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放在家给老人带,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吗?
何止是几岁的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到外地打工心里有点凄凉?我也有过短暂的打工经历,那时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孩子的影子时刻都时刻在眼前浮现。
原民办教师“政策”界定年限,是我的等待失去了“耐心”,还是义无反顾地办理了请假手续,悻悻地离开了伴我数十载的学校讲台,远赴新疆去打工。
姐夫一家都在新疆,按说还有亲人的温暖,生活上有人照顾,就是干活也有外甥“陪”着。虽说是煤矿,只是在场面负责放煤、再推着斗车去卸煤。煤没运上来的时候,就是静静地等待。空闲时间多了,想家想孩子也有时间。虽在家挣钱很少,毕竟一家人还在一起。早晨领他们到学校,也和他们一起吃点干馍、喝点粥,就着腌菜,凑合两餐。就是课余时间也能看到他们无忧无虑,尽情嬉逐的样子。下午领着他们回家吃顿面条,学校有事带他们住在学校,给他们辅导作业、温习功课。可以说孩子对我的粘乎已经超越了对他们母来的亲热。
那时交通很不方便,虽说离火车站不到5公里路,还是得徒步走过去。我常去市里扩印照片,孩子总想跟着逛一逛,我只为省3元钱,一直不肯带他们去。有一次,当我悄悄离家的两三里路程的时候,似乎听见后面有孩子的叫声。两孩子哭着跑着已追上来了,他们的妈不放心也一路跟了过来……
打工的夜晚,夜太长,也太难熬。只能写写日记,也写写家信,不知为谁倾诉着打工的见闻、想家想孩子的迫切心情?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就是书信,也很难寄出。煤矿距乌鲁木齐和静县40里开外,沿途尽是高山沟壑。去趟县城只能求助于拉煤司机,一封书信没有20多天也不会收到。在迫不及待中终于收到了儿女寄来的信件。至今记得他们说,我们不再乱花钱,不再淘气,听您的话;就想让您回来,我们想您……您不回来,我们来找您……
此情此景,能不让我感动?能不改变我的主意吗?三个月后,我还是返回了家。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几岁的孩子,也许还不甚明白什么。作为身处异地的父母,一定是在无尽地想念孩子中度过分分秒秒。他们也疼孩子,爱孩子,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家庭的经济状况还需他们来改变。孩子、老人都成了“留守”,也是他们很不情愿的事。实在是没办法,他们只能以一颗凄凉的心坚强对待打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