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厌学怎么办
家长要选择好沟通的方式和方法,要和孩子平等对话,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苦恼,分析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再寻找解决方案。
一定不能打击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平时多些时间陪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有耐心。
尤其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不分析错误,不与他们讨论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他们,使他们在犯错的时候感到孤立,导致叛逆和学习疲劳。
叛逆期厌学怎么办
叛逆期厌学怎么办,厌学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当孩子在叛逆期厌学时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孩子会更加的叛逆加强厌学情绪,我们一定要很有耐心引导,一起来聊聊孩子叛逆期厌学怎么办。
叛逆期厌学怎么办1
孩子叛逆期厌学怎么办
专注学习,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时间阅读;别干扰孩子阅读;列下粗略的时间表,留意学习进度。有效的练习方法父母应有步骤的讲解;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当场改正,再让他独立地做一次。
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持系统是帮助孩子解决厌学问题的首要条件。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一个不懂的尊重的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多少尊重。这一家长问题可能造成孩子深层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孩子厌学叛逆也许只是孩子问题的冰山一角。
孩子叛逆期厌学是为什么
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厌学心理。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进入很多的叛逆期,家长们有时候束手无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教导孩子,但还是特别担心孩子会走入歧途。大家平时要懂得正确的交通方法,了解宝宝的心理变化情况,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要多多关怀,分析原因。
叛逆期厌学怎么办2
第一部分:关于暂时性厌学
回想自己还在读书时,有时候看书的时候感觉心里莫名的躁动怎么也看不下去,这种状况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短暂的厌学行为,这时候通常是因为某些异样情愫在心中徘徊,通常是家里或者宿舍里的问题,关于学习的似乎要少一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大略可依次尝试去安定思绪,主体思想就是给自己的大脑降温。
首先:可以尝试坚持读书或者学习一会。一般情况下在刚开始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你想去看书,却发现很难静下来,那么就逼着自己坐下来看一会。通常情况下在5-10分钟之后就进入状态安定下来。
其次:喝杯水或者吃点东西,让自己冷静下来。其实,有些时候人的情绪不稳定,不一定是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很有可能是你的胃饥饿了,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按时吃饭,否则你的胃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
再次:做些体育运动,简单的锻炼。可能有人认为说锻炼之后心跳加速不是更难冷静下来吗?可是我发觉在做完20-30个俯卧撑之后好像脑中马上清醒了,精力也能够马上集中起来,也许这个运动的数量级正好合适。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运动手段,来为自己的大脑减压
或者:利用音乐或者短片来放松情绪,暂时忘记学习。这个估计是很多人都会用的办法,尽量找一些柔和一些的音乐,比如Bandari之类的轻音乐。虽然我相信很多学生会选择重金属,摇滚一类的音乐,这个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东西。
或者:换个学习内容,让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别的事情上。这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化学之理科内容的转换、政治历史之文科内容的转换,可以文理学科之间转变。可能考试的时候不能很明显的看到考试题目设计到该内容,但各学科之间是互通的,至少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强你的理解力度。
最后:干脆给自己放假,想怎么玩怎么玩。这就是最后一条路啦,屡试不爽,相信对你也一定奏效了!我只是想说,尽量还是不要这样的好,偶尔使用一下就可以了,否则难免落下太多功课,到时候就更不想学习了!
第二部分:关于习惯性厌学
上面的方法只能解决暂时性的厌学,而有的学生不只是从现在开始厌学,可能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就已经有厌学倾向了,厌学是人的一种意识行为活动,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恶化发展,甚至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究其根源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因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家长的高期望和教师的高要求、 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和“读书无用论”以及学生个人人际关系差这四大元素就促生了学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因此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变成了家常便饭,因而在学习心态上他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时学习就变成了他们的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我们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要及时给予相应的鼓励,这样就会使他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对老师的提问,我也能做好功课”的信心,如果答错了,教师应给予婉转的批评,使他感觉到老师也在关注着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觉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回想起自己也曾成功过,也曾出类拔萃;让学生感受到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良好行为习惯的羡慕等。这样在关爱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二、树立新型教学观,凋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凋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五、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就一定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