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战车为何没落呢?
中国是最早大规模应用车的国家之一,而且还将车运用于大规模的战争,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型“车战”。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车是最为重要的战争资源,车战是最为主要的战争方式,因此战车的多少也就成为了衡量一国国力的重要标准,才有了“千乘之国”等说法。
春秋历史的一大主线是晋楚争霸。在城濮之战中,晋国一次出动了七百乘战车。到了春秋晚期,晋国的战车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乘,楚国也不相上下。但从战国开始,车战逐渐没落。汉代大将军卫青曾利用战车,但主要是用来环卫营地和运输辎重;唐代宰相房琯泥古不化,用战车来对付安史叛军而大败,世人多加以嘲讽。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车战的没落呢?
首先是战车本身的问题。车厢加上战马是庞然大物,这直接限制了战车的使用场景,导致战车只能应用于西周、春秋时期光明正大的贵族战争中,这种战争参与者均是贵族,相互约定,在开阔地上纵横驰骋。可是战国以来,越来越多奴隶参军,战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杀伤性的野战,河网、丘陵、林地和沙漠等地形都无法运用战车,战车无论使用场景还是行军速度都大大落后了。
其次和车战的战斗方式有关。战车由二人乘坐,左边的人是御者,负责驾车,右边的人是武士,负责射杀敌人,各司其职。后来才在中间增加了将领负责指挥。战斗时,两方车接近时均向左调转,以便右边的武士交锋,要求不擒老人和少年,不能重伤,可见车战是非常有规矩的贵族之战。“战士”本意就是战斗者均为贵族的“士”,这种循规蹈矩的战争作风是上古时期礼法文化的残留,已经被战国时期大规模的杀伤性战争所取代了。
除此之外,车战的没落还和骑兵的兴起有关。中原地区,上古时期以马驾车,并不骑行,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则逐水草而居,战斗力强悍,为了对付少数民族的劫掠,中原各国逐渐发展出了骑兵,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胡服骑射后军威大振,几年之内就灭了中山国,占领了林胡等族的大片土地,可见骑兵骁勇剽悍。
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破坏、大混乱、大变革、大发展的陵谷交替时代。战争从贵族之间的争霸战走向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根本目的的大规模兼并战争,大量的奴隶平民参与战争,步兵和骑兵这两种新的兵种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战争方式,原本温情脉脉、规矩谨严的贵族车战自然也就遭到了历史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