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当时的大明战神袁崇焕不死,明朝还有救吗?
柳上惠执笔第七十七篇文章——主写 历史 ,次写文化,三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那么,就让我们假设袁崇焕不死。在研究袁崇焕不死所带来的后果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研究一下袁崇焕的个人经历。
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一年(1584年),三十五岁(1619年)考中进士。看到这可能有人觉得我写错了,考进士不是文人科举的路子吗?我告诉你,没错,老袁最初就是个文人。
那么他是怎么变成武将的呢?
天启二年(1622年),老袁同志担任福建邵武县的知县。某次进京述职的时候,听说北方战事吃紧,于是一怒之下向朝廷毛遂自荐,举荐自己作为统兵将领。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袁崇焕自己推荐了自己。按照当时的潮流来看,老袁的行为,无疑是中二书生的中二病爆发,于是他的行为在朝中得到了一大批中二书生的支持,然后他就真去了前线。
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书生终究是书生,就算中二病爆发,上了战场也只能送菜。典型的比如杨镐。当年熊廷弼和后金在辽东地区打的死去活来的时候,杨镐发现熊廷弼有压制后金的迹象时,中二病爆发了,以为打仗也就这样,自己也能轻松压制后金,于是请求撤换熊廷弼,让自己上。他的行为同样被一群中二书生支持,于是熊廷弼被换下来了。结果这哥们二十万大军被皇太极以八万人揍成了狗。气的皇帝……好吧,皇帝没把他怎么样,因为他挂在战场上了。
然而,老袁还真和一般的书生不一样,他是有两把刷子的人。老袁来到辽东,遇见了一个同样牛气(甚至更牛逼)的人——孙承宗。
这个孙承宗,是个老头。好吧,这是废话。孙承宗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当年魏忠贤发家的时候,发现孙老头是皇帝的老师,就想通过孙老头这条线来攻略皇帝。结果孙老头直接回了一句:“滚犊子。”这事儿给魏忠贤气的不轻。
于是魏忠贤发家以后就想搞一搞孙老头,然后就发现,他竟然搞不动!这个故事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老头的牛逼。更牛逼的是,在袁崇焕来到辽东之前,孙老头曾在这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督师,而在孙老头担任督师的时间里,女真人几次进攻都被揍成了狗。要不是有几根搅屎棍搅乱了孙老头的安排,估计袁崇焕到辽东的时候锦州都被收回来了。
后来,袁崇焕来了。孙老头和袁崇焕见了一面。中间发生了这样一段问答。
孙:“辽东战局如何解?”
袁:“……主守,且战。”
孙:“善。”
这段对话的大概意思是,孙老头问老袁如何看待辽东战局,老袁思考后回答说,要重点进行防御,然后徐图反击。而这个战略思想得到了孙老头的支持。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明朝,内有大量的流寇土匪四处流窜,外有女真铁骑南下扣关,总体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在这个情况下,北方的守军很难做出进攻,一方面本身就没有那么多军队,另一方面朝廷拿不出粮饷。可以说,由于大局的限制,北方的战局相当的被动。
在这个情况下,孙承宗认真研究了局势之后,仍然发现了一丝战机。孙承宗经过研究后发现,女真人的文化水平还相当落后,整个族群还处在一种不事生产的原始 社会 阶段,这也就导致女真族战士在作战时虽然表现很猛,但是后勤保障完全跟不上,在持续作战上存在硬伤,只要明军能够鼓舞士气,扛过最猛烈的攻击,那么女真族就会不攻自破。
而且,因为女真族整体文化发展落后,明朝对女真还有着 科技 上的压制。比如说,这时候的明军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火枪火炮了,而女真族连火药是啥都还不知道。鉴于这两点,孙承宗给明军装备了大量火炮,并且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孙承宗本人也极其善于作战。是的,孙承宗文人出身却在军事上一点不虚。就这样,在智商和 科技 的双重碾压之下,努尔哈赤原本制定的入侵关内、攻破北京的战略被彻底打破了。
可惜,孙承宗虽有才干,却是生不逢时。
