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别诗中,诗人为什么习惯用柳树在送别诗中?
离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送别诗之中,通过意象可以让思念集中化,可以让诗中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可以让艺术感大大增强,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可以纵观古代的送别诗,可以发现常见的意象有古道、阳关、长亭、杨柳、芳草、夕阳、美酒等,而杨柳则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虽然会通过柳树来寄托思念,表达自己充沛的感情。
古代文人有着比较强的送别意识,不管是官场饯别、还是亲朋分手,都会举办隆重的欢送仪式,既然有送别,那么必然会作诗。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白衣,都有过写送别诗的经历。折柳言别是古人经常使用的一种习惯,柳树也成为了送别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杨柳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诗经 》中,随风飘扬的柳条寄托着诗人的千古愁绪,杨柳成为了送别诗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意象。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通过谐音来表达想法,“柳”与“留”有着相似的读音,人们在看到柳树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即将离别的朋友,柳树也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留字有着留恋、留存、留别、留情等各种意念,人们赋予柳树全新的内涵,用柳树来代表离别。在风的吹动下,杨柳会舞动起来,看着友人离去,独留自己一个人在角落徘徊,这样的景象生动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诗词中往往有着许多深刻的寓意,漂泊在外的游子或者是独处在天涯的倦客,内心都会充满悲伤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就会与柳树产生共鸣,仿佛与柳树融为一体。柳树在古代还有着故乡的象征,柳树的生命力比较顽强,无论插在何处,都能够健康成长。柳枝也被古人称为柳丝或者长条,看起来十分柔软,与人们寄托的哀思可以交相呼应,人们将情感寄托在柳丝上,希望能够引起别人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