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快乐的孩子作文
我是个快乐的孩子作文1
前段时间,一位学过心理学的英语老师跟我说:像你这种从小就打着“乖小孩”烙印的人最需要关注,……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你们乖小孩最不需要担心,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越是乖孩子越需要关注,因为他们从小就压抑着天性,长期不能释放,长大后会有很多心理问题。
没错,这种观点的确是近几年对乖小孩评价的主流看法,甚至国家缺乏创新精神都要去让乖小孩的教育模式背几分锅。身为一个话题的亲历者,我想发表一些我的真实感受。
过去,很多家长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用“乖”来衡量一个小孩的好与坏。通常,这个评价的主体是家长,客体是孩子,主动权掌握在大人手中。如果一个孩子的言行符合大人的主观想法,那么他就是乖小孩,反之,则不乖。也因此,一些人可能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乖小孩都活在大人的主观世界里,顺从大人的意愿,从而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注意到,网上的文章经常列举一些乖小孩为了得到大人的鼓励,学会了察言观色,故意伪装成乖小孩来讨好大人。
这通常表现在一些生活习惯上,比如:“女儿,妈妈带你去吃糖,你想吃吗?”
女儿思索一下,说:“不好,妈妈,我不要吃糖,吃糖不利于身体健康。”
“呀,女儿真乖,真是长大了。”
于是作者指出,女孩其实是想吃糖的,但为了得到母亲的鼓励,就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作者以强有力的措词,一步步引导人们认识到乖小孩的各种弊端,并指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乖小孩。
其实,上述吃糖的例子在我身上发生过无数次。小时候我父母也经常喜欢问一些诸如“儿子,你喜欢吃啥我们就吃啥。”“一定满足你的要求。”“儿子想吃麦当劳了吗?……”通常,我的回答也是拒绝的。难道我拒绝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而轻易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吗?那样的话,我还真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呢。
首先,父母从来没有强迫我一定要什么,一定不要什么。有时候,父母反倒希望我要什么。其次,当父母问我想吃什么时,我一般会反问一句,“是你们想吃了吧?”我的回答也都是听从内心,不存在什么违背天性。
我拒绝垃圾食品,拒绝让父母多买玩具,从根本上来说,我已经清楚了垃圾食品对我的危害,也清楚花太多钱在玩具上实在不合适。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我小时候就懂得那么多道理?我唯一能解释的是我的成长环境比较好。
还记得小时候,自己一个人玩橡皮泥,把它压成扁扁的圆形。这时,母亲走来,用一个橡皮泥模型,把我的橡皮泥弄成了工工整整印有公鸡图案的方块,并说“儿子,这样印多好看!”我当时就哭了,抱怨母亲为什么要动我的橡皮泥。母亲连忙道歉,又把它变回了原来的模样。
难道做一个乖小孩就一定要违背天性吗?要看人脸色吗?恐怕不是的。
我承认网上提供的一些不良现象确实在生活中不断出现,只是,我想说,大人既然想要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就不应该带有太多成人色彩或成人世界的东西,不应该随意地、自以为是地,甚至“恶意”地对待一个善良的孩子。
乖孩子现象背后,隐藏着当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些弊端,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反思批判乖小孩现象是必要的,但不能太过,不能否定每一个乖孩子。人的性格总是多样的,不能只相信网上的所谓权威分析,而不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曾被打上乖小孩烙印的人,我活得很快乐。
我是个快乐的孩子作文2
新课程强调把学生生活作为习作内容,有意识地将习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找准习作与生活的切入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他们身边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于生活的情境,激发习作的欲望和浓厚兴趣,更好地诱发学生习作的情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一是故事激趣。如《站在失败面前》的习作教学,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特感人事迹。在故事情境的感染下,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很快就进入了作文情境。二是鼓励激趣。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平等地去与孩子们相处,给他们以自尊,并时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在评改作文时,我不光从整体评价学生的作文,更注意从小处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例如,一个精彩的比喻句,一处恰当的引用等,都给他们用红笔画出来,打上大大的勾。如果是用了课堂上刚学来的好词佳句,更会加以表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不光要注意积累,更要注意活用。为了鼓励学生作文,我还把好的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在班上办手抄报,争取每个同学都有作品发表,不管是一篇、―个片段或者是―个好词佳句都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同学们作文的自信心更足了,兴趣更大了。三是创设情境。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上做文章,改变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演出。如教学《寻物启事》时,一进入课堂,我就忧心忡忡地说:“同学们,昨天老师在学校篮球场上丢了一本最喜欢的《唐诗汇编》中册。现在仍杳无音信,又着急又心疼,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老师找回那本书?”通过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写寻物启事,学生跃跃欲试,燃起了浓厚的习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重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对于典型课文、精彩片段、形象贴切的比喻句、生动逼真的拟人句,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尤其对同龄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自读后进行互评,评后吸收有用的写作方法和借鉴有价值的观点。在欣赏课外的优秀习作时,我就让他们摘录那些好词好句或佳段,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用时可信手拈来,丰富了作文的词汇。
小学生由于生活面比较窄,缺少社会实践,缺少细致的观察和发现。于是小学生的.一些作文,就出现了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人生活,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对写作文是极有好处的。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因为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之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如,在写《记一次游览活动》时,为了让学生写出有特色的写作文,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带到瓯江畔,让他们放风筝,再漫步于祥坪公园的草坪,看看花儿有没有展开笑脸,草儿有没有挺直身体;游览大桥、参观古榕树等。于是微风中的江畔洒满了天真快乐的笑声,留下了他们欢快跳跃的脚步,还有“快来看呀”的惊叹声。这次有意识的游览活动,让学生在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情趣的同时,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这一主题在作文中有一种自然的流露。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从点点滴滴中发现了自己的家乡美丽,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的流露。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作文真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