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请逼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建议收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感谢你打开 《30岁之前,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刻意成长行动指南》 这本书,在正式阅读之前,我想先请问你几个问题:
你今年几岁呢?
你想象过自己到 30 岁,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事业蒸蒸日上?结婚了?有孩子?
你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了吗?
你不用着急回答我,你只需要问清楚你自己,问清楚你的内心。
和大部分人一样,在人生前 25 年的成长,我都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态度,没有计划地蒙头乱撞,撞上什么就是什么,即便取得一些小成绩,也经常依赖外部的运气和机会。
直到 25 岁那年,我选择“沪漂”,第一次对自己下狠手,刻意成长,收获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为此,我将这 10 年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1.探索期:大学 5 年(2011—2016 年)
在大学那 5 年,是我增长学识、拓宽视野最重要的时期。
2011 年,农村出身的我,考上了省会城市的一所医学院校,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求学。
大学期间,我主修医学和法律双专业,每天几乎把 1/3 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阅读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杂志,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
因为对文字感兴趣,机缘巧合成为《中国青年报》的实习记者,有机会去到全国各地做采访,结识了五湖四海优秀的朋友,见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你对人生的勇气,在于你行走的范围。至今,我仍然感谢大学期间没有受限于所学的专业,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拓宽眼界和格局。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当你的视野被打开,才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拥有那么多种可能。 成长的开端,也就是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种可能。
2.迷茫期:毕业 2 年(2016 —2018 年)
毕业那两年,是我人生至暗的迷茫时期。
和大部分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误打误撞进入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
但在进入企业两个月后,我就知道那种一眼似可望到尽头的日子,实在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走上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考研。但接连两次考研的失利,一度磨灭了我对人生所有的信心。
作家刘同说,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为迷茫。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为成长。
二十几岁,我们充满对事业、方向、梦想的迷茫。 但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停滞不前,不愿意去寻找答案。
3.逆袭期:“沪漂”3 年(2018—至今)
2018 年,在接连经历国企“裸辞”、考研失利,我独自踏上“沪漂”寻找答案之路。
而接下来的 3 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几乎每一年都实现了阶段性的进步。
这 3 年里,我阅读过1000+ 书籍,购买过100+ 知识付费产品,和200+ 精英进行过深度交流,让自己快速蜕变。
以至于当初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再见面时,都笑称 “士别三年,你的成长简直天翻地覆,我们都只有膜拜的份。 ”
自从去“北上广”,有机会接触许多牛人大咖,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才恍然觉得当初的想法有多狭窄。
20 岁以后,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才是人生的决定要素。你可以不读书、不冒险、不写作、不外出、不折腾,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
对于“90 后”、“00 后”来说, 如果你不在二十几岁的时候逼自己一把,刻意成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在写本书之前,我曾发起过“天使读者”访谈,以及做过一个“百人助梦” 计划(免费帮助 100 人做成长咨询),才发现原来不仅仅是我,有太多20几岁的年轻人在面对未来,满是迷茫、焦虑,甚至是绝望。
据不完全统计,我和上百位 20 ~ 30 岁的年轻人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在成长过程中,至少 40% 的人在迷茫期,50% 的人在自我怀疑期,10% 的人在无计划期。
迷茫期:没有目标,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没有动力;
自我怀疑期: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想提升自己但不知道从何做起;
无计划期: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
不管你中了以上哪一点,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不清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方法。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成长的卡点,在 30 岁之前,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答案只有四个字:刻意成长。
什么是刻意成长呢?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株小树苗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必然离不开园丁在其生长过程中的修剪加工。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你在关键时刻逆着人性,丢掉暂时的安全感,去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才能收获一个不算太差的人生。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步:
首先,你要觉察到自我的不足、待提升之处。
其次,你要走出舒适圈,找到可以解决不足之处的正确知识,不管是求教于人还是书本。
最后,通过刻意练习,实现刻意成长。
就像我在刚参加工作期间,当意识到朝九晚五的工作并非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我选择带着极大的恐惧,去尝试人生新的可能性。
虽然我经历两次考研的惨痛失败,后来又义无反顾地“沪漂”,反而让我找到成长的正确道路。
再经过 3 年的刻意成长,让我现在拥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去迎接生活带给我的任何挑战。
千万不要小瞧刻意成长,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你就会发现, 20 ~ 30 岁,从时间维度上看只有 10 年;但从人生发展的角度看,其实是你的“一生”。
因为它基本上决定了你所选择事业的方向,未来经济的基础,以及遇到美好婚姻的概率,丝毫经不起一点儿浪费。
在即将步入三十而立的年龄,重新回顾这 10 年的成长,我深知,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逆袭,有的不过是有备而来、不甘平庸、敢闯敢拼的一腔孤勇而已。
事实上,我一直不太理解的是,我们在学数学有课本的指南,学物理有老师的指导,可在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却缺失了关于成长的教育和指导。
我们在读书的十几年中,非常熟悉学校的环境和应对方法,知道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成绩,知道如何考试才能通关升级。可一旦走出“象牙塔”,就很少有能人给予指引,只能自己摸索前进,至于最后会探索出什么样的道路难以预测。
成长可以复制吗?
