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斜杠青年?要不要做斜杠青年?
你怎么看? 展开
以前在简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别让斜杠误终身》,感触特别大。
文中以自己公司暑假来的两个实习生小卉和小毛为例,写出了当今一部分年轻人盲目追求斜杠的身份而忽略了本职工作的一种现象。
文中的小毛,信奉"如果没有几个斜杠加身,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他自己也确实集各种斜杠于一身。他目前是财会专业研究生,除了上课外,一直不断地学习各种课外知识和技能,做自媒体,写散文随笔,写书评和影评,向旅游平台投稿摄影作品,经常为某产品推广文案和软文。所以他的斜杠身份是:作者、书评人、影评人、摄影师、品牌推广人。
这样的斜杠青年是不是太励志了。
可就是如此励志的斜杠青年,领导交给他的工作内容却做得一塌糊涂,实习期间总是手机不离手,不知道是写文章还是聊天。
我无从评价这样的人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只知道像李笑来、秋叶大叔、阿何、简书一哥彭晓六等人都是自己的主业做的风生水起之后,才逐渐开始跨界,追求斜杠。
文中小毛的故事我想是个特别普遍的现象,这两年自媒体特别火,斜杠青年这一身份也变得特别高大上,很多年轻人盲目追求这一身份,而为了做好斜杠势必要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副业知识和技能拓展上,却忽略了主业的修炼。
有太多人像小毛一样觉得"如果没有几个斜杠加身,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他们也确实很拼,不打游戏、不泡妞把时间花在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他们总觉得这样的自己是成功的。
他们有一大堆斜杠身份,那些斜杠身份让他们看起来光鲜,高大上,可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本职工作缺做的一塌糊涂。
我不是斜杠青年,但我偶尔会看书写书评,我不知道是自己天生愚钝还是自己不会安排时间,仅这项业余爱好都会经常占用我上班时间。
以前我总是想不通自己为什么看起来很努力却在事业上无法达到预期的高度,现在我终于明白,我可能和小毛一样没有平衡好本职工作和斜杠工作。
文中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赞同“年轻时要尽快做好人生规划,别跑偏,走捷径,走顺畅的路才是王道,斜杠只是生活方式,不是生活本质”。
斜杠青年,表示自己的身份很多,要用斜杠来区分自己的每一个身份,貌似是生活非常多样化
但是,大部分自己给自己标注的“斜杠青年”,只是稍微多做一丢丢事情,比如会游泳,就给自己标注游泳运动员,其实动作不标准,每个月游不到一次;
大冰,鸡汤作者,记得他在某一个节目里说过自己的成就,“中国内地主持人、民谣歌手、作家、油画画师”这个应该是属于标准的“斜杠青年”,可是他的书是鸡汤,我认为是没有营养的;他的民谣并没有听说过;油画作品也没见过有多么出彩;主持人?没听说过(黑人问号脸)
下面介绍一位真正的斜杠青年:
达·芬奇,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留下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享誉全球的作品,在其他领域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每一个领域都是大师一般的存在,下面是他在百度百科的目录,成就几乎涵盖了绝大数领域。
如果你能在某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做到顶尖,再去拓展其他领域,成为一名真正的“斜杠青年”。
如果连一个都还没有做好,却想着去做其他领域,那这样的“斜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大家都只是普通人,不如去尽力做好自己那一小份事情,把这个小事情做到极致,便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了。如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我们没有三头六臂,盲目追求“斜杠”,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事无成。
从什么时候起,斜杠青年(Slash)成了一个话题。
似乎你如果不是斜杠青年,或者不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你就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似的。
其实这是个炒冷饭的词,用一个词形容就很明白我的意思——Polymath,博学家(形容在多个范畴领域都非常出众的人)。要知道早在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就涌现了大把类似的人,那些可都是甩出现在动辄就自称为斜杠青年的人几千条街的响当当的人物,比如最著名的达芬奇。
我没有贬低博才的意思,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有梦想去追求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但这就好比时尚,总是换个外皮重新出现在舞台上。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是斜杠青年就沾沾自喜,也无需刻意追求多加几个斜杠。
首先,大多数人的斜杠都无非是个爱好、兴趣,我没有资格定义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才能把这个标签加入自己的斜杠后(当然,一定不止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但至少我知道在每个领域都有大批佼佼者,不是你加个斜杠就能跟他们相提并论的。
其次,许多时候,斜杠只代表了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没什么值得骄傲,与其刻意追求,还不如去追求财务自由,因为当你自由了之后,你有能力选择更好地进入许多领域(每次安利财务自由的概念,我自己都烦了,但这才是比起皮毛,更该追求的东西)。
总之,斜杠青年并不是一种职业,你也无需追赶,哪怕你是开连锁店买葱油饼的,只要你有能力使之成为你的现金流永动机,你有大把的时间精力去投入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斜杠青年。
千万别再被社会上的“热点”欺骗,相信我,斜杠带给你的蝇头小利远不如追求财务自由来得实在。
斜杠青年我认识的也有不少,但他们是真正的斜杠青年,他们在很多领域都能做出成果,并且他们的斜杠都能为他们带来收益,不管是名还是利。
而现在很多人自称是斜杠青年,比如自称会摄影,会手绘,爱写作,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怎么做,就认为自己擅长做。
我所认识的斜杠青年,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先在一个领域扎根,生长结出果实,然后跨领域迁移自己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很多软技能。
事实上,当你在一个领域做出成绩以后,你再去学习另一个领域东西会很快,因为你已经在前一个领域里打造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多问题你可以更快去解决。
很多人学技能,都是浅尝辄止,学了一些皮毛就敢说自己已经擅长了,比如拍了一些照片就敢自称是摄影师了。这样的人,你在自己身上加的标签越多,越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半瓶水,水不多,走起路来声音倒挺响。
即使你要做斜杠青年,在一开始,你就应该有一个学习目标,而且一次只学一个,直到这道斜杠能够给你带来附加价值,然后你就可以转战其他领域,否则的话,你以为你样样通,但事实上只是浪费了时间。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不能急躁的事,不能被急迫,名利,或是短暂的成功冲昏了头,你应该慢慢打磨自己的能力,不要为了几标签,透支了自己对学习的热情。
2022-07-23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