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正确、美观、流利地抄写下面一段文字。(3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有回报永不遭遇过失败,因我所碰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C )(2分)
A.嗥呜(h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
B.田垄(lǒng) 召唤(zhào) 磅礴(páng) 怪诞(dàn)
C.辔头(pâi) 炽痛(chì) 哽住(gěng) 哺育(pǔ)
D.啾啾(jiū) 机杼(zhù) 污秽(huì) 督学(dū)
3.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C ) (2分)
A.宛转 操炼 祈祷 雄健 B.惩罚 肃静 泛烂 山巅
C.缠绕 蚱蜢 体魄 戎机 D.视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B. 森林里的小路回环曲折,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呢。
C. 转过水榭,是一条回环曲折的石桥,桥下流水孱孱,走过桥美景亦复如是.
D.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虚无缥缈 之感,使之难明真相。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
A.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B.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通过“ 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D.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解析:B 否定不当,删去“切忌”或“不要”;C滥用介词,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更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2分)
A.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B.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C.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
D.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谈》等。
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D.小说有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2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9.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上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我们向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指引着梦想的方向。向往太阳,向往它喷薄而出的壮丽,向往它哺育一切的博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白云,向往它变幻莫测的飘逸,向往它超凡脱俗的纯洁。
答案:示例一:向往溪流,向往它沁人心脾的清凉,向往它追求理想的执着。示例二:向往大海,向往它一望无际的辽阔,向往它拨打宽阔的胸怀。
10.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这段文字选自前苏联(国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童年 》。(2分)
(2)读完这部小说后,你认为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幼小的阿廖沙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的痛苦,但是他性格倔强,懂事能干,吃苦耐劳。在外祖母及好心人的鼓励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11.古诗词名句默写 (每小题1分,计6分)
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③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⑥《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二、 阅读。(41分)
(一)阅读《竹里馆》,完成第12~13题。(6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13.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B. 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C.诗人独自在竹林里独漫步、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D. 诗中“幽篁”“长啸”是幽深的竹林 、长声呼叫的意思。
(二)阅读《木兰诗》,完成第14~16题(10分)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策勋十二转 (记功) ②当户理红妆(窗户)
③愿驰千里足(希望) ④对镜帖花黄(“帖” 通“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16.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①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2分)
答: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
②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2句)
答: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三)(2014·头市)阅读《植物不失眠》,完成第17~19题。( 10分 )
植物不失眠
乔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
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
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
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
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
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
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
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
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
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1)结构上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1分)(2)内容上提示下文内容属于对植物睡眠原因的探讨。(1分)
18.第⑤段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答:作比较。(1分)(2)把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1分)(3)作用在于突出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1分)
19.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2分)
答逻辑顺序。(1分)(2)先讲植物也有睡眠现象,再探讨植物产生睡眠现象的原因。(1分)
2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3分)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
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
抗旱能力。
解析:因果倒置。
(四)阅读《我说,你听》.完成第20~24题(共15分)
我说,你听