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 我来答
抛下思念17
2022-07-07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8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3.6万
展开全部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而且,这部分知识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领悟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上完课后,我就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主动投入

  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的实例是学生认识分数的重要素材。引出分数时,我选择学生熟悉的数学活动情境,呈现了本单元的基础学习内容,体现了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的思想。主题图呈现从整数到分数的拓展。教学设计中围绕三个问题开展教学:图中有些什么?数一数有多少个?你可以怎样表示?学生通过观察、数数后知道:图中有8棵树,16个小朋友,7只鸽子,2个食盒等.16个同学可以用16表示,7只鸽子可以用7表示,教师揭示这“半个苹果怎样表示”?让学生形成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感受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在新课伊始,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让学生把各种食品分一分的过程中,唤起已有知识“平均分”,并由“平均分的半个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引出1/2。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1/2的意义,自然衔接1/2的写法。初步认识1/2后,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折出圆形纸片的1/2,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纸的1/2。所以学生在叙述1/2时说得比较规范、到位。

  随后的想想说说,结合生活的具体事例认识1/2,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在折1/4时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出现了横折、竖折、斜折多种折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存在1/2的情况,这个环节我感觉自己放手不够,总是担心孩子们说不上来,所以我代替他们列举了好多现象,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该放手的要放手,要相信学生。

  2、学生自己创作A4纸的1/2与A4纸的1/4,然后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直观做出判断,1/2大于1/4。我感觉这个环节自己处理得不够细致,本想直观的东西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没做过多的说明,其实我忽略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应该让学生说一说,除了从直观上以外,你还可以怎么理解1/2大于1/4?可以另外再比较一组不涂色的分数,直接比较大小,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去比较大小。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在比较结束后,应该有如下的延伸思考:比1/5大的分数还有几分之一?比1/6小的分数还有几分之一? 将分数的大小比较推向高潮,学生体会: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3、 最后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分数欠缺。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说出用“剪”来证明斜着折也是平均分,评价语言要及时:“你真大胆,老师佩服你的勇气,我们就来试一试。”

  5、课堂上,教师的体态声音也是必备素质。语言的语调很重要,轻重缓急要得当,是吸引学生的条件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经过施教,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教学源于丰富的、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用猴妈妈为猴家四兄弟过生日这个情景贯穿新课教学。一开始通过猴妈妈分蛋糕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紧接着顺着分东西的思维,提出:猴妈妈要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最后通过练习和猴妈妈分一筐桃这个情境,逐步将整体 “1”从具体拓展到抽象。

  2、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得到训练。

  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新知完全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上,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得到训练。

  为此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一个蛋糕、四个单个的桃子、一盘桃子(4个)、一盘桃子(6个),围棋子等等,并通过学生三次分桃子,建立了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进而再一次对12个棋子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1/2、1/3、1 /4、1/6、1/12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渐渐成熟,新知在操作中得到内化。

  3、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对比”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课前谈话中让学生比较表示1个物体的1与表示一个整体的“1”的不同,目的是为了渗透“整体1”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预设一些素材。

  在新授中进行了三次对比:第一次是比较一个蛋糕的1/4和一盘桃(4个)的1/4,突出不管是一个蛋糕还是一盘桃,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1/4。第二次是比较一盘桃(4个)和另一盘桃(6个)的1/2,突出一盘桃子不管是几个,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能用(1/2)来表示。

  练习中也设计了三次对比:第一次是比较把6个苹果平均分,一题中的一份用1/3表示而另一题中的一份用1/2表示,突出同样多的苹果,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就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第二次是比较把12个正方体平均分,一题中的一份用1/3表示而另一题中的一份用1/4表示,再次突出同样多的正方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也能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第三次是比较10个萝卜的1/2为什么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突出10个萝卜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表示。

  总之,通过本次的上课,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如何处理课堂当中的生成性问题等方面有了不少的收获,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大泗学校集体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一句:赛课是一个让人煎熬的过程,但更是一个让人进步的过程。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