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为什么总是打压郭德纲?

 我来答
熙莎04
2021-05-16 · TA获得超过46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说到根上,还是因为相声之间的派系斗争。相声演员帮派,有三个自成体系的集团。北京的马季——姜昆体系,侯宝林侯耀文体系和马三立马志明的天津系统。在郭德纲对传统相声的强调中也能看出明显的天津烙印。

郭德纲在天津学艺,理所当然属于天津的那些是是非非,但进入北京后,郭德纲需要有个保护人,这时,他就顺理成章地投入到了与天津帮交好的侯耀文的门下——这当然会让天津帮多少有些小小的不满,但天津帮的不满并不是郭德纲的威胁,因为郭德纲的目标是北京和全国的市场,并没有太关注天津的小圈子。真正不满的是马姜的正牌官方体系。

郭德纲和姜昆的矛盾何时开始,可能已经没人知道了

现在的报道认为是15年前,估计差不多。最早了解郭德纲和德云社是在10年以前,但是很确定那个时候郭德纲就和主流相声界有矛盾。后来郭德纲拜师侯耀文,但是二人的关系没有任何的缓和,反而随着由于铁路和中广两家的竞争而更加紧张。再加上戴志诚和侯耀文的老婆袁茵那段事,双方隔空互怼已成常态。

二人的矛盾激化是06年的反三俗和08年的取缔小剧场

那段时间,双方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郭德纲不止一个弟子公开怼姜昆,部分不太红的徒弟直接在微博上指名道姓地骂。2011年那个时候张云雷还是烧饼还发过这一类的微博(而且还是在腾讯微博,印象很深刻),指名道姓毫不避讳。郭德纲本人含蓄一些,最多是暗中讽刺。

不否认姜昆在8090年代的成就,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成就使人膨胀,无法接受自己的落后,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在相声界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但事实情况就是他没有新作品了,无法再迎合市场需求了,偏偏这个时候出来一个自己以前瞧不上的郭德纲,郭德纲红了,并且多元化的发展让郭德纲赚得盆满钵满,能不嫉妒吗?

说实话姜昆如果能接受时代的变化,能愿意支持德云社,能肯定郭德纲对相声发扬光大所做的贡献的话,大家还是会把姜昆当前辈的。

其实我一直觉得,所有的这一切恩怨,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导致的

姜昆坐在曲协主席的位置上,他就得反三俗,他就得弘扬正能量。郭德纲在小剧场,为了活着,他就得迎合观众,就得给自己立形象。两个人调换调换,郭德纲变主席,姜昆进园子,也得这么撕。你看现在的郭德纲,名气有了,地位有了,却没有了当年的锐气,因为现在他也被捆住了。

姜昆公开发表的言论

只是说:郭德纲对相声有贡献、郭德纲并不弱,他能骂我们,我们不能骂他、希望郭德纲不要走向他的反面;说绝对支持小剧场,但是三俗的东西要坚决扬弃。你要说他背地里使阴招,这个无凭无据还真没法说。

如果你只片面相信郭德纲的话,也就没必要讨论这个问题了,所有事都是姜昆做的就完了。害郭德纲的人肯定有,但是不一定就是姜昆。就算是钢丝,也应该明白,不要觉得三俗有多好,你觉得郭德纲的相声好笑,那是因为郭德纲的相声并不是完全三俗。

甚至我们可以说,德云社的演员里,郭德纲三俗的成分算是少得了,只不过他名气大、说得好,让人印象深刻而已。如果你一面认为郭德纲的相声好笑,一面认为反三俗是打压郭德纲,那才是真的把郭德纲和三俗划上等号了。

不经意间的解说
2021-05-14 · TA获得超过34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20
展开全部

            首先,郭德纲的实体太赚钱,而且他还不愿意加入曲协。曲协交会费的原则是收入高多交,收入低少交。郭德纲确实也不愿意做冤大头,姜昆让人找郭德纲几次,郭德纲婉拒,因此姜昆恼羞成怒。再就是郭德纲相声包袱惹的祸。早些年,郭德纲段子里有一个包袱,说相声界一个大佬的女儿电影学院毕业想演戏,听人家说女演员要想做女一号就得被导演潜规则。有一次,这个相声大佬的女儿遇到一个自称导演的人,赶紧投怀送抱,完事以后对方告诉她自己是动画片导演。就这样,这个相声界大佬的女儿被一个动画片导演给白睡了。据说姜昆以为这是郭德纲在影射他,所以才开始穷追不舍的打压。

            人红是非多,而且郭德纲的红更是抢了姜昆这些老一辈传统相声的流量,正所谓当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一样道理。经常打压来标榜自己的血统纯正,其实皆落在一个"利益"二字上。自古文人相轻也是一个道理。

            姜昆成名在一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在其师傅的引导下成为当时不二的相声演员,80年代的相声以讴歌时代,鞭策不良风气,宣传五讲四美,相声是以语言为主的艺术形式所以成为时代宣传的工具。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成就使人膨胀,无法接受自己的落后,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在相声界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但事实情况就是他没有新作品了,无法再迎合市场需求了,偏偏这个时候出来一个自己以前瞧不上的郭德纲,郭德纲红了,并且多元化的发展让郭德纲赚得盆满钵满,能不嫉妒吗?说实话姜昆如果能接受时代的变化,能愿意支持德云社,能肯定郭德纲对相声发扬光大所做的贡献的话,大家还是会把姜昆当前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素笙书法
2021-05-17 · TA获得超过6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87
展开全部

姜昆为什么总是打压郭德纲?