答案是,成长,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因为我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与其独自摸索着蹒跚前行,不如借助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照亮自己前进的路。
为此,我结合自己过往 10 年的成长,做过的 50+ 位大咖专访,以及上百位年轻人的咨询,总结出一个成长公式:
刻意成长模型 = 选择 × 能力 × 杠杆
在成长模式中,第一个重要因素,叫作选择。
J.K. 罗琳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如果说选择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决定了选择呢?
支撑每一次选择的背后,是你对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
30 岁之前,你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通过认识你自己,找到核心优势。通过对社会认知的积累,找到行业机会,成为抓住时代红利的幸运儿。
如果选择决定你的上限,那么决定你能走多远,就是你的个人能力。在刻意成长模型里,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力。所有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选择之后全力以赴,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自己的选择变成最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杠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以借用工具,让你的成长加速;同时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你必须借助一个神奇的东西——人际杠杆,将影响力复制放大。
因此,全书按照人生成长模式,分为六章,每一章都提供了具体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能够帮助你迈出改变的步伐,突破你当前或大或小的人生困境,去改写出一个不一样的命运。
在【定位篇】中,从我的个人故事出发,分享如何认知自我,找到定位。
在【思维篇】中,我将和你一起去探索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它不在于知识含量,也不在于经验,而在于思维能力。
在【学习篇】中,我将拆解高效的学习方法,帮你打通正确的学习路径。
在【人际篇】中,我将和你一起拆解复杂的社交关系,分享给你如何通过个人品牌吸引优质人际关系。
在【认知篇】中,我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告诉你,想要过好人生需要升级哪些认知。
在【工具篇】中,我将和你分享提高效率的辅助方法,以及直接上手的高效工具,让你能够掌控人生。
村上春树说,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了,但你已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的那个人,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当你在二十几岁,走过一段很难、很长的路,独自穿越暴风雨。
那么恭喜你,30 岁后的人生,绚丽的彩虹会出现在天边,阳光会穿越云层普照大地,一切都会因为你而温暖明亮起来。
无论世界如何,我们都要向着阳光野蛮生长,一步步成长为那个更坚强、更优秀、更耀眼的人,去照亮这个世界。
注:以上内容,选自胃窦Elaine新书《刻意成长行动指南》自序。
你今年几岁呢?
你想象过自己到 30 岁,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事业蒸蒸日上?结婚了?有孩子?
你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了吗?
你不用着急回答我,你只需要问清楚你自己,问清楚你的内心。
和大部分人一样,在人生前 25 年的成长,我都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态度,没有计划地蒙头乱撞,撞上什么就是什么,即便取得一些小成绩,也经常依赖外部的运气和机会。
直到 25 岁那年,我选择“沪漂”,第一次对自己下狠手,刻意成长,收获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为此,我将这 10 年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1.探索期:大学 5 年(2011—2016 年)
在大学那 5 年,是我增长学识、拓宽视野最重要的时期。
2011 年,农村出身的我,考上了省会城市的一所医学院校,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求学。
大学期间,我主修医学和法律双专业,每天几乎把 1/3 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阅读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杂志,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
因为对文字感兴趣,机缘巧合成为《中国青年报》的实习记者,有机会去到全国各地做采访,结识了五湖四海优秀的朋友,见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你对人生的勇气,在于你行走的范围。至今,我仍然感谢大学期间没有受限于所学的专业,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拓宽眼界和格局。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当你的视野被打开,才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拥有那么多种可能。 成长的开端,也就是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种可能。
2.迷茫期:毕业 2 年(2016 —2018 年)
毕业那两年,是我人生至暗的迷茫时期。
和大部分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误打误撞进入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
但在进入企业两个月后,我就知道那种一眼似可望到尽头的日子,实在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走上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考研。但接连两次考研的失利,一度磨灭了我对人生所有的信心。
作家刘同说,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为迷茫。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为成长。
二十几岁,我们充满对事业、方向、梦想的迷茫。 但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停滞不前,不愿意去寻找答案。
3.逆袭期:“沪漂”3 年(2018—至今)
2018 年,在接连经历国企“裸辞”、考研失利,我独自踏上“沪漂”寻找答案之路。
而接下来的 3 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几乎每一年都实现了阶段性的进步。
这 3 年里,我阅读过1000+ 书籍,购买过100+ 知识付费产品,和200+ 精英进行过深度交流,让自己快速蜕变。
以至于当初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再见面时,都笑称 “士别三年,你的成长简直天翻地覆,我们都只有膜拜的份。 ”
自从去“北上广”,有机会接触许多牛人大咖,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才恍然觉得当初的想法有多狭窄。
