度和眼光去读都可以有所得的书,是一本像是一个富矿永远也开采不尽的书。书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生的悲剧、家族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悲剧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
之所以《红楼梦》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接壤”。我想,《红楼梦》的精髓,莫过于把人性之“欲望”和“本能”刻画得“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罢了。
《红楼梦》不仅仅是“影响”了几代人,不仅仅是“影响”了古今中外。邦彦认为,人性只要还有“欲望”和“本能”,《红楼梦》还将一直“影响”下去。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不错,买来看看蛮好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自嘲《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和曹雪芹当时的社会环境大有关系的。曹雪芹迫于当时封建统治的势力,他只好“故将真事隐去,而用假雨村言”,在整个《红楼梦》中“虽有些指奸则佞贬恶诛邪之言,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曹雪芹在封建社会看似不敢“骂”,其实早在“用假雨村言”中抨击了腐朽没落的“大清帝国”。曹雪芹不敢明骂,但却用“梦”“幻”之语言给封建统治上了一课,这体现出一种道理:那里有不平,那里就有反抗。而我们当今社会,敢骂人的人大有人在,以李敖为最高境界。看来“骂人”也是人之本能之一了。
曹雪芹不敢明骂,这除了与当时的封建统治有关,还与他本人的思想有关。
从他的文中不难看出:“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之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曹雪芹在怀念自己过去的那段风光的日子。不过若曹雪芹不这样“半生潦倒”,我想他可能也无法写出《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来。而如今社会,渴望过“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的人还大有人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那样的“星”,无非也就是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最终享受“锦衣纨绔、饮甘餍肥”。略作举例:明星的高消费,颐指气使;贪官的暴敛钱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匪徒的不惜以身试法,偷抢骗贩,如此种种就是证明。“人性”之“贪”,千百年来还无法改变。
曹雪芹自言“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今日也!”,这体现出了曹雪芹的大男子主义,“何我堂堂须眉”,意思就是,何况我是堂堂男人!曹雪芹的大男子主义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可以原谅可以理解,可是到了我们当今二十一世纪了,这样的大男子主义不也还存在吗?拍女人的裸体照,借口是“女人的生殖器不外露,而男人的会外露,所以就拍女人了”。可见,曹雪芹自己以及笔下的“人性”,到了现在高度文明的时代,还是老样子。这是男人的“本能”。
曹雪芹把《红楼梦》定位在“又何妨用假雨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看的出这是要迎逢世人,“使闺阁昭传” 而“悦世之目”。但是好在曹雪芹虽然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可曹雪芹毕竟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真的弄成一堆肤浅的垃圾,虽然曹雪芹在生之年没有享受到《红楼梦》带来的“实惠”,但《红楼梦》还是以“巨作”的姿态流传千古,这实在是曹雪芹的“幸运”。回头看看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文学作品,所能看见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满纸荒唐言”的垃圾文学和垃圾艺术实在是不敢恭维啊。人们追求“悦世之目”并没有错,但是人若借“悦世之目”最终达到聚敛钱财,达到“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那就不可取了。现在的很多“艺术作品”,有几个能做到“悦世之目,破人愁闷”呢?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低级肤浅” 来形容这些所谓的“作品”和“行为”,我想是不过分的。由此再次印证“人性”的“博欢”和“求财”。
“人性”中的“博欢”,可以是“博人之欢”,也可以是“博己之欢”。“博人之欢”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博己之欢”。“博人之欢”者,一部分是有能力“制造”大范围的“博欢”,而更多的人则只能“溜须拍马”,“博”点“小欢”。只是少树人敢并有能力大肆宣扬,而更多的人不敢且没有能力来“制造气氛”,怎么办呢?于是就充当“看客”,而且是“仿佛被人提着脖子的鸭子”,伸长了脖子使劲往人堆中观望。观望的是真正的艺术也就罢了,但是他们追寻的是“刺激”,是“热闹”。
