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
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意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被批评,并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
我们该如何克服社恐呢?
树立自信。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况的能力的评估。自信能让人更好的适应社会,减少对社交的恐惧。我们可以通过挑前面的位置坐、练习正视着别人说话、练习当众发言等方法来建立自信。
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可以给自己的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人格。每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社交对我来说不是问题”。除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外,我们还得多看书、多旅行来让我们有自信的资本。
多和朋友、亲人交流。积极的语言交流是战胜恐惧的法宝。在我们和别人的交流中,我们不止可以有效放松心情、还会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有助于我们适应与他人交流的状态,有利于减轻社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