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气

 我来答
夕志画5204
2022-07-23 · TA获得超过346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3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5万
展开全部
祖国医学中,气的含义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比如把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叫散“真气”。把代表各脏腑的功能之气分别称为“肺气”、“肾气”、“脾气”“心气”、“肝气”等等。把自然界中有益于人体的气候,叫做“六气”,有害于人体的气候叫做“六淫之气”“疫气”等等。所以中医学里气的含义较多。但就人体内部的 “气”而言,归纳起来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营养作用的一种精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均属此类。

二是指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均属此类。因此“气”不仅是人体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黄帝内经》曰:“精化气。”繁体字气,气下有米,是指精化气。精是由青和米组成,青色的米是米中极品,《说文解字》中解释“精”时,指出“精”是精细挑选的意思。精是具有极高能量的物质,《系辞》曰:“精气为物。”“精”是“气”的源头,精中存有巨大的能量,在人体这个“精”是水谷之精微物质,这个“气”是水谷精微所化生。

《内经》把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用精气来概括,如《宝命全形篇》说:“ 人以天地之气生” ,《六节脏象论》也说:“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 等均说明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物质;《本神篇》说:“故生之来, 谓之精, ”《金匮真言论》说:“ 夫精者, 身之本也。” 《内经》将精气作为人体的物质基础的学术思想, 也是与古代哲学分不开的。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宋妍、尹文提出了“精气说” , 他们略早于孟子, 其著作已失散。据《汉书, 艺文志》有宋子十八篇,尹文子一篇, 已佚。但据哲学界研究, 在《管子》中, 有《心术》上下、《白心》、《自业》四篇, 是宋尹之学的思想。

      但是,现在中医学中有些认识并没有将精气的认识从古代哲学的角度去分析, 因而造成认识上的一定偏差, 比如:有的认为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

        “ 精气”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这些认识, 与古代哲学相较, 有其不一致的地方。《心术》指出:“气者, 身之充也。” 是说气是充斥于人体的, 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 气是物质性的, 而且指出“精也者, 气之精者也” , 指出精是气之精, 二者是密切相关的,都是物质。

      精是气这一物质的变异形态, 而现在的《中医学基础》却将气分成功能之气与物质之气。再以后世哲学家王充、张载等的认识来看, 也从来不把气当作功能看待, 以至于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等强调“ 理在气先”这里的气也是指物质的, 正因如此, 我们不能把中医学中的气既当物质又当功能来认识, 这一点, 在《中医杂志》83年第二期有一篇文章“评 气 的两义说” 已经提出了异议, 如果从古代哲学角度分析, 言气的物质性更是确切无疑了。

      气是物质, 精也是物质, 因此, 宋妍等诸家认为精气二者不应绝然分开, 所以气绝精也亡, 精竭气也衰。《内经》中气也可分阴阳, 分为阴气与阳气, 如果从功能而言, 则无阴阳之分, 从这一点来看, 《内经》之气与古代哲学家认为的气是一致的, 不能有两个不同概念。

        再从《内经》中所论诸气而言, 天之六气, 风气、暑气、寒气、湿气、燥气、火气, 人之营气、卫气、宗气、元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 均是指微细不可见的物质,何独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是指功能呢?所以《内经》对气的概念认为“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 泽毛,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 已经明确地强调了气的物质性。只不过由于气的微细不可见, 我们仅从生命活动能力的盛衰以了解气之多少盛衰而已。

        仅举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明《内经》中的中医理论认识, 是与古代哲学分不开的,我们学习《内经》的理论, 应当与古代哲学思想联系,才能有更深入地理解, 故尔,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内经》一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也充分说明了《内经》中哲学思想的丰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