20 岁以后,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才是人生的决定要素。你可以不读书、不冒险、不写作、不外出、不折腾,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
对于“90 后”、“00 后”来说, 如果你不在二十几岁的时候逼自己一把,刻意成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在写本书之前,我曾发起过“天使读者”访谈,以及做过一个“百人助梦” 计划(免费帮助 100 人做成长咨询),才发现原来不仅仅是我,有太多20几岁的年轻人在面对未来,满是迷茫、焦虑,甚至是绝望。
据不完全统计,我和上百位 20 ~ 30 岁的年轻人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在成长过程中,至少 40% 的人在迷茫期,50% 的人在自我怀疑期,10% 的人在无计划期。
迷茫期:没有目标,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没有动力;
自我怀疑期: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想提升自己但不知道从何做起;
无计划期: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
不管你中了以上哪一点,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不清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方法。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成长的卡点,在 30 岁之前,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答案只有四个字:刻意成长。
什么是刻意成长呢?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株小树苗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必然离不开园丁在其生长过程中的修剪加工。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你在关键时刻逆着人性,丢掉暂时的安全感,去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才能收获一个不算太差的人生。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步:
首先,你要觉察到自我的不足、待提升之处。
其次,你要走出舒适圈,找到可以解决不足之处的正确知识,不管是求教于人还是书本。
最后,通过刻意练习,实现刻意成长。
就像我在刚参加工作期间,当意识到朝九晚五的工作并非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我选择带着极大的恐惧,去尝试人生新的可能性。
虽然我经历两次考研的惨痛失败,后来又义无反顾地“沪漂”,反而让我找到成长的正确道路。
再经过 3 年的刻意成长,让我现在拥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去迎接生活带给我的任何挑战。
千万不要小瞧刻意成长,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情,你就会发现, 20 ~ 30 岁,从时间维度上看只有 10 年;但从人生发展的角度看,其实是你的“一生”。
因为它基本上决定了你所选择事业的方向,未来经济的基础,以及遇到美好婚姻的概率,丝毫经不起一点儿浪费。
在即将步入三十而立的年龄,重新回顾这 10 年的成长,我深知,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逆袭,有的不过是有备而来、不甘平庸、敢闯敢拼的一腔孤勇而已。
事实上,我一直不太理解的是,我们在学数学有课本的指南,学物理有老师的指导,可在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却缺失了关于成长的教育和指导。
我们在读书的十几年中,非常熟悉学校的环境和应对方法,知道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成绩,知道如何考试才能通关升级。可一旦走出“象牙塔”,就很少有能人给予指引,只能自己摸索前进,至于最后会探索出什么样的道路难以预测。
成长可以复制吗?
答案是,成长,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因为我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与其独自摸索着蹒跚前行,不如借助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照亮自己前进的路。
为此,我结合自己过往 10 年的成长,做过的 50+ 位大咖专访,以及上百位年轻人的咨询,总结出一个成长公式:
刻意成长模型 = 选择 × 能力 × 杠杆
在成长模式中,第一个重要因素,叫作选择。
J.K. 罗琳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如果说选择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决定了选择呢?
支撑每一次选择的背后,是你对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
30 岁之前,你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通过认识你自己,找到核心优势。通过对社会认知的积累,找到行业机会,成为抓住时代红利的幸运儿。
如果选择决定你的上限,那么决定你能走多远,就是你的个人能力。在刻意成长模型里,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力。所有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选择之后全力以赴,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自己的选择变成最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杠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以借用工具,让你的成长加速;同时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你必须借助一个神奇的东西——人际杠杆,将影响力复制放大。
因此,全书按照人生成长模式,分为六章,每一章都提供了具体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能够帮助你迈出改变的步伐,突破你当前或大或小的人生困境,去改写出一个不一样的命运。
在【定位篇】中,从我的个人故事出发,分享如何认知自我,找到定位。
在【思维篇】中,我将和你一起去探索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它不在于知识含量,也不在于经验,而在于思维能力。
在【学习篇】中,我将拆解高效的学习方法,帮你打通正确的学习路径。
在【人际篇】中,我将和你一起拆解复杂的社交关系,分享给你如何通过个人品牌吸引优质人际关系。
在【认知篇】中,我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告诉你,想要过好人生需要升级哪些认知。
在【工具篇】中,我将和你分享提高效率的辅助方法,以及直接上手的高效工具,让你能够掌控人生。
村上春树说,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了,但你已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的那个人,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当你在二十几岁,走过一段很难、很长的路,独自穿越暴风雨。
那么恭喜你,30 岁后的人生,绚丽的彩虹会出现在天边,阳光会穿越云层普照大地,一切都会因为你而温暖明亮起来。
无论世界如何,我们都要向着阳光野蛮生长,一步步成长为那个更坚强、更优秀、更耀眼的人,去照亮这个世界。
注:以上内容,选自胃窦Elaine新书《刻意成长行动指南》自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