曹雪芹说:“今之人,贫者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是的,这句话很经典。这也是本问引证的重点。
故曹雪芹“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佞,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人才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贫者为衣食所累”,这是中国直到现在社会主义,甚至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古语有云:“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们为了“知荣辱”,所以就“为衣食所累”。这也是人性。为衣食而所累的贫者,一旦“衣食足”了,则摇身一变成了凤凰。就目前那些所谓的“超级女生”“芙蓉姐姐”来说,不也是这样的吗?看不出她们“超级”在何处,只看见打造这些“超级机器”的人们弄出了一阵“阴风”。继而让这些人由“贫者”变成了“富者”,最后“醉淫饱卧”。
我们很多人(包括邦彦本人)在抨击这些社会现实,其实,这也不是“造星”者和做着“星梦”的人的错,因为“醉淫饱卧”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固有的“欲望”和“本能”。
曹雪芹写《红楼梦》,定位《红楼梦》的读者群,实则是道出了人性的 “喜奇” 和“好怪”。也道出了人之“梦”和“幻”的本能。他说:此书中凡用“梦”用“幻”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紧紧的抓住人的心理,最后果然让《红楼梦》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因为人都是渴望“美好”的。更多的人无法过上“宝玉”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女人有女人的日子。过不上这样的荣华富贵不代表不想荣华富贵,所以就“做梦”。无论是“红楼一梦”也好还是“南柯一梦”,梦一梦也好。就像当今社会那些追星族和做着“星梦”或者正走在“星途”的人们一样,说好听点,这是“理想”,这是“追求”,说难听点就是人性的欲望和本能。
如果说曹雪芹是在感叹自己“半生潦倒”,追忆往昔的风光日子,体现了他的本性的话。那么,他笔下的林林种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则是将社会上若干种阶层的人把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对者却很多,以为将给青年以不好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之所以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看到了《红楼梦》确实把人性刻画的太好了,导致看书之人,忍不住都要“便以宝玉、黛玉自居”,甚至连“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试想,若《红楼梦》没有把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又岂能让读者都这样“痴迷”?因为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所以甘愿去做个虚拟的人物“宝玉”或“黛玉”,因为把人性说得“露骨”,所以老年人“满心是利害的打算”。为什么大家都“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呢?这就是人性。这也是人的本能。
有人又评《红楼梦》:《红楼梦》给了我两个世界。一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太虚幻境”。假作真时无为有,那里面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都是“实录其事”、“真的人物”。另一个是我身历其间的现实生活,我在现实生活里时常发现,《红楼梦》中人和事超越时空,来到眼前。某某人岂不是林黛玉么,某某人活脱脱又一个薛宝钗。历史不会重演,《红楼梦》永恒化了人生,则能轮回上演,只不过更换些外在的装扮罢了。古今中外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堪与《红楼梦》相媲美,创作出了这样众多真正鲜活而永生的人物和故事。至于引发通感,让人由虚幻联想到现实,这种出神入化的奇妙创造,《红楼梦》是绝无仅有的了。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人们无不生活在《红楼梦》以形象演绎过的人生里,那么读《红楼梦》,就不仅使我们能认识历史,而且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
为什么说“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呢?这就是因为《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因为“《红楼梦》给了我两个世界”。请注意这句话中的“两个世界”,一虚一实之间,造就了人性的两面性。有的人原本就生活在这两种世界里。白天是一种形象,晚上又是一种形象。面对大众是一种,自己内心又是一套。这就是人,很累的人。
知名作家王安忆说:《红楼梦》书里有很多人情世故,语言很美,既有神话又有生活。我最喜欢太虚幻境那一段。每个生活中的人在里面扮演各种角色,各司其职。
如今的“网络空前发展”,“网民”以万倍增,不正证明了人性之 喜欢“太虚幻境”吗?
