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被处决之前,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单雄信在被处决之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那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程咬金是单纯的为自己送行,而其他人个个都是看热闹的。
第一,单雄信与李家有血海深仇,誓死不降李家。
关于隋唐演义里面的单雄信,他的人生是悲哀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而这里的主角说得也正是单雄信,隋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群雄崛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里,单雄信的运气是不好的,单雄信的父亲被李渊斩杀,后来单雄信的哥哥又死在了李渊的箭下,单雄信和李渊之间,结下了不解之仇。
第二,李世民处死单雄信。
后来单雄信造反了,来镇压他的人还是李渊,正所谓冤家路窄,单雄信和李渊之间总是不断的出现交集,李渊称帝以后,因为单雄信和李渊之间的血海深仇,单雄信坚决不向李渊投降,而且还冲动的一个人去找李家报仇,虽然最后他败给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却挺欣赏单雄信的,他想让单雄信为自己所用,可是单雄信作为绿林盟主,李家和自己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他怎么可能会答应为李世民效力。既然不能为己所用,那就只能忍痛杀了以绝后患。
第三,单雄信临死之前,众兄弟送行,单雄信只买程咬金的帐。
在单雄信被处决的时候,以前的那些兄弟们都来了,为单雄信送行,但是后来单雄信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因为在单雄信看来,之前这些兄弟们一个个的都背信弃义离开了自己,现在看着自己要被处死了,就出来送行了,这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所以他们的送行酒单雄信一个也没喝,只喝了程咬金的,因为在他看来,程咬金是一个单纯耿直的人,而且他们之间没有过矛盾,而且程咬金还说了一句话,其意思就是说希望单雄信来世再做大英雄,斩杀见利忘义的小人。
因为程咬金生性憨厚,没有对不起单雄信。程咬金此人憨厚老实,一直是以忠义之士的面貌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一般来说,他的形象都是以敢言、憨厚、讲义气、不畏强权为主,而他和单雄信之间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交集。
单雄信本是翟让手下,后来投降李密,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他就死心塌地的跟着王世充。在王世充与李世民交战时,单雄信曾持枪直取李世民首级,好在尉迟恭及时赶到,一枪将其刺下马去,李世民才得以逃脱。
后来李世民击败了王世充,这次单雄信不像之前那样随随便便就投降了,他一改先前的作风,宁死也不投降大唐,因此李渊下令杀了他。他的结拜兄弟李勣用自己的功绩、官位来换他的命都不行,只能看着他被杀。而他被行刑的时候,曾经瓦岗寨那些结拜兄弟都前来替他送行,敬他酒,但是他却一碗都不喝。
大概是因为他看着曾经瓦岗寨的兄弟们一个个都投靠了大唐,又或许是这些兄弟们曾经在背后偷偷对他下手。总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单雄信可能心中早已经将他们排除在兄弟二字之外,还有可能替他们感觉到不耻、脸上无光。只有程咬金敬酒时说了一句,愿哥哥转世成为盖世英雄,杀尽这些小人。可能是程咬金一直以来憨厚忠义的形象深得他心,也可能是这句话最终感动了他,单雄信还是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于单雄信之死描写的十分简略,其中《旧唐书》仅有“东都平,斩于洛阳”七字,《新唐书》则是用了“后东都平,斩洛渚上”八字。大体来看,正史中的两唐书均没有单雄信饮酒之说,也没有程咬金的戏份。
而在《隋唐演义》中,则是重点突出了秦琼与单雄信之间的情谊。当时众人向唐王求情,但未能如愿,只能到刑场上送单雄信最后一程。在法场之上,秦琼向单雄信许诺,自己的儿子会娶单雄信之女,并照顾单雄信家人,同时用刀在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
在民间,秦琼一向是以忠义形象出现的,他用刀从腿上割肉给单雄信吃,便是最好的表现。中学时读《隋唐演义》,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段场景,甚至也只剩下了这段情节。
与《隋唐演义》不同,京剧中的桥段则是重点突出了程咬金,也就是题主所讲的这一段。当时单雄信先后骂了徐世绩和罗成,却饮下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在京剧中,单雄信骂徐世绩投降了唐朝,并把一帮兄弟招揽过去,而对罗成的咒骂则是因为两人有血海深仇,至于他愿意饮下程咬金的送行酒,是因为两人感情一直很深。
不过,即便在京剧中,单雄信依然对秦琼念念不忘,他赴死前问程咬金秦叔宝在哪,却得知秦琼去押解粮草,未能前来送行。如此一来,使得剧情更为悲壮。
所以说,单雄信之死历来说法不一,所谓独饮程咬金送行酒之说,只是京剧桥段,也是历史演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本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