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在生产力、水利工程以及手工业商业等有着怎样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末至战国初,广泛用铁,锻造“熟铁”,治铸“生铁”。可以深耕。开始使用牛耕,施肥、人工灌溉发展起来,楚孙叔敖修建芍陂,灌溉工具有“桔槔”。农学著作出现,如《管子·地员篇》记载土壤知识,《吕氏春秋》强调深耕熟耨。农产量提高,魏国平常年景亩产1.5石。
2.水利工程的兴修(战国)
魏惠王开大沟,引河水入圃田泽,又引之到大梁。魏襄王邺令西门豹开渠引漳水灌溉邺地。秦昭王用蜀郡守李冰开都江堰。秦用郑国开郑国渠。
3、田制、税制的变化
(1)春秋的变化:第一,从换土易居到辕田制(在自己小片田地上分区休耕)。第二,从共耕公田到废弃公田。第三,从劳役地租发展到实物地租。前645年,晋“作爰田”(把土地赏赐给百姓),“作州兵”(打破国野之分,在承认土地私有基础上,对兵役制度和车马兵甲等军赋制度的改革),齐桓公“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表明承认私田合法),前590年鲁“作丘甲”(兵役、军赋负担者由国扩大到野)。
(2)战国的变化:第一,实行授田(行田)制,对象为平民,性质为国有,数额为百亩。第二,农民承担田租和力役,田租为十一,并交刍稿。
4.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战国官府手工业分工细密,有木、铜、玉、陶等工种。治铁(齐设有铁官)、纺织、煮盐、漆器发展、发达。民营手工业。
(2)商业:第一,春秋出现独立富商。战国商业交换兴盛,商贩为业者相当多。第二,春秋开始铸造金属货币。战国各国均有自己的货币形式,楚“郢爱”。第三,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渐趋一致。第四,当时称之为“子贷金钱”。城邑成为交换中心,春秋为政治中心,战国为政治、商业中心的合一。
5.城市的发展
春秋时期作为统治中心的城邑,到战国时往往成为交换的中心,当时如周的洛阳、魏的大梁、韩的阳翟(今河南禹县)、齐的临淄、赵的邯郸、燕的蓟(今北京)、楚的郢(今湖北江陵)、宋的陶(今山东定陶)、卫的濮阳(今河南濮阳),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生产工具方面出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是铁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虽然春秋末期已经有了铁器,但未被普及,进入战国之后,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已经离不开铁质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