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曾国藩为何没有黄袍加身呢?
曾国藩剿灭了太平天国后,包括太平天国的降兵在内,手上一共掌握了三十万的兵力,可以说,曾国藩只要想,足以称王,但是他却没有。曾国藩不称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因为曾国藩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忠君爱国的思想已经深入他的脑海。第二是因为曾国藩能够看清楚形势,当时虽然曾国藩掌握了三十万的兵力,但是大清也早就对他有所防范,他称王后恐怕也会被围剿。第三是因为当时的曾国藩并不具备民众基础,大清还没到那种完全失去民心的地步。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曾国藩才不愿称王。
先来说说第一点原因。曾国藩是古代传统的读书人,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曾国藩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深的。而掌握了重兵之后就自立为王,这很明显与儒家思想是不符合的,曾国藩主观上就不太接受这种做法。
再来说说第二个原因。以当时的形势看,曾国藩称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时曾国藩手上的三十万兵力里,有十万是太平军的降兵,这帮降兵未必会愿意为曾国藩效力。而当时与曾国藩同一阵营的左宗棠和李鸿章也并不一定会愿意效忠于曾国藩,恐怕曾国藩刚宣布称帝,他们两个就马上与曾国藩翻脸。而且大清早已派兵驻扎在曾国藩势力附近,就是为了防止他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造反成功率不高,所以曾国藩才不愿意称帝。
最后一点,大清当时虽然风雨飘摇,但是却还没到灭亡之时。当时的大清还算是一个大国,国内民众也没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清政府的民众支持率还是不低的。曾国藩如果造反了,恐怕民众支持率也不算高。曾国藩称王并不能算是得民心的行为,曾国藩也知道这点,所以他才不称帝。
基于这几点原因,曾国藩才没有在太平天国被剿灭后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