北大教授周先慎说:这是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从任何角度和眼光去读都可以有所得的书,是一本像是一个富矿永远也开采不尽的书。书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生的悲剧、家族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悲剧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
之所以《红楼梦》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接壤”。我想,《红楼梦》的精髓,莫过于把人性之“欲望”和“本能”刻画得“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罢了。
《红楼梦》不仅仅是“影响”了几代人,不仅仅是“影响”了古今中外。邦彦认为,人性只要还有“欲望”和“本能”,《红楼梦》还将一直“影响”下去。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不错,买来看看蛮好的
展开全部
不喜欢刘心武的点评,觉得他的点评不好,有点扑风捉影的样子。
关于红楼梦的点评的文章和书图书馆里都有很多,现在刘心武我感觉全是炒作,其实可以多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搜索下别的点评,自己看看点评,各家观点都看,然后书呢,当然是要读的越多越好。毛主席还说过不读三编红楼梦你就别说你读过。我也看过好几遍红楼梦,感觉是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受。自己多看看。
其实如果不是专门搞研究的,也没必要那么非要弄明白书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曹雪芹的愿意我们谁都不知道,所谓的那么多点评都是后世的人强加上去的,说曹公有什么什么意思。。
一本书,自己喜欢就好,自己喜欢,有自己的理解也好,没必要非要和那些搞研究的专家一样,非要说是什么什么意思,自己理解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又不是1+1=2那么固定的答案。思想方面本来就没什么标准答案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关于红楼梦的点评的文章和书图书馆里都有很多,现在刘心武我感觉全是炒作,其实可以多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搜索下别的点评,自己看看点评,各家观点都看,然后书呢,当然是要读的越多越好。毛主席还说过不读三编红楼梦你就别说你读过。我也看过好几遍红楼梦,感觉是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受。自己多看看。
其实如果不是专门搞研究的,也没必要那么非要弄明白书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曹雪芹的愿意我们谁都不知道,所谓的那么多点评都是后世的人强加上去的,说曹公有什么什么意思。。
一本书,自己喜欢就好,自己喜欢,有自己的理解也好,没必要非要和那些搞研究的专家一样,非要说是什么什么意思,自己理解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又不是1+1=2那么固定的答案。思想方面本来就没什么标准答案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类书还是蛮多的,比如<俞平伯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如果你是初读红楼梦的话,俞平伯的这本书对你应该会有点帮助的,他对红楼梦的点评因为是处于新红学的初期,所以还算比较直接明白,探讨的也是一些主干的问题,并不很深.对于你理解红楼梦会很有用.另外还有红学家周汝昌的书也值得看看,比如红楼十二层什么的,他的书较多。虽然我觉得他在对于史湘云的问题上有一点儿小小的偏执。至于刘心武,就算是我偏心吧!(往旁边偏),我不太认可他,如果是初读红楼梦的朋友,奉劝你不要急着去看他的书(我是一边喊NO一边看他的书和讲座的),他对于红楼梦的一些看法的确独到,但太偏了点,简直是执拗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刘心武本不是滥人,但他评红楼梦实在是滥。
如果你是初级阶段,建议你看看张锦池的书。
如果水平高些,建议看看周振甫的,然后看看俞平伯的。
红学家不是白吃饭的,如果你一直看不入流的角色胡说八道,
你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滥人。
所谓作家,研究红学他们还是门外汉,离登堂入室还远得很。
如果你是初级阶段,建议你看看张锦池的书。
如果水平高些,建议看看周振甫的,然后看看俞平伯的。
红学家不是白吃饭的,如果你一直看不入流的角色胡说八道,
你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滥人。
所谓作家,研究红学他们还是门外汉,离登堂入室还远得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喜欢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因为红楼梦里常用诗词来表达人物性格,预言人物命运,所以在品味诗词的同时去了解人物,了解作者,真的很有味道。
不过现在不知道还买得到买不到
不过现在不知道还买得到买不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