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特点
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能,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特点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依据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2.表现
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独立思考,独立创造)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
特点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包括三层含义: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性;
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学生是教育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自觉性,也称主动性。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4)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5)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想出新颖的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学生中包含了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现。
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比如:“嫩枝易弯又易直”体现的是可塑性。
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比如:在学校里有问题,学生会倾向去找教师帮忙。
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比如:“亲其师,信其道”体现向师性。
学生是教育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学生的特点:学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儿童能够和青少年,它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
征。
学生的本质特征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其包括: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和调控性;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根据大多数地区的学习机关小学、中学、大学而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大学生又包括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逐渐到中学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期,家长和老师要很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到了高中和大学,学生的主要发展问题集中在心理层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