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曹植明明比曹丕有才华,为何曹操反而让曹丕当上了太子呢?
曹操的决定完全正确,是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之后才选定的接班人。之所以选曹丕,原因有三:
1: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里先吐槽一下标题,曹操终其一生并未称帝,所以接班人不能称为太子,而是世子。
曹操原本寄望于长子曹昂。曹昂虽说是庶出,但从小丧母,由曹操正妻丁氏抚养成人。丁夫人没有子女,对这个养子视如己出,如此看来也算子凭母贵。而且曹昂聪慧孝顺且文武兼备,深得曹操喜爱,可惜随老爸征张绣时战死了。为此丁氏还迁怒于曹操,甚至与曹操决裂。可以想象,如果曹昂不死,必是第一人选。
曹昂死了,丁氏离婚了,卞夫人继为曹操正妻。卞夫人所生四子曹丕是嫡长子,自然就是第一顺位了,接班也是理所当然。
嫡长子继承这一宗法制度,让曹丕占尽先机
2:大局为重,不拘喜好
卞夫人生了四个儿子,除了小儿子早夭外。老二曹彰尚武,喜欢带兵当个将军。勇武有余,可惜是个学渣,六艺挂科四个半,对于治国经略更是一窍不通。老三曹植好文,全世界都知道曹子健才高八斗,文采飞扬。曹操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所以才迟迟不肯决断接班人选。可惜曹植恃才傲物,纵酒狂悖,屡屡醉酒误事,做出让人不可忍的出格事情,政治情商太低。让曹操大失所望。
唯独老大曹丕,虽不如老二勇武,但也能随父东征西讨,上阵杀敌。虽不如老三文华惊世,但对于诗,赋,文也都有所成就,尤擅五言诗,传世佳作也不少,只是被父亲跟弟弟的才华所掩盖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长期跟在雄才大略的老爸身边,耳濡目染,受益颇深。驭人之术,战略眼光,和对治国经略的理解。虽不及乃父,但甩其他兄弟几条街还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儿子们的能力,曹操看清楚,也想明白了。就算曹植没有因醉酒屡屡误事,他的能力也不足以堪担大任。硬扶上马,自己辛苦一生创下的基业,恐怕得玩完。
3:重臣支持,前敌助攻
在刚提出世子人选的时候,底下的文臣武将就看明白了。曹丕曹植二选一呗,于是就开始各自站队了。双方各有支持者,互相贬损,闹的不可开交。但曹老板始终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