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含义: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本末的规律
内容:第一、事物的本质决定其性质属性和表现形式,事物的变化、形式的多样都其实都要回归本质的,要求追本求源莫本末倒置(即本质与形式辩证关系)。
第二、事情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要求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主次矛盾)。
《新国学之中华定律效应与法则》第十六章-本末定律
国学经典《论语》
孔子的“礼”不是礼器和乐器,礼乐本质是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且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1.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2.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解读: 丧事的本质不在礼节仪式,而是人的诚心。 正如培根在《人生论·论礼貌》所说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孔子所主张的礼乐也并不是礼器和乐器,礼乐本质是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且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从科学的角度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规律是本质,现象是本质的体现。科学之本在于规律,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象不离其律” ,复杂的科学现象也离不开简单的科学规律。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分现象可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自然和社会现象反映自然和社会规律, 规律是本质;现象是本质的体现。
通过现象总结规律,通过规律认识现象。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而造成 四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 。一天有白天和黑夜,而造成 昼夜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 而不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本质其实都是牛顿所的“万有引力”在其作用。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思考和探索, 不断去伪求真,直指核心本质。
我们中华文化里确实少了点“刨根问底”的精神,往往只是浅尝辄止。
如果“杞人忧天”的故事若用逆向思维重新审视,它反映了天体物理学和地理地质学的问题。火药的本质是化学、指南针是物理中磁场的作用、曹冲称象用的是杠杆定律,鸡兔同笼用的是二元一次方程…。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凡事多问为什么?不断思考探索,积极归纳总结,并实际论证与实践!牛顿只是被苹果砸了一下,就思考总结出万有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