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象的特长是什么?
豌豆象的形态特征:
1、成虫为黑色,长椭圆形,体长4-5毫米,宽2.6-2.8毫米,头具刻点,背淡褐色毛,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前胸背板较宽,刻点密,被有灰白色与黑色的毛。
后缘中叶有三角形毛斑,两侧中间前方各有1个向后指的尖齿,前端窄,小盾片近方形,后缘凹,被白色毛,雄虫中足胫节末端有1根尖刺,雌虫则无。
2、豌豆象的卵为橘红色,较细的一端具有2根长约0.5毫米的丝状物。
3、豌豆象的幼虫体乳白色,头黑色,胸部气门圆形,位于中胸前缘,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无行动能力,1龄幼虫略呈衣鱼型,前胸背板具刺,胸足3对短小无爪,老熟幼虫体长5-6毫米,略弯成C形,短而肥胖多皱褶。
4、豌豆象的蛹初为乳白色,后头部、后胸中央部分、中胸、胸足和翅转为淡褐色,腹部近末端略呈黄褐色,鞘翅具5个暗褐色斑,前胸背板侧缘中央略前方各具1个向后伸的齿状突起。
豌豆象的生活习性:
1、豌豆象一年繁殖1代,以成虫在贮藏室缝隙、树皮裂缝、田间遗株、松土内及包装物等处越冬,翌春时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成虫需要经过6-14天取食豌豆花粉、花蜜、叶片、花瓣,进行补充营养后才会开始交配、产卵。
2、卵一般会散产在豌豆英的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英上,每雌可产700-1000粒卵,产卵的盛期通常是在5月的中下旬,卵期7-9天,幼虫孵化后即可蛀入豆英,幼虫期大约为37天。
老熟时会在豆粒内化蛹,化蛹盛期是7月的上中旬,蛹期8-9天,此阶段可随收获的豌豆入库,成虫在羽化之后会经过数日的时间待到体壁变硬后钻出豆粒,飞至越冬的场所,或是直接不钻出,就在豆粒内越冬。
3、成虫的寿命可以达到330天左右,飞翔力强,可达3-7千米,晴天下午的活动最盛,豌豆象的发育有效积温为360℃,发育起点温度为10℃。
昆虫名,为鞘翅目,豆象科。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尤以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省为重。危害豌豆、扁豆等;幼虫蛀害豆荚,取食豆粒,影响产量,并且受害豆荚气味难闻,不能食用
豌豆象(7张)
长椭圆形,黑色,体长4~5毫米,宽2.6~2.8毫米;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头具刻点,背淡褐色毛;前胸背板较宽,刻点密,被有黑色与灰白色毛,后缘中叶有三
角形毛斑,前端窄,两侧中间前方各有1个向后指的尖齿;小盾片近方形,后缘凹,被白色毛;鞘翅具10条纵纹,覆褐色毛,沿基部混有白色毛,中部稍后向外缘有白色毛组成的1条斜纹,再后近鞘翅缝有1列间隔的白色毛点;臀板覆深褐色毛,后缘两侧与端部中间两侧有4个黑斑,后缘斑常被鞘翅所覆盖;后足腿节近端处外缘有1个明显的长尖齿。雄虫中足胫节末端有1根尖
豌豆象
刺,雌虫则无。
卵
橘红色,较细的一端具2根长约0.5毫米的丝状物。
幼虫
复变态,共4龄。体乳白色,头黑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无行动能力,胸部气门圆形,位于中胸前缘。1龄幼虫略呈衣鱼型,胸足3对短小无爪,前胸背板具刺;老熟幼虫体长5~6毫米,短而肥胖多皱褶,略弯成C形。
蛹
长约5.5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头部、中胸、后胸中央部分、胸足和翅转为淡褐色,腹部近末端略呈黄褐色;前胸背板侧缘中央略前方各具1个向后伸的齿状突起;鞘翅具5个暗褐色斑。
豌豆象(
生活习性
一年1代,以成虫在贮藏室缝隙、田间遗株、树皮裂缝、松土内及包装物等处越冬。翌春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卵一般散产于豌豆英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英上,每雌可产卵700—1000粒,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卵期7—9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幼虫期约37天,老熟时在豆粒内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中旬,蛹期8—9天(此期随收获的豌豆入库),成虫羽化后经数日待体壁变硬后钻出豆粒,飞至越冬场所,或不钻出就在豆粒内越冬。成虫寿命可达330天左右。成虫飞翔力强,可达3—7千米,以晴天下午活动最盛。豌豆象发育起点温度为10℃,发育有效积温为360日度 。
引入危害
现除澳大利亚外,已遍及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开始危害,1957年河北省调查,除张家口外,全省都有发生。1965年传入新疆塔城和伊犁地区,检疫人员虽及时发现,但无人抓,造成迅速蔓延。1958年秋大量调进救灾种子时,蚕豆象和豌豆象从湖南、湖北等地传到广西中部和南部,导致桂林地区成为这两个物种严重发生区。90年代以来甘肃中部地区发生严重。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进行传播。危害豌豆、菜豆、野豌豆
昆虫名,为鞘翅目,豆象科。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尤以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省为重。危害豌豆、扁豆等;幼虫蛀害豆荚,取食豆粒,影响产量,并且受害豆荚气味难闻,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