姜昆成名在一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在其师傅的引导下成为当时不二的相声演员,80年代的相声以讴歌时代,鞭策不良风气,宣传五讲四美,相声是以语言为主的艺术形式所以成为时代宣传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所谓的相声大师出现,所走的路线都是以新颖新鲜为主,说学逗唱也都是新的说学逗唱,想成为相声演员也就和去工厂学技术是一样的流水线式产出,成不了相声演员也可以去当主持人等语言类工作。

所以相声成为当时很繁荣的职业,时间是检验一个事物的最好媒介,经过这些相声大师的努力成功的让小品超过并且自己主动进入冷宫,自从90年代末相声逐渐消失在群众的视线里直至消亡,也做过挣扎但都无济于事,这时候的姜昆已经进入自己的另一个领域。

官场的生存法则是眼睛向上看所以离群众越来越远,为了体现自己的作用将曲苑杂坛百姓欢迎的节目弄消失了,优秀的曲艺类艺人以各种理由消失在群众视野,姜昆的位置应该是发扬各种曲艺的优势让普通百姓知道中国曲艺不只有相声一种还有很多,姜昆应该在郭德纲老师的成功挽救相声这门艺术的过程中找到方法去拯救其他艺术种类帮助一些和郭德纲老师一样还在苦苦支撑的艺人们,而不是只会打压相声同行这一个任务,你是曲协老大应该做一些对国家对群众有意义的事,不要留下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称号。

郭德纲老师走到今天很不易,除了身高挑不出毛病的一个艺人,希望越来越好还是不忘初心排出干扰走自己的路,你是有靠山的艺人,你的靠山就是普通群众,加油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杯坦荡三沟情p7
2021-05-22 · TA获得超过1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打压郭德纲的并不是姜昆一个人,而是整个的主流相声界。郭德纲年轻时三闯北京,就是为了能在相声界有一席之地,但是因为他没有师承,同行都瞧不起他,也没有专业院团愿意收留他,使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用武之地。
郭德纲七岁学评书,九岁学相声,曾经跟着天津虹桥文化馆馆长杨志刚学过相声,第一次闯北京的时候对外自称白全福的徒孙,杨志刚的徒弟,渴望能加入专业院团成为一名体制内演员,能有个铁饭碗曾经是年轻的郭德纲心中最大的梦想。但是当他到了北京之后却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因为杨志刚没有为他摆过枝儿(相声界正式的收徒仪式),同时因为在虹桥文化馆帮忙期间郭德纲跟杨志刚之间闹过一些矛盾,导致有人问杨志刚,郭德纲是不是他徒弟的时候,杨志刚说:也是,也不是。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让郭德纲非常受打击,郭德纲前两次闯北京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于1996年在张文顺老先生和年轻的李菁的帮助下创立了德云社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但是因为当时相声行业非常不景气,北京相声大会的演出乏人问津,最穷的时候郭德纲连房租都付不起,被房东堵在门口骂街也不敢开门。直到2000年,他认识了院团内的主流相声演员于谦,两人开始合作,并在于谦和于谦的师父石富宽先生的引荐之下认识了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公子,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2004年,侯耀文力排众议,顶着多方压力正式收郭德纲为徒,郭德纲成为了正式的侯门弟子,总算是有了正式的师承,进入了中国相声界的家谱,成为了相声界明字辈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终于在2005年开始走红,通过广播节目的传播,使得他和于谦的相声越来越火,德云社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的走红动了主流相声界那些吃大锅饭,没什么真才实学的演员的蛋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在一起企图搞垮德云社,抵制郭德纲,姜昆其实跟郭德纲并没有太大的个人矛盾,但是他是曲协的主席,是主流相声界的领头人,为了更多主流相声演员的利益,他只能为主流演员摇旗呐喊,并不是他想打压郭德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驴肉火烧CIyfb
2021-10-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姜昆对郭德纲就是妒忌恨!明明是姜昆自己水平不够,但他利用自己的主流资源,从各个方面对郭德纲与德云社进行无耻打压,假公济私,对与他关系好的人无论恶行再大却都是睁眼瞎式的护短,这一点天下人都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