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这种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从不齐全到齐全。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比如,头几个月孩子是不会认人的,1岁半以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逐渐出现思维和想象。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 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简单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婴儿的情绪最初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之后逐渐分化出愉快,喜爱,惊奇,厌恶等各种情绪。
2、 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怎么具体形象化,比如他们认为儿子总是小孩子,不理解“长胡子的叔叔”怎么会是儿子?成人典型的思维模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开始萌芽,发展。
3、 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逐渐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
(1) 从无意到有意发展。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自己能意识到,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进行和过程。
(2)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随着生理的成熟,儿童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在增长。比如:两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生理上的不成熟,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在发展,四五岁的孩子在某些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某些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的主动选择和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因为不成体系,所以心理活动特别容易出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一)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在初生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齐备无缺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逐渐齐全的。例如:儿童刚出生就会想象吗?而是达到一定的阶段才会想象。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和暧昧到分化和明确。如情绪婴儿有时只会哭,有时还有高兴和和不高兴的情绪表现;而到了我们成人,我们就会有很多种情绪。在认知方面幼儿说花花,他可能想表达这是一朵花,或者是我想要一朵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能说出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概括话。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儿童刚开始对事物是根据具体事物的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特征加以认识与判断的,后来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判断,即从感觉、知觉、表象再到思维的过程。例如;幼儿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但是不理解长着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
(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的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
幼儿在饿了和渴了的情况会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可以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例如:零乱可以指你是你、我是我,中间没有联系。不稳定就是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我们在识记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个记忆口诀帮助大家记忆——简具被零
简:从简单到复杂 具:从具体到抽象 被:从被动到主动 零:从零乱到成体系
以上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在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齐备无缺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逐渐齐全的。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愚昧到分化和明确。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在感觉之后出现知觉,知觉之后出现的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地、间接地反映。
儿童思维过程本身的发展,也遵循由具体到抽象这一发展趋势。整个学前期儿童的思维都处于具体形象阶段,直到学前期末也只能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是逐渐发展并逐步提高的。儿童心理的这种由被动到主动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最初是无意的(或不随意的),直接受外来影响的支配。慢慢的开始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稍后,出现有目的的活动,但还不能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目的。到了幼儿期,儿童出现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的制约或局限。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他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渐渐增强。
4.从凌乱到成体系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了个人特有的个性。
第一个规律是:高速发展
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快后慢,学前儿童的发展,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相比,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具有高速发展的特征。当我们认真观察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时,就不难发现:1岁前的孩子几乎是一周一个样,3岁前儿童是一个月一个样,3-6岁儿童的变化则是一年一个样。
第二个规律是:有顺序
儿童发展不仅具有方向性,还具有不可逾越和不可逆转的顺序性。例如儿童身体发育遵循着自下而上的顺序,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也显示了顺序性特征。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现象的发生按顺序出现,心理发展的阶段也同样按顺序出现。
第三个规律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儿童身心各方面不是齐头并进地发展,而是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就同一儿童而言,具体体现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均衡,同一时间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从简单到复杂:(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凌乱到体系。
国外目前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
心理学研究处于上升阶段
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