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条件及地貌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地层:由老至新介绍各时代沉积岩的地区分布、产状、岩性、结构等特征,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各层间的接触关系和所含的化石。介绍各时期侵入及喷出岩体的分布、岩性、结构特征及与围岩间的关系,变质岩的分布、时代、岩性结构及变质程度等。
凡第四系发育区,应单列“第四纪地质”部分,着重介绍其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分布、厚度、时代及沉积特征等内容。
阐述岩层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原始空隙及成岩裂隙情况、胶结和风化程度,为确定含水层提供依据。应附典型剖面、柱状图、照片、素描等。
(2)构造:应分别介绍褶皱、断裂、节理型裂隙等。
褶皱构造:是一个地区的主导构造,它既决定了含水层的空间状态,还控制了地下水的形成、运移、富集和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应对褶皱的类型、形态、分布、组成地层、形成时间及其分级等进行介绍。还应探讨不同构造体系褶皱带的特点和它们的复合关系。
断裂构造:是控制区内地下水的重要构造,对大型断裂带,应介绍其分布、产状、两盘地层、断层类型、断距、形成时代、活动次数和规模、断层带间充填胶结、破碎等情况。对中、小型断裂带,由于其在供水或疏干中有重要意义,故应做重点介绍,除介绍大型断裂带中所要求的项目外,要求对断裂的力学性质、破碎岩石的结构、断面上的现象等进行系统地讨论。还要注意分析新、老断裂彼此间的关系,断裂与褶皱间的关系。
节理型裂隙:主要指各种构造节理,这对某些含水层(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要求阐明各种节理型裂隙的形成条件、形态特征、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胶结及后期破坏、力学性质及形成时代等问题,应分析各种构造体系的节理特点、彼此交接关系,尤其应注意对最新期未胶结节理的介绍。
如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则应单列“新构造运动”部分,予以详细介绍。
(3)岩溶发育规律:在讨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区内岩溶形成规律。如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编写勘探报告时,这部分亦可独立编写。要阐述区内可溶岩的层组、时代及其分布特征,岩溶发育层位,岩溶形态及地貌特征,岩溶发育因素和发育规律,发育阶段和发育强度等问题。
(4)地貌:概述区内地貌的形态、成因、年代及其分区特征。注意分析地貌与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气候及地下水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4-11-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