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代表着什么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5.7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7亿
展开全部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署”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节气、大暑节气、处暑节气,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酷暑时间比较长。暑热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古人将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到了处暑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处暑节气虽然还是热,但气温已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
笔含春y开始
2022-09-15 · TA获得超过256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79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92万
展开全部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爷。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后天气还热吗
降温幅度大: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处暑后还要热多久
在我国南方多地,在处暑之后还会有“秋老虎”,天气炎热而干燥,只是早晚稍微降温,这种天气会持续十来天,通常在白露时节才算是真正进入秋季了,天气才会真正凉快起来。

在处暑之后,北方地区基本上除了正午太阳会强烈一些,其他时候并不会太热。处暑过后北方天气会逐渐转凉,南方却容易受秋老虎影响,持续高温。

在南方许多地区,还是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天气依然炎热,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温度又会较夏季降低,而且此时天气还会逐渐变得干燥,我们称之为“秋老虎”。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暑气逐渐散去,早晚温差变大,总的趋势是天气越来越凉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距离进入真正凉爽的秋天还有待时日。

处暑后,由于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民生无小事hY
高粉答主

2022-09-15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天气特点

1、辐射减弱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2、秋老虎

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属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秋老虎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回归,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高温暑热天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基业长青通天下

2022-09-15 · TA获得超过482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498万
展开全部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