明朝的文人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看到身边某个人具有某项才能时,就会脑补自己也具备同样的才能。这种情况在现在被称为中二。
孙承宗在前线奋斗的时候,朝中的大臣们就开始犯中二病了,觉得同样文人出身的孙先生能和努尔哈赤掰掰手腕,自己上去也完全可以。但是辽东的督师是孙老头,这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开始给孙老头抹黑,说孙老头在辽东督师有些时间了,却很少主动出击,显然没有为国家收复失地的打算。
孙承宗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很显然这些人根本就是猪队友。对那些说孙老头没有进攻打算的人,孙老头一定想说,你当我不想打吗?我倒是有心进攻,可谁给我出军费啊?谁给我增派援兵啊?一没兵二没钱你能打的动啊?然而这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孙老头也只有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即便如此,朝中大臣还是没有放过孙承宗,很快,孙承宗就被换下来了。很显然,接班的人并不具备孙先生的才能,不但彻底打乱了孙先生的战略布局,还把孙先生辛苦收回的一点地盘都给弄丢了。于是,当袁崇焕来到辽东的时候,明朝在辽东的全部地盘就只剩下一道山海关了。
孙老头和老袁聊了几次之后,觉得老袁的战略水平还可以,就把辽东完全托付给了老袁,然后回京去了。而老袁也没有辜负孙承宗的期望。历经数次奋战之后,老袁率领部队收回了宁远、锦州两处战略要地,并将这两处要地与山海关相互关联,构筑出了“关宁锦防线”。这道防线相当牛逼,完全卡住了努尔哈赤向关内进攻的路线,使满族入关的梦想,直到皇太极临死都还没实现。顺带一提,在宁远之战中,由于努尔哈赤带头冲锋,被袁崇焕一炮炸了个满堂彩,回去之后就伤口恶化,发炎溃烂最后病死了。
然而,这样的老袁却受到了攻击。
最初在朝堂上全力支持老袁的人是孙承宗,于是大家就明白了——老袁是孙先生的人。而孙先生一向与魏忠贤交恶,于是……魏忠贤心说,你孙老头牛逼冲天,我收拾不了,还收拾不了一个袁崇焕吗?于是老袁非但没得到应有的赏赐,还被魏公公间接剥夺了军权。失望的老袁就此辞官回乡。
这里面又有另一个插曲:老袁给魏公公建生祠。
在许多人心中,这件事成了袁崇焕的人生污点。但在我看来,这虽然算不上是污点,但也的确是智熄的操作。
在分析这件事的时候,有必要提一提明朝后期的一位名将——戚继光。戚大将军最早的军旅生涯可以追溯到嘉靖年间。戚大将军祖上就是当兵的,戚大将军能在军中任职也是承袭了祖传的军职。嘉靖年间的戚继光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却真真切切的见识了一回大明官场的黑暗与奇葩。
原本一心抗日的胡宗宪,被一群二杆子的书生硬是给骂成了叛国投敌的汉奸,最后含冤而死。这些事给了戚将军极大的触动,让他从此有了一个明悟——在这个阴森混乱的大明官场里,武官想要实现理想,就必须紧紧抱住一棵大树。有了这个名字,戚大将军就去抱大树了,而大树的名字叫做张居正。后来的事情证明,张居正的确是一颗参天大树,抱紧了这棵树就可以不畏惧任何来自朝廷的风暴。
看到这,大家也就明白了,老袁同志打的算盘和戚大将军是一样的。但我想说,同样是抱大腿,戚大将军就抱得很有水准,而老袁就抱得很智障。以至于孙承宗在知道建生祠的事情后,整个人都懵逼了。
我的说法可能让很多老袁的粉丝不服,没关系,咱们慢慢分析。首先说大腿的质量。戚大将军抱得是张居正的大腿,关于张居正,我想用不着我多说,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明第一首辅;而老袁抱得是魏忠贤的大腿,魏公公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死太监。
好吧,大腿的质量就不论了,因为在同一个时期大腿就只有一根,质量上没得选。我们来说一说抱大腿的时机。戚大将军抱大腿的时候,张居正刚刚进入内阁,属于人生的上升期,但也是人生的一个危险阶段,因为在这个时期,张居正准备竞选内阁首辅,而一旦竞选失败,张居正基本上就要玩完了,而且是全家玩完,但就是这样,戚大将军就敢把全部身家都押在张居正身上,后来的事情证实,戚大将军确实没押错,老张是有好几把刷子的人。
而老袁呢?老袁建生祠的时候是在天启七年,而这,也是孙承宗懵逼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一年过了一半多的时候,皇帝换了一个。天启七年八月,担任皇帝的朱由校病死了,接过皇帝宝座的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按说,朱由校既然是病死的,不是被人突然害死的,那么作为大臣,应该很容易就能预测到皇帝的死。事实上,孙承宗就预测到了。
