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我来答
正香教育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556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导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提出高校学生管理要积极创设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涵义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从狭义角度来看,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呈金字塔形排列,自我管理在金字塔的最底部,它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的实现都应建立在有效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的社会行动。因此,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应该包含着社会发展目标、高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有机的统一。其中个人学习生活目标是自我管理的核心,社会发展目标和高校教育目标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赖以确定并实施自我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得以实观的根本途径和保证。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正是为了有效地协调学习生活的各个内外要素,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实践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具体从培养内容上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大学生活和以往的初中、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绝大部分学生将远离父母的照顾,他们将独立的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社会成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阶段已不再是学习过程的终止,而是提供大学生继续发展的一个平台,因此大学生应该更加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是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 大学课余时间多,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并迅速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为了平民教育,然而大学生仍然肩负着国人最多的期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好地融合于集体和社会之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友善地与人合作共事,更快更好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从这点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学生规模迅速壮大,师生比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某些高校,一名辅导员管理两三百人的情况不在少数。学生人数的增多极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单纯依靠辅导员对学生实施被动管理已经力不从心,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已经迫在眉睫;其次,高校教育理念的重新定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较之以往有了深刻变化。学校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关系,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高校开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理念必然内在的要求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发挥他们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其中关键一环;此外,大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参与管理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境界,则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充分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探索新知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最后,从大学的课程设置来看,总体趋势是大学的课堂教学计划在减少,而社会活动时间和业余自学时间在增多,面对大学生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同时对于一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学生来讲,他们会感到更加不适应,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对于适应现在教学计划的变革尤为重要。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当今社会改革发展。

  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让大学生作自己的主人,充分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在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会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理性地面对现实、学会取舍、冷静地分析问题。在问题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潜能便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过程中,自信心会逐渐增强,大学生会更加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并会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相信自己能行!”、“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等,在这种心理作用的支配下,会更加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问题的心理素质。

  三、影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

  中国的父母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即使孩子已经成年,父母也总是把他们作为小孩对待,尽可能为他们打理好一切。这样的家庭模式,极易让孩子依赖心理强、自理能力差。父母的过分关照让孩子失去了尽快自理、自立的机会,而孩子也习惯了在父母的管束、安排下生活,一旦没有外力的约束,就茫然不知所措。具体体现在:学习自觉性不强,生活能力、应变能力、自我设计能力极差。这些缺点在中学时代表现得不太明显,而一旦进入了大学,离开了父母,他们就变得异常脆弱。对所学专业感到不满,或与同学发生一点矛盾,或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都可能成为他们从此沉沦的起因。

  (二)角色意识不强。

  大学生活和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差别。这些变化又与他们原来所习惯的中学生这一角色相矛盾。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生活上需要自理,学习上由于大学教学方法的改变,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课余时间,同时还需学会人际交往,因为大学的社会活动量较之中学大大增加了。正因为这样,一些学生对原来中学生活产生了一种定势,进入大学后还沉浸在原来的梦幻之中,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因此,角色意识不强,是造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网络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信息网络一经诞生,他们就相伴相随,产生强烈的恋网情结。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数的10.5%,而其中青年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相当大的比例。另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率高达80%以上,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为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其中,收集信息资料、收发邮件和聊天游戏的比重占前三位。然而网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学生在网络面前迷失了自我,没有时间概念,逃课上网,甚至不吃不睡,陷入网瘾中无法自拔。这部分学生在网络面前已经彻底丧失自控力。

  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应积极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外部机制。

  首先,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变。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和方法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管理。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明确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主体价值,引导其自我管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通过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民主参与,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机构的建设,学校予以积极组织和引导。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校、院一级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由学生对早操、晚检和卫生等实行自我管理。“学管委”成立几年来,受到学生热烈支持,同时也减轻了辅导员的管理压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制定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中,应安排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听取学生的意见,如奖惩措施、学生申诉程序等,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这些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并形成自觉约束的内在机制。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整个学校形成注重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并使自我管理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从大学生心理层面,学校要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的能力,明确其独立的角色意识。只有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对自己的不满足心理,激发起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要求与愿望。而目前大学生正是缺乏这种能力,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在高中期间往往是家庭中的“骄子”,学校中的“才子”,班级里的“尖子”有优越感和个人英雄主义,内心不免有些飘飘然。进人大学后,这种优越感使他们仍然沉浸在憧憬中,在新的竞争面前盲目乐观,毫无紧迫感和危机感。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通过始业教育,开展各种活动和比赛,使他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摆正自己的位置,面对现实,发奋努力,迎头赶上。

  (三)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

  自我调控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及行为,使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趋向目标的过程。大学的管理方式与中学明显不同,大学生活自由度增加,辅导员和班主任不会时时跟在学生身边,注视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再则,大学生思想敏捷,反应快,且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崇尚独立的人格,渴求人的存在意义和在现实中的地位,而往往又具有可塑性大,易反复的特点。正因如此,大学生在没有外界约束、外人监督或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部分学生忘记了纪律的约束,忘记了道德规范,因而与现实发生矛盾,感到内心苦闷,这就是自我意识的他律向自律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偏移。这说明他律减弱,自律并未及时增强,自控能力还没有及时完成。所以对大学生来说,除要增强自主、自立意识外,还应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要及时地、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纪律要求来调控自己的行为。

  (四)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开展目标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应从大一开始。绝大部分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目标的缺失。没有目标,他们开始无所适从。所以,辅导员要适时的针对大一学生进行目标辅导。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让他们学会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体来讲,要为他们指出专业的方向、专业的要求、就业前景、需要在大学里取得的资格证书等,明确他们努力的方向。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实施的核心和依据。只有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自我管理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自我管理的实施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