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扎堆“造车”是资本盛宴?还是科技革命?
近几年来,科技圈的“风口”总是变化莫测,每一年业界都对风口有新的方向注解。但有一点始终未变: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风口”之一。新能源汽车强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加入“造车”队伍中去:腾讯、刘强东领头投资的蔚来汽车量产;阿里入股的小鹏汽车计划成为中国的特斯拉;董明珠投资的银隆汽车进一步“格力化”;雷军同北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欲进军汽车市场……是什么魅力吸引科技企业对汽车行业如此关注,科技企业纷纷加入造车行业,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科技企业为何造车队伍?
首先,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以及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而科技的创新,特别是新技术对于人们生活、工作的改变,使得当今消费者对车企的要求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出行方式也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而自动驾驶的出现,使未来汽车的终端用户变得多样化,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掀起新的浪潮,这一切的一切,让科技企业对未来汽车行业中的规模机会,想象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是行业趋势的变化,汽车销售正在进入缓慢增长期,即使中国已经以15%的增速占据了全球销量的50%,但可以预见未来同样会进入平稳期。同时,科技企业也带着新的技术驱动和转型业务开始进驻汽车制造市场,使得传统的市场环境变得复杂,也敦促着传统车企为汽车销量寻找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性能源以及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科技企业,它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交集越来越多。比如车智能联网所需要的技术,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技术,都离不开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
科技企业造车优势在哪?
首先,科技企业本身具有一种“换道超车”的策略,将电动汽车视作电子产品的策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绕过传统车企擅长的“燃油生态”,从电子产品这一角度开始切入,确保汽车在核心硬件功能完备的情况下,将精力着重放在依托于计算芯片的软件和服务迭代上面,把过去在通讯领域行之有效的打法运用到电动汽车领域。
再者,汽车行业的远期发展是确定的,其核心是无人驾驶和共享出行,这是以后汽车行业商业模式的根基。显然,无论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还是共享服务意识和数据分析,都是科技企业的强项而不是传统企业的优势。笔者认为,当2020年5G开始大面积应用,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将会是另一个模样,谁能在相关行业布局,谁就能在未来赢得机会。
另外在资金方面,中国的科技企业是全球风险投资的宠儿,而当下科技企业的自身资金也非常雄厚,相比传统汽车行业在资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雄厚的资金,可以通过更快速的途径进入到造车领域,例如才2014年成立的小鹏汽车,就获得了阿里和富士康的3.5亿美元投资;同样是2014年成立的蔚来汽车,已经拥有百亿资金规模支撑其发展。我们看到,国内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可见一斑,这是传统汽车企业无法比拟的。
首先,造车是一个耗费资金、时间、人力等成本,并且短期无法获取收益的项目,项目一旦失败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造车风险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其他业务线的正常进展,这是科技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堡垒。汽车是一个需要高资金支持、高人才、高技术的行业,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和上市流程,从研发、生产、上市、营销、售后以及增值服务等环节,至少需要百亿级别资金的支持。这其中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可以佐证,比如大家都不太愿意提的乐视贾跃亭,从乐视超级汽车到美国FF91,由于现金流吃紧,融资不到位,迟迟没有发布真正的量产车型,后续如何筹集足够资金支持FF91量产,仍是疑问。因此,造车并非简单。如何在同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