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最高神仙是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太上老君】 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君”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太上老君”的名称,最早见于《魏书·释老志》。《老子内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
【玉皇】 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相传其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及饿鬼)的一切祸福。见《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元始天尊】 道教最尊的天神。道教认为其处在无极上上清微的玉清圣境,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首席。又说其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每至天地初开,便以秘道授诸天仙,谓之开劫度人。见《隋书·经籍志》。相传有《元始天尊度人上品妙经》一卷,今《道藏》本衍为六十一卷。
【西王母】 神话人物。亦称金母、玉母或西姥。在《山海经》里,其为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在《穆天子传》里,则为一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至《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十、容貌艳世的女神,并将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经》更为其塑造了配偶东王公,一年相会一次。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其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皆来为其她上寿。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王母】 即“西王母”
【金母】 即西王母。《名义考》:“金,西方成气,有母道,故曰母。”
【王母娘娘】 即“西王母”。
【东王公】 亦称东木公、东华帝君。古代神话中的男神。《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名义考》:“木,东方生气,有父道,故曰公。”《太平广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共理二气,并分别掌管男仙、女仙的名籍。
【东华帝君】 即“东王公”。
【九天玄女】 道教神名。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圣母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黄帝,并为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见《云笈七籖·九天玄女传》及《黄帝内传》等。
【玄女】 即“九天玄女”
【东岳大帝】 道教所崇奉的泰山神。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云笈七籖·五岳真形图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旧时各地多有东岳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碧霞元君】 道教神名。传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蒿庵闲话》:“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另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西晋张华《博物志》,也有东海泰山神女事。可知其渊源已久。
【玉朗】 道教仙官名。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朗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太平御览》转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朗诸小号,官位甚多。”
【斗姆】 道教所信奉的女神。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故名。宋元以后崇奉渐盛,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
【三官】 亦称“三元”。道教所奉之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东汉张角曾作三官书,为人治病,见《后汉书·刘焉传》注。后道教又以三官配三元,城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道藏》中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等。
【天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地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水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三元】 即“三官”。
【太一】 一作“泰一”。传说中的天神。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六神】 ①六种神祗。《楚辞·九章·惜诵》:“令武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王逸注:“六神,谓六宗之神也。”按“六宗”一词,始见于《书·舜典》,历来说法不一,有谓日、月、雷、风、山、泽者,有谓天宗日、月、星辰,地宗岱、河、海者,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者。详见俞正燮《癸已类稿·虞六宗义》。
【赵玄坛】 亦称“赵公元帅”。道教所奉的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传说其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赵公元帅】 即“赵玄坛”。
【王灵官】 亦称“玉枢火府天将”。道教所奉祀的神。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1403-1424)间封为“隆恩真君”。各地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赤面,三目,武装执鞭,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四值功曹】 道教所奉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传说位于大神之下,相当于古代郡县功曹书吏之类,从事承启传递。道教举行宗教仪式时认为,“上达天庭”的表文焚烧后,须由“四值功曹”递送。
【六十甲子】 道教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这些神的名字都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而成。
【六丁六甲】 道教神名。《无上九霄雷霆玉经》:“六丁玉女,六甲将军。”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阴(女)神,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阳(男)神,为天帝所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从事祈禳驱鬼。今《道藏》内有《灵宝六丁秘法》、《上清六甲祈祷秘法》等。
【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之附会梁山泊中三十六员猛将。《宣和遗事·亨集》:“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末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言宋江等于忠义堂建罗天大醮,得一石碣,前面书天罡星三十六员,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
【七十二地煞】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水浒传》因以附会于大小头领一百零八人,分三十六人为天罡星,七十二人为地煞星。详“三十六天罡”。
【城隍】 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北齐慕容俨在郢城(今河南信阳县南)亦建有城隍神祠一所。唐代以后,各地郡县皆祭城隍。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封城隍为王。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又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祭祀。
【灶君】 亦称“灶君”或“灶王”。中国旧时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
【土地】 中国古代神话中管理一个区域地面的神。即古代的“灶神”。《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鼓用牲于社。”何休注:“社者,土地之主也。”《孝经纬》:“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赤松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颜师古注:“赤松子,仙人号也,神农时为雨师。”
【三茅真君】 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传说汉景帝时咸阳(今属陕西)人,在句曲山(在今江苏句容等境)得道“成仙”。后太上老君授大茅君盈为司命真君,中茅君固定箓真君,小茅君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真君”。因此句曲山亦称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八仙】 ①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谯秀《蜀记》以为蜀之八仙。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元杂剧里多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为以上八人。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
【铁拐李】 亦称李铁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或以为其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李铁拐】 即“铁拐李”。