孙老头不但预测了皇帝的死,还做出了进一步的预测——魏大公公权倾天下,即便新皇登基,魏公公也不会甘心放下手中的权力,这样一来,新皇帝和魏忠贤之间一定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总之,魏公公要倒霉了。果然崇祯登基不久,魏忠贤就死了,还被鞭了尸。所以,在老袁建生祠的时候,孙老头懵逼了,这个时候孙老头开始怀疑自己的目光了,因为老袁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正好说明了其目光的局限性。
然而,孙老头这边还没懵完逼,那边袁崇焕又干了另一件蠢事。
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进攻朝鲜。到了四月朝鲜方面已经多次向明朝求援,然而明朝方面完全没有回应,坐看朝鲜被皇太极打出了翔。对此,孙承宗表示相当的懵逼,于是他写信问袁崇焕为何不出兵。袁崇焕回答说,我在修城墙,没空啊。这让孙承宗气的够呛,但事已至此,孙老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叮嘱袁崇焕,以后干啥都提前打个招呼,别什么都不说。袁崇焕表示好啊好啊。
崇祯登基不久,就干掉了魏忠贤。当时北方的战局又有崩坏的迹象,于是崇祯就把赋闲在家的袁崇焕请回来了。
新官上任的老袁,又干了第三件蠢事——杀毛文龙。
明朝末期,女真族发展壮大,开始真正能够威胁大明朝了。于是,女真族人多次进攻明朝北方的城镇。在与明军数次作战之后,女真族人发现,每次进攻的时候,后方总有人在捣乱。而捣乱的人主要有两拨,其中一拨叫朝鲜,另一拨叫镇江守军。毛文龙就是镇江的守军将领。镇江是明朝在后金腹地开辟出的一块根据地。长期以来,镇江就像一颗钉子,时不时地在后金背后扎一下。后金很烦,想拔了钉子,却又够不着。
终于,毛文龙被袁崇焕给杀了。
袁崇焕杀毛文龙,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毛文龙消极怠战。毛文龙的确消极怠战,但就战略态势来看,让毛文龙像钉子一样楔在后金的腹地对全辽的战局都有重大帮助。其二是毛文龙讨粮过多。其实按照袁崇焕的理解,这两个理由可以合二为一——你要干不了这么多活,你就别吃这么多饭。
然而,镇江守军的数量摆在那里,吃多少饭是有明确数量的,并不是袁大督师想减就能减的。果然,毛文龙一死,袁崇焕发现镇江守军仍然要吃饭,而且由于毛文龙的死,镇江守军开始躁动不安。于无奈之下,为了稳住镇江守军的军心,袁崇焕只好给镇江方面加派粮草,而加派的这些粮草则由崇祯皇帝友情提供……总而言之,最后崇祯查账的时候,发现有一大批粮草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就怀疑袁崇焕把粮草卖给敌人了。
毛文龙死后,孙承宗愤怒非常,他写信斥责了袁崇焕,同时指出了袁崇焕在做事方法上的不足。然而老袁并没有虚心接受。
崇祯二年,皇太极攻入了关内。是的,你没看错,在关宁锦防线固若金汤的时候,皇太极打进来了。很多人都以为是袁崇焕把皇太极放进来的,事实上皇太极是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等地攻入关内的,从行军路线来看,皇太极完全避开了关宁锦防线。得到消息的袁崇焕立刻回援,前往京师救急。但在一路上,由于指挥失当,袁崇焕错过了将皇太极堵在京师周围其他地区的机会,于是有了最后的京师决战。这一战打赢了,但也让崇祯彻底对袁崇焕产生了厌恶。而后面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给了崇祯一个杀袁崇焕的理由。
袁崇焕就这么死了,他没有卖国,但在当权者眼中,他的一些行为却成了卖国的证据,甚至作为他的老师和朋友的孙承宗连为他争辩一句都做不到。
从以上分析中可知,袁崇焕虽然没有某些袁黑说的那么不堪,但是也没有袁粉们说的那么牛逼,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二三流的水平。
如果袁崇焕不死,清军入不了关,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仍然要继续造反,大明朝早晚有一天要完蛋。
如果袁崇焕死了,关宁锦防线还在,因此清军还是入不了关,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还是要造反,大明朝……好像仍然要完蛋。
总之,以袁崇焕的水平来说,还不足以影响 历史 的走向。因此,袁崇焕死与不死,大明朝都会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