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许昌 卓越教育 张老师 教育有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强调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摇动、推动、唤醒”受教育者呢?教育者就要怀揣大爱,上善若水。尊重“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个灵魂”的独特性,乐学生之乐,痛学生之痛,如水般活动,再推动他人,静静等待,就能避免以教育为名义的一切鲁莽,以生命面对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
在一次家长的分享中,每个家长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孩子的期许,我们发现,有健康、幸福、坚毅、自由、幽默、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等等;同时,在另一张纸上写下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改变的一些方面,有磨蹭、多动、话太多、脾气暴躁、不讲礼貌等等。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但很少有人能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比如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而当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酝酿他的行动能力和领导力。
你看,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
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有了这个统一的内在,我丝毫也不在乎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看惠特曼的诗集,或者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从来不读文学经典。
在纽约,已经有一位前GOOGLE的员工,创办了基于尊重每个孩子学习规律的学校Altshool。在那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上什么课,以及课程的进度。
而老师,则会根据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数据,以及行为兴趣的评估,给孩子完全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级的阅读,而同时上五年级的数学。反过来,也可以。
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也需要向别人学习。自然,也就不会有“优生或差生“的评价体系了。
要知道,如果老师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优秀的;如果老师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差等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不应该的,就是过早地、蛮横地、强迫地给予孩子某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是不恰当的。
或许,类似Altshool这样的理想的个性教育方式,在当下中国的教育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很难全面仿效,但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孩子能够相对自由个性的成长。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
所以,请多做一点,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强调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摇动、推动、唤醒”受教育者呢?教育者就要怀揣大爱,上善若水。尊重“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个灵魂”的独特性,乐学生之乐,痛学生之痛,如水般活动,再推动他人,静静等待,就能避免以教育为名义的一切鲁莽,以生命面对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
在一次家长的分享中,每个家长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孩子的期许,我们发现,有健康、幸福、坚毅、自由、幽默、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等等;同时,在另一张纸上写下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改变的一些方面,有磨蹭、多动、话太多、脾气暴躁、不讲礼貌等等。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但很少有人能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比如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而当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酝酿他的行动能力和领导力。
你看,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
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有了这个统一的内在,我丝毫也不在乎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看惠特曼的诗集,或者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从来不读文学经典。
在纽约,已经有一位前GOOGLE的员工,创办了基于尊重每个孩子学习规律的学校Altshool。在那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上什么课,以及课程的进度。
而老师,则会根据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数据,以及行为兴趣的评估,给孩子完全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级的阅读,而同时上五年级的数学。反过来,也可以。
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也需要向别人学习。自然,也就不会有“优生或差生“的评价体系了。
要知道,如果老师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优秀的;如果老师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差等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不应该的,就是过早地、蛮横地、强迫地给予孩子某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是不恰当的。
或许,类似Altshool这样的理想的个性教育方式,在当下中国的教育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很难全面仿效,但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孩子能够相对自由个性的成长。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
所以,请多做一点,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