【汉钟离】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钟离名权。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见《东游记》。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或云,权曾自称为“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
【钟离权】 即“汉钟离”。
【张果老】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久隐于中条山,时常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后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或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著。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合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称其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元杂剧将其写成一个伶人,称其真姓名为许坚。
【吕洞宾】(798-?)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有关部门其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纯阳】 即“吕洞宾”。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其为韩愈之族侄,性狂放,曾于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事见《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又称其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冒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按韩愈有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愈贬潮阳,至蓝关,湘曾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而附会。
【曹国舅】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一说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或谓曹国舅系由宋外戚曹佾而附会。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铁拐李】 亦称李铁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或以为其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李铁拐】 即“铁拐李”。
【汉钟离】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钟离名权。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见《东游记》。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或云,权曾自称为“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
【钟离权】 即“汉钟离”。
【张果老】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久隐于中条山,时常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后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或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著。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合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称其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元杂剧将其写成一个伶人,称其真姓名为许坚。
【吕洞宾】(798-?)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有关部门其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纯阳】 即“吕洞宾”。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其为韩愈之族侄,性狂放,曾于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事见《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又称其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冒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按韩愈有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愈贬潮阳,至蓝关,湘曾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而附会。
【曹国舅】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一说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或谓曹国舅系由宋外戚曹佾而附会。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玉皇】 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相传其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及饿鬼)的一切祸福。见《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元始天尊】 道教最尊的天神。道教认为其处在无极上上清微的玉清圣境,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首席。又说其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每至天地初开,便以秘道授诸天仙,谓之开劫度人。见《隋书·经籍志》。相传有《元始天尊度人上品妙经》一卷,今《道藏》本衍为六十一卷。
【西王母】 神话人物。亦称金母、玉母或西姥。在《山海经》里,其为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在《穆天子传》里,则为一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至《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十、容貌艳世的女神,并将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经》更为其塑造了配偶东王公,一年相会一次。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其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皆来为其她上寿。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王母】 即“西王母”
【金母】 即西王母。《名义考》:“金,西方成气,有母道,故曰母。”
【王母娘娘】 即“西王母”。
【东王公】 亦称东木公、东华帝君。古代神话中的男神。《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名义考》:“木,东方生气,有父道,故曰公。”《太平广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共理二气,并分别掌管男仙、女仙的名籍。
【东华帝君】 即“东王公”。
【九天玄女】 道教神名。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圣母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黄帝,并为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见《云笈七籖·九天玄女传》及《黄帝内传》等。
【玄女】 即“九天玄女”
【东岳大帝】 道教所崇奉的泰山神。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云笈七籖·五岳真形图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旧时各地多有东岳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碧霞元君】 道教神名。传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蒿庵闲话》:“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另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西晋张华《博物志》,也有东海泰山神女事。可知其渊源已久。
【玉朗】 道教仙官名。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朗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太平御览》转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朗诸小号,官位甚多。”
【斗姆】 道教所信奉的女神。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故名。宋元以后崇奉渐盛,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
【三官】 亦称“三元”。道教所奉之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东汉张角曾作三官书,为人治病,见《后汉书·刘焉传》注。后道教又以三官配三元,城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道藏》中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等。
【天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地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水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三元】 即“三官”。
【太一】 一作“泰一”。传说中的天神。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六神】 ①六种神祗。《楚辞·九章·惜诵》:“令武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王逸注:“六神,谓六宗之神也。”按“六宗”一词,始见于《书·舜典》,历来说法不一,有谓日、月、雷、风、山、泽者,有谓天宗日、月、星辰,地宗岱、河、海者,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者。详见俞正燮《癸已类稿·虞六宗义》。
