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当孩子已经会走路讲话以后,爸爸妈妈没有感觉松一口气的,现在都讲究科学育儿,许多专家也对科学育儿的观念做出一系列的总结。当然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上。以下看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1
1、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是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身体系统成熟的顺序规律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2、幼儿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从具体形象为主,慢慢向抽象逻辑发展;幼儿的情绪由无意、易变、外露到稳定和有意地控制发展。
3、幼儿生理上的发展和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当某种生理机能达到成熟水平时,相应的心理能力也会迅速发展起来。
心理及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所谓关键性的年龄阶段。
是指无论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活动等各个方面,都由量的积累而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即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这三个关键性的年龄阶段中。
有两个年龄阶段是处在学 前期(3岁-6、7岁)。研究表明,学龄前孩子在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质变。
2至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至5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2至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转折点;5至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
3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人具备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
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抓住这些规律和关键时期,做出合适的教育行为。这样父母不仅能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还能在相应的时期选择更加合适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教育更加事半功倍,更加得心应手。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2
第一,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二,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第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最佳期或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3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要点概括
01 、儿童的身心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过程,既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量变过程,也是身心发展到一定时期或程度而发生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变换中,儿童身心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学前早期:0~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16岁
所以,我们具体要深刻把握以下几点:
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有量的差异 ,也有质的差异。每一阶段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也有其主要的活动方式,标志该阶段的特征。这些阶段有一定顺序练习,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必要准备,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必然发展趋势。发展阶段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02、 儿童身心发展呈现一定的顺序性
儿童身心发展是按照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顺序来发展的。
例如,儿童的动作,一般是粗、大动作发展在先,精细动作发展在后,手指的精细动作更晚。
又比如,儿童的思维发展。3岁以前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这种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所以我们 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天生好奇的去摆弄各种物品来反映自己所触及到的各种事物,依靠动作进行思维。他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我们家孩子再玩猪娃娃时,经常自言自语:给猪猪围兜,给猪猪吃饭。猪猪要睡觉了,然后抱着猪猪摇。
3~7岁的儿童逐渐发展了具体形象思维,能够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考。比如,计算3+2=5,他们不能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只能依靠头脑中再现的表象进行思考(3个苹果加2个苹果)。
总之儿童的发展有点像数学里有正方向的线段,由此可见,儿童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教育者要非常耐心逐步引导,不能逾越这些特点和需求凭空进行。
在一定的教育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称为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可供制定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