【赵玄坛】 亦称“赵公元帅”。道教所奉的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传说其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赵公元帅】 即“赵玄坛”。
【王灵官】 亦称“玉枢火府天将”。道教所奉祀的神。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1403-1424)间封为“隆恩真君”。各地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赤面,三目,武装执鞭,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四值功曹】 道教所奉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传说位于大神之下,相当于古代郡县功曹书吏之类,从事承启传递。道教举行宗教仪式时认为,“上达天庭”的表文焚烧后,须由“四值功曹”递送。
【六十甲子】 道教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这些神的名字都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而成。
【六丁六甲】 道教神名。《无上九霄雷霆玉经》:“六丁玉女,六甲将军。”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阴(女)神,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阳(男)神,为天帝所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从事祈禳驱鬼。今《道藏》内有《灵宝六丁秘法》、《上清六甲祈祷秘法》等。
【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之附会梁山泊中三十六员猛将。《宣和遗事·亨集》:“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末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言宋江等于忠义堂建罗天大醮,得一石碣,前面书天罡星三十六员,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
【七十二地煞】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水浒传》因以附会于大小头领一百零八人,分三十六人为天罡星,七十二人为地煞星。详“三十六天罡”。
【城隍】 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北齐慕容俨在郢城(今河南信阳县南)亦建有城隍神祠一所。唐代以后,各地郡县皆祭城隍。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封城隍为王。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又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祭祀。
【灶君】 亦称“灶君”或“灶王”。中国旧时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
【土地】 中国古代神话中管理一个区域地面的神。即古代的“灶神”。《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鼓用牲于社。”何休注:“社者,土地之主也。”《孝经纬》:“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赤松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颜师古注:“赤松子,仙人号也,神农时为雨师。”
【三茅真君】 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传说汉景帝时咸阳(今属陕西)人,在句曲山(在今江苏句容等境)得道“成仙”。后太上老君授大茅君盈为司命真君,中茅君固定箓真君,小茅君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真君”。因此句曲山亦称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八仙】 ①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谯秀《蜀记》以为蜀之八仙。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元杂剧里多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为以上八人。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
【铁拐李】 亦称李铁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或以为其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李铁拐】 即“铁拐李”。
【汉钟离】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钟离名权。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见《东游记》。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或云,权曾自称为“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
【钟离权】 即“汉钟离”。
【张果老】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久隐于中条山,时常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后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或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著。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合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称其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元杂剧将其写成一个伶人,称其真姓名为许坚。
【吕洞宾】(798-?)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有关部门其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纯阳】 即“吕洞宾”。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其为韩愈之族侄,性狂放,曾于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事见《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又称其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冒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按韩愈有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愈贬潮阳,至蓝关,湘曾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而附会。
【曹国舅】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一说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或谓曹国舅系由宋外戚曹佾而附会。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铁拐李】 亦称李铁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或以为其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李铁拐】 即“铁拐李”。
【汉钟离】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钟离名权。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见《东游记》。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或云,权曾自称为“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
【钟离权】 即“汉钟离”。
【张果老】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久隐于中条山,时常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后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或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著。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合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称其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元杂剧将其写成一个伶人,称其真姓名为许坚。
【吕洞宾】(798-?)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有关部门其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纯阳】 即“吕洞宾”。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其为韩愈之族侄,性狂放,曾于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事见《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又称其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冒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按韩愈有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愈贬潮阳,至蓝关,湘曾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而附会。
【曹国舅】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一说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或谓曹国舅系由宋外戚曹